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仲惟昆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儿童
  • 1篇心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病
  • 1篇血液病患儿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医药疗法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Α)
  • 1篇肾炎
  • 1篇中医
  • 1篇中医药
  • 1篇中医药疗法
  • 1篇紫癜
  • 1篇紫癜性
  • 1篇紫癜性肾炎
  • 1篇微小病毒
  • 1篇微小残留病
  • 1篇微小残留病检...

机构

  • 4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仲惟昆
  • 3篇胡姣荣
  • 2篇王军陵
  • 2篇王允鸿
  • 2篇张传湘
  • 1篇郭铮
  • 1篇万小枝
  • 1篇柯春芬
  • 1篇夏明珠
  • 1篇陶卫平

传媒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儿童保健...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血液病患儿细小病毒B_(19)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1998年
人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rusB19,HPVB19)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接触和使用血液制品等在人群中传播[1],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45例血液病患儿血清HPVB19-DNA,结果总阳性率为26.6%,其中急性白血病占38.8%(7/18),ITP占40.0%(4/10),过敏性紫癜占8.3%(1/12),再障5例均为阴性;同时检测对照组10名正常儿童均为阴性。将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
胡姣荣张传湘王军陵王允鸿吴冰仲惟昆
关键词:儿童血液病微小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对儿童脂蛋白(α)预示冠心病危险的探讨
1996年
作者检测44例有冠心病(CHD)家族史儿童的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并将其分为一级亲属组、二级亲属组再分别与无CHD家族史儿童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者的Lp(a)均值比后者明显为高(P<0.01);两者的分布频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一级亲属组与二级亲属组相比则无差别。此外还对载脂蛋白(Apo AI、Apo B)、年龄及性别与Lp(a)浓度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均无相关性。因而作者认为,高Lp(a)个体与CHD家族史密切相关,对CHD的防治应从儿童期开始。
胡姣荣柯春芬仲惟昆张传湘万小枝郭铮李晓玲
关键词:冠心病儿童
川芎嗪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8
1997年
陶卫平仲惟昆夏明珠王军陵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川芎嗪疗效中医药疗法
AP-PCR DNA指纹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1998年
对急性白血病AP-PCRDNA指纹图改变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诊断中的应用为本文研究目的。方法:以3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取其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先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白血病细胞,以自身正常中性粒细胞为对照,分别选用3种引物AP1、AP2、AP3进行AP-PCR扩增,每例标本均重复一次,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色,分析结果。结果:(1)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所有标本均扩增出清晰条带,并且有很好的重复性;(2)58.1%(18/31)可见白血病细胞相对于成熟粒细胞的指纹图改变。图谱改变包括新增带、带缺失\带密度改变。(3)AP1、AP2、AP3对所有31例标本异常检出率分另。1为41.9%、35.5%、38.7%,三种引物共检出18例异常,总检出率为58.1%。结论:AP-PCR是一种重复性好、简便易行的DNA指纹图技术,具有检出白血病细胞基因组微小改变的能力。有望成为检测微小残留病的一种新方法。
王允鸿仲惟昆胡姣荣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DNA指纹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