于亮
- 作品数:21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医科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贲门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治疗体会
- 2014年
- 目的分析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应用价值。方法 328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于术后第2 d经空肠营养管进行EN,观察并发症发生及术后体重、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变化。结果全组患者均完成EN计划,其中266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者8例,8例患者均行EN治疗痊愈;贲门癌62例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术后肠功能恢复平均3.5 d;全组患者术后早期体重、血浆白蛋白、总蛋白下降,术后第7天逐渐回升。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EN能促进肠功能快速恢复,有效提高手术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 何进喜于亮边虹乔志雄
- 关键词:肠内营养食管癌贲门癌
- 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术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及临床路径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191例手术,从患者情况、抗菌药物使用、费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7%(179/191),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替唑、头孢呋辛、头孢硫脒,术前30 min^2 h给药率达到100%;预防用药平均疗程控制在(1.45±0.68)d(<36 h),无联合用药;有9例因患者术后发热及血象增高继续用药。患者平均抗菌药费(194.79±141.40)元;抗菌药费占总费用的0.84%,占药品费用的12.52%。结论新开展的经胸微创先心病封堵手术作为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为规范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药师进行用药点评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临床路径的开展提供了科学数据。
- 邓宁于亮苏金林朱秀琪高华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微创封堵术抗菌药物
- 胸部钝挫伤致奇静脉破裂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因入院前4h驾驶小轿车与侧面驶入的皮卡车相撞,当即感胸痛,伴胸闷、气短,于当地医院急查胸部CT提示右侧大量血胸,并右侧中下肺不张,该院急行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术,间断引出暗红色引流液约2000m L,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转入我院急诊科,查体:心率:115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80/40mmHg.嗜睡状,睑结膜及甲床苍白,气管左偏,胸壁压痛阳性,胸廓挤压实验阳性,左肺呼吸音粗,右上肺呼吸音低,右下肺呼吸音消失.
- 张升于亮何进喜
- 关键词:静脉破裂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管肺呼吸音实验阳性胸部CT
- 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术治疗先心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新式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指征和疗效。方法 41例先心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8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22例,均在非体外循环全麻下,在食管或经胸超声引导下经胸由输送器置入封堵器以闭合缺损。结果 41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3±15.2)min,术中失血量(20.0±9.3)ml,术后(4.8±2.5)d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1例ASD术后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治疗后好转,心功能改善。结论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心病是一种微创、简便及安全有效的方法。
- 韩育宁苏金林边宏何伟于亮王虎李建军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非体外循环微创外科封堵术
- 胸段食管穿孔的急诊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食管穿孔外科的治疗原则、治疗时机及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食管破裂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实行急诊手术,开胸食管穿孔修补术+纵隔切开引流术19例。纵隔切开引流术10例,其中1例于9个月后行食管下段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3例经修补术再次发生食管胸膜瘘后置入食管覆膜支架。结果 I期愈合17例(58.6%);6例(20.7%)形成慢性食管胸膜瘘,经引流后愈合。1例行食管下段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术后顺利恢复出院。5例死亡,死亡率17.2%。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3例置入支架者1例愈合,2例支架取出后愈合。结论早期诊断处理是食管穿孔预后的最重要因素,早期治疗、根据病情个性化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食管破裂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韩育宁陆相阳李晋南苏金林何进喜边虹何伟于亮李靖蔡宝宁
- 关键词:食管穿孔外科急诊
- 创伤性膈疝58例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膈疝病例58例,其中左侧49例(83%),右侧9例(17%);急性损伤56例,陈旧性损伤2例。58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行膈疝修补39例,同期行膈疝修补并其他脏器修补19例。结果治愈57例(98.2%),死亡1例(1.8%),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创伤性膈疝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手术修补。
- 何进喜乔志雄于亮李靖蔡宝宁
- 关键词:创伤性膈疝膈肌破裂
- 非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微创经胸封堵术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手术的经验。方法对290例患者实施手术中,104例患者(男50,女54)为房间隔缺损,124例(男64,女60)为室间隔缺损,62例患者为动脉导管未闭(男30,女32例)。年龄1~64岁,平均(15±12.4)岁,体重平均(35.0±9.6)kg。患者均行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手术,在食道超声引导普通全身麻醉下采取胸骨下或胸骨旁切口(2~4 cm),采用合适大小的国产封堵器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同时TEE检查封堵伞位置、是否分流、压迫房室瓣膜、冠状静脉窦、主动脉瓣膜等。结果 290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经胸封堵手术,术中TEE检查无残余分流发生;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跑伞、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例膜部VSD术后第2天跑伞,发现后立即体外循环下(CPB)下行封堵伞取出、VSD修补术;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体外循环下封堵伞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287例成功完成封堵手术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1±0.9)h,平均住院时间(4.8±1.5)d。所有患者术后24 h给予阿司匹林3 mg/(kg·d),最大100 mg/(kg·d)。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封堵微创外科是新的治疗方式,具有小切口、恢复快、较少的并发症优点,避免辐射伤害,但是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适的患者选择是关键。
- 王虎苏金林边虹韩育宁于亮刘阳李建军仇睿张升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外科
- 血清7种自身抗体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7种肿瘤相关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77例(肺癌组)和肺部良性病变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自身抗体浓度,采用多变量方差检验比较两组患者自身抗体浓度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7种自身抗体对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分期、病灶大小肺癌患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结果肺癌组患者P53、GAGE7和MAGEA1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肺癌组患者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个自身抗体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低,特异度为87.88%~100.00%。7种自身抗体联合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49.35%,特异度为81.8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5。7种自身抗体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病灶大小均无关。结论血清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特异度较高。
- 王耀娟高菲于亮马刚韩育宁张锦张淑香
- 关键词:自身抗体肺癌
- 肺部肿瘤手术患者中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和慢阻肺患者的小气道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因肺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和慢阻肺患者的小气道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因肺部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分为A组(肺功能正常不吸烟组,15例),B组(肺功能正常吸烟组,21例),C组(吸烟慢阻肺稳定期组,16例)。HE染色观察3组患者肺组织和小气道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3组患者小气道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的定位及表达,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3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预计值)均显著低于A、B组(均P<0.01),但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小气道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A组[(32.4±2.4)、(54.6±4.9)比(22.4±2.2)μm],且C组显著大于B组(P=0.003);(3)B、C组小气道E-钙黏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A组(0.021±0.008、0.018±0.007比0.062±0.010)(均P<0.05),而B、C组α-SMA和波形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A组,且C组显著高于B组(0.641±0.113、0.780±0.133比0.404±0.123和0.064±0.033、0.083±0.022比0.030±0.021)(P=0.002和P=0.003)。结论在肺部肿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中,合并慢阻肺患者的小气道中存在EMT现象,且在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小气道中已经发生了EMT。
- 朱金源周凤于亮张锦
- 关键词:肺肿瘤上皮间质转化吸烟
- 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重组载体的构建及TTF-1过表达A549细胞系的建立
- 2019年
- 目的构建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重组载体并感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建立TTF-1基因过表达的A549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TTF-1在肺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拼接TTF-1的cDNA寡核苷酸序列,连入pCDH-CMV-MCS-EF1-CopGFP-T2A-puro,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测序鉴定;将携带TTF-1基因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至293T细胞,经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并感染A549细胞,构建稳定表达TTF-1基因的肺腺癌A549细胞系。结果测序结果显示,TTF-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pCDH-CMV-TTF1-EF1-CopGFP-T2A-puro构建成功,测序结果正确;经包装所得病毒上清液滴度为6×107TU/m L,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表达; PCR结果显示,A549细胞转染组中TTF-1基因表达量比未转染组提高了381倍。结论成功克隆、扩增TTF-1基因,并建立其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TTF-1基因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
- 李长清韩育宁于亮宋旭洋马云帆
- 关键词:甲状腺转录因子-1慢病毒A549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