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布为

作品数:567 被引量:3,818H指数:2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9篇期刊文章
  • 98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4篇麻醉
  • 85篇手术
  • 62篇术后
  • 47篇麻醉药
  • 38篇镇痛
  • 37篇麻醉学
  • 35篇疼痛
  • 28篇异丙酚
  • 28篇丙泊酚
  • 28篇丙酚
  • 27篇静脉
  • 26篇药物
  • 25篇全身麻醉
  • 25篇细胞
  • 24篇心脏
  • 24篇腹腔
  • 22篇蛋白
  • 20篇切除
  • 20篇麻醉科
  • 18篇异氟醚

机构

  • 493篇上海交通大学...
  • 40篇第二军医大学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2篇复旦大学
  • 12篇中华医学会
  • 12篇北京协和医院
  • 9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上海市嘉定区...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宾夕法尼亚大...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作者

  • 566篇于布为
  • 156篇薛庆生
  • 67篇张富军
  • 60篇罗艳
  • 42篇彭章龙
  • 24篇陆志俊
  • 21篇陆菡
  • 20篇董榕
  • 16篇徐美英
  • 16篇封小美
  • 15篇金珏
  • 13篇沈永倩
  • 13篇赵欣
  • 13篇庄蕾
  • 13篇吴新民
  • 12篇沈亮
  • 11篇金善良
  • 10篇周曙
  • 10篇李强
  • 10篇范秋维

传媒

  • 116篇上海医学
  • 77篇临床麻醉学杂...
  • 57篇中华麻醉学杂...
  • 26篇麻醉与监护论...
  • 25篇国际麻醉学与...
  • 17篇上海第二医科...
  • 17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国外医学(麻...
  • 13篇2012第二...
  • 9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外科理论与实...
  • 6篇老年医学与保...
  • 6篇中国继续医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第十二次长江...
  • 4篇上海市麻醉学...
  • 4篇2006年中...
  • 4篇2008年第...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年份

  • 6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11篇2020
  • 12篇2019
  • 9篇2018
  • 9篇2017
  • 10篇2016
  • 15篇2015
  • 20篇2014
  • 42篇2013
  • 48篇2012
  • 38篇2011
  • 40篇2010
  • 25篇2009
  • 51篇2008
  • 23篇2007
  • 33篇2006
  • 23篇2005
  • 25篇2004
5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疾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随着中国社会人口逐渐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呈不断增高趋势,认知功能障碍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存在直接相关性。
王子涵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常见疾病大脑结构老龄化
脑电熵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随着肌松药和镇痛药等药物的联合应用,现代全身麻醉的深度、患者的意识状态常常被掩盖或难以判断。以往的传统体征(血压、心率、呼吸和瞳孔等)已不能准确地反映麻醉深度。目前,有关研究重点集中在脑电活动方面,如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脑电熵(entropy)、听觉诱发电位等。现就entropy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与脑电双频指数进行比较。
刘娅君于布为类维富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麻醉深度
抢救腹腔镜套管针误伤大血管2例报告
2005年
李胜华罗艳张庆生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腹腔镜误伤套管针手术创伤抢救成功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若干情况的探讨
2004年
与心肌转流下心脏手术相比,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冠脉搭桥手术(OPCAB)可以减轻诸如全身炎性反应、脑损害、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损害。同时OPCAB对麻醉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富军于布为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心肺转流
维库溴铵对全麻患者脑电熵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镇静深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过程中,维库溴铵对脑电熵指数——状态熵(AE)和反应熵(RE)以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ASAⅠ级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n=15):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Ⅱ组、Ⅲ组、Ⅳ组为试验组,分别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0.06、0.12 mg/kg。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当效应室浓度(CE)达到3.5μg/ml时,按组别静脉注射维库溴铵或等容积生理盐水,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行气管插管,观察5 min后将Ⅰ组、Ⅱ组、Ⅲ组维库溴铵剂量补足到0.12 mg/kg。记录诱导前即刻、CE达到3.5μg/ml、注射维库溴铵或生理盐水后1、2、3、4、5 min、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3、5 min的RE、AE、BIS、HR和MAP。结果与维库溴铵静脉注射前即刻比较,4组静脉注射后各时点RE、SE、BIS、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静脉注射前后RE、SE、BIS、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前即刻比较,4组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1min时RE、SE、BIS、HR和MAP均升高(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1 min RE、SE和BIS降低(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深度镇静且无伤害性刺激时,维库溴铵对脑电熵指数和BIS无影响;存在伤害性刺激时(如气管插管),即使小剂量(0.03 mg/kg)的维库溴铵也可降低脑电熵指数和BIS的升高幅度。
陶国荣宋小星任瑜彭章龙于布为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雄甾烷醇类清醒镇静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在大鼠切口痛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切口痛大鼠疼痛的影响,以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rkB通路在切口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7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切口痛(I)组、K252a+切口痛(K+I)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切口痛(D+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K+I组和D+I组分别于切口痛模型制备前30 min鞘内注射K252a 1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和0.01%DMSO 10μL+PBS 10μL,并用PBS 10μL冲管,I组接受同样的处理但鞘内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0 d)和术后1、3、5、7 d采用von Frey纤毛法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采用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的变化。结果 I、D+I和K+I组术后1、3 d时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0 d时(P值均<0.01)。术后1、3 d时,K+I组与I组、D+I组机械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组术后1、3、5 d时及D+I组术后1、3 d时的热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0 d时(P值均<0.01)。术后1 d时,K+I组与I组、D+I组热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鞘内注射K252a可以减轻切口痛引起的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BDNF-TrkB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切口痛的形成机制。
赵华平韩潞潞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切口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热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钾氯共转运体2信号通路在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糖尿病大鼠机械性痛阈、脊髓背角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钾氯共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以了解BDNF-TrkB-KCC2信号通路在糖尿病神经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第一部分:22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10只分别于链脲霉素(STZ)注射前及注射后1、2、4周检测其机械性痛阈;上述时间点各取3只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DNF、KCC2的表达。第二部分:取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TZ+0.9%氯化钠溶液组、STZ+K252a组、STZ+K252a溶剂组,每组10只。STZ注射4周后,STZ3组分别予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10μL、K252a10μg/10μL、K252a的溶剂(0.01%二甲亚砜)10μL,每天1次,连续4d。分别于给药前30min及末次给药后30min,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行为学检测结束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BDNF、KCC2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STZ注射后2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升高(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脊髓背角BDNF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升高(P<0.05)。STZ注射后2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显著降低(P值均<0.05);STZ注射后4周,大鼠KCC2表达水平较注射后2周显著降低(P<0.05)。第二部分:鞘内给药后,STZ+K252a组机械性痛阈值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与给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Z+K252a组BDNF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组及STZ+K252a溶剂组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Z+K252a组KCC2表达水平较STZ+0.9%氯化钠溶液�
赵仲柏薛庆生于布为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机械痛敏
全麻机制研究——细胞内钙离子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3年
全身麻醉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及细胞作用机制虽不明确,但是其对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已经达到共识:一方面全身麻醉药物分子与离子通道蛋白或突触蛋白直接作用可以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另一方面也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通路而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作为细胞内的重要信使,钙离子浓度([Ca2+]i)受到钙内流系统、钙外流系统及内质网等多方面调节,而存在于这些调节通路的蛋白受体大多数被证明是全身麻醉药物的潜在作用位点。细胞内钙离子最终影响细胞兴奋性和神经递质的释放的重要作用,使得全身麻醉药物调节[Ca2+]i成为研究全麻机制的重要方面。
常晶陆菡于布为
关键词:钙离子信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钙内流全麻机制
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胸阻抗的影响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通过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 ,观察急性血容量变化引起的胸部电阻抗的改变 ,以探讨用胸阻抗法评估血容量变化的可行性。方法  10例接受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 ,术中平卧位 ,全麻气管内插管后 ,分别记录 10分钟内快速输液至 10ml/kg和 2 0ml/kg时高频 ( 10 0kHz)和低频( 1 5kHz)两种电流下胸阻抗的变化以及心输出量、肺动脉压等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输液至10ml/kg时相比 ,术前快速输液达 2 0ml/kg时 ,低频、高频胸阻抗分别由 ( 5 2 2 7± 8 89)Ω和 ( 4 0 62±7 10 )Ω降至 ( 4 9 93± 8 86)Ω和 ( 3 8 4 2± 7 12 )Ω ,胸阻抗指数由 5 5 5 6± 11 93上升至 5 8 89±13 5 7(P <0 0 5 )。CVP、PAP、PCWP均显著增加 ,而Hb、Hct则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胸阻抗的监测能有效地评估急性血容量增加。
马伟许海芳周曙金珏于布为
关键词:血液稀释血容量
氯胺酮镇痛机制的某些研究进展
氯胺酮是一种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同时还能部分激动阿片受体,因而可有效地减轻继发性痛敏,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其他顽固性疼痛的治疗,甚至可消除wind-up-like(对反复感受伤害性刺激诱发...
刘肖平于布为
关键词:氯胺酮镇痛机制
文献传递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