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光生

作品数:40 被引量:321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小儿
  • 13篇年龄
  • 13篇儿童
  • 11篇解剖学
  • 7篇新生儿
  • 6篇入路
  • 6篇关节
  • 5篇手术
  • 5篇侧入路
  • 4篇动脉
  • 3篇直肠
  • 3篇三角肌
  • 3篇手术入路
  • 3篇髋关节
  • 3篇解剖学观测
  • 3篇肩关节
  • 2篇应用解剖学
  • 2篇应用解剖学研...
  • 2篇脏器
  • 2篇筛窦

机构

  • 40篇蚌埠医学院
  • 10篇蚌埠医学院第...
  • 6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蚌埠市第一人...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作者

  • 40篇于光生
  • 33篇苗华
  • 19篇秦登友
  • 18篇邵正仁
  • 18篇李秀娟
  • 6篇周建生
  • 5篇尹正银
  • 5篇赵莉
  • 4篇叶斌
  • 4篇王春
  • 3篇王小标
  • 3篇程新德
  • 3篇赵天兰
  • 2篇陈友燕
  • 2篇李光早
  • 2篇刘泉
  • 2篇叶斌
  • 1篇柴丽影
  • 1篇徐静
  • 1篇王传翠

传媒

  • 8篇解剖与临床
  • 7篇蚌埠医学院学...
  • 7篇广东解剖学通...
  • 6篇解剖学杂志
  • 6篇四川解剖学杂...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7
  • 5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6篇1989
  • 2篇198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食管的年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解剖观测了六个年龄组180具(男102、女78)小儿尸的食管的形态和度量.测量了自中(上)切牙和鼻前孔分别至食管的起始部、与主动脉弓邻接处、与左主支气管邻接处、穿膈肌食管裂孔处、与贲门连接处的距离和上述五处的内径及其与椎骨的对应关系.小儿食管行程弯曲,其长度随身高相应增长,其中以Ⅰ~Ⅲ组增长较快.
苗华于光生严麟书秦登友邵正仁李秀娟
关键词:食管儿童
小儿胃的年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分6个年龄组观测了180具(男98、女82)小儿尸胃的形态、位置及度量.小儿胃的形态分三型,I组多为垂直位型,Ⅱ~Ⅳ组多为斜位型.新生儿胃的位还略低,生后逐渐上移,至Ⅵ组(学龄后期)时,胃已升至成人的位置.小儿胃的贲门和幽门与椎骨的对应关系与成人相近.胃大弯最低点体表投影,从Ⅰ~Ⅵ组呈逐渐向脐上方移位的趋势.
苗华于光生秦登友严麟书邵正仁李秀娟
关键词:儿童
小儿结肠的年龄解剖学研究
1995年
分六个年龄组观测了180具小儿尸(男99、女81)结肠的形态、走行、度量及有关结构。小儿结肠的长度随其年龄(身高)的增长而增长,Ⅴ~Ⅵ组增速相对较慢。文中详细论述了结肠左、右曲的位置和结肠各部的走行变化及其年龄特征。
苗华于光生严麟书秦登友邵正仁李秀娟
关键词:结肠儿童
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的解剖及其应用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为大鼠面神经损伤模型的制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解剖和观测大鼠面神经颅外段。结果 :大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可分为两段。第 1段长度为 (5 .2 1± 0 .4 8)mm ,中点外径为 (1.31± 0 .13)mm ,第 2段分三个终末支 ,其中耳睑神经较短为(8.97± 0 .95 )mm ,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平均长度分别为 (2 5 .2 3± 1.4 1)mm、(2 6 .6 1± 1.2 2 )mm ,中点外径为 (1.0 5± 0 .2 0 )mm、(0 .95± 0 .2 0 )mm。二者在口角外侧汇合成神经节样体。结论 :大鼠面神经的第 1段宜作钳夹、结扎损伤模型 ;第 2段的颊肌神经和下颌缘神经宜作神经断离自体静脉套接、神经断端外膜缝合及电生理检测等。
单增强王小标赵莉于光生
关键词:面神经下颌神经节电生理检测
肱骨前外侧手术入路与解剖被引量:1
1997年
目的:为肱骨前外侧手术入路时避免损伤桡神经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42侧成人尸上肢标本上,根据手术进路和易损伤部位对桡神经和旋肱前动脉的行径及毗邻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桡神经进入桡神经管上口位于胸大肌腱止端内侧2.3±0.24cm,喙突下方10.73±0.45cm。旋肱前血管经胸大肌腱上缘上方0.66±0.03cm处横过。结论:沿胸大肌腱止端处纵行切开骨膜并将其连同胸大肌腱一同翻向内侧,可避免损伤桡神经近段(管上段);沿骨膜下向远侧分离,可避免损伤桡神经中段(管内段);沿肱肌中线分开肱肌至骨膜下,可避免损伤桡神经远段(管下段)。
王春苗华赵莉周建生于光生叶斌
关键词:骨膜桡神经肌腱肱骨胸大肌手术进路
坐骨神经的滋养动脉
1987年
观察了20具(成尸12具、新生儿尸8具)40侧下肢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滋养动脉。对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等滋养动脉的支数、来源、走行及进入神经的部位和形式作了观察。对成人坐骨神经及其分支的滋养动脉长度和外径作了测量。总结了滋养动脉的一般特征及其规律性,讨论了临床意义。
苗华于光生尹正银
关键词:滋养动脉支数胫神经穿动脉坐骨神经腰胝丛
小儿网膜和网膜孔的年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解剖观察了六个年龄组162具(男90,女72)小儿尸的网膜和网膜孔的形态、度量和体表投影.小儿大网膜下缘最低点的体表投影随其年龄(身长)的增长而下降,网膜孔(中心点)的投影则逐渐上升.
苗华于光生严麟书秦登友邵正仁李秀娟
关键词:网膜儿童
低位直肠癌切除后重建肛门内括约肌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为低位直肠癌切除后肛门内括约肌重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应用游标卡尺、读数显微镜、量角器等测量工具在30例经防腐处理的盆腔标本上观测了肛管、肛门外括约肌各部、肛门内括约与齿状线的位置关系、齿状线平面与水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肛周间隙。结果:1.肛管(盆隔至齿状线段)的长度为41.97±3.57mm。2.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全部位于线下;浅部位于线以上、线以下约占各一半;深部均在线上方。3.肛门内括约肌在齿状线上、下所占比例平均为2:1。4.齿状线约呈前高后低位,与水平面的夹角平均为30.07±2.96度。结论:由于在齿状线上切断直肠,部分外括约肌的浅部、外括约肌的深部及2/3内括约肌被切除,肛门直肠环受到破坏,所以沿齿状线离断肛管切除直肠癌并行结肠齿状线吻合后,必须再行肛门内括约肌重建,方可使患者在术后基本保证正常的排便功能。
王春王小标于光生苗华李光华吴允明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肛门内括约肌解剖学齿状线
阴股沟皮瓣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8
1999年
目的:为阴股沟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颈总动脉灌注、显微解剖,对30例(60侧)成人尸体的阴部外动脉和阴唇(阴囊)后动脉的起始、行程、外径、分支、分布与主干长度以及阴股沟区皮肤的神经支配进行观察。结果:阴部外动脉主要起于股动脉的前内侧壁,主干长度为(5.09±0.83)cm,其分支及终支与阴囊(阴唇)后动脉、阴茎背(阴蒂)动脉及精索外动脉在皮下吻合形成丰富的动脉网。临床应用阴股沟皮瓣44例,均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阴股沟皮瓣血管恒定,血供可靠,操作简便,不破坏外阴形态,可作上蒂瓣、也可作下蒂瓣切取,是修复会阴部组织缺损及器官再造的理想皮瓣。
赵天兰程新德于光生李光早徐静张莉
关键词:外科皮瓣解剖学阴股沟皮瓣
新生儿直肠的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在30例(男18、女12)新生儿尸体上,对直肠的位置,形态及其结构作了解剖,观察和测量。
苗华于光生
关键词:内脏器官直肠肛管新生儿
全文增补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