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宝娟

作品数:2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军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题材
  • 4篇文学
  • 4篇妇女题材
  • 3篇代文
  • 3篇叙事
  • 3篇意象
  • 3篇阮籍
  • 3篇生命
  • 3篇生命意识
  • 3篇女性
  • 3篇女性题材
  • 3篇魏晋
  • 3篇命意
  • 3篇古代文学
  • 2篇叙事策略
  • 2篇艺术
  • 2篇艺术自觉
  • 2篇咏怀
  • 2篇咏怀诗
  • 2篇诗创作

机构

  • 25篇绵阳师范学院
  • 6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8篇伍宝娟
  • 2篇邹建雄
  • 2篇李天道
  • 1篇杨栩生
  • 1篇冯源
  • 1篇武小华
  • 1篇彭谋
  • 1篇陈振宇
  • 1篇吕晓玲

传媒

  • 14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文艺评论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新闻界
  • 1篇承德民族师专...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时代法学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李白对李贺女性题材诗创作的影响
2017年
李白的女性题材诗对李贺具有重要的影响。李贺要想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鸿蒙、别出机杼。他的策略是对李白诗歌进行"修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地对前驱诗的续完;二是朝着个性化方向的"逆崇高"运动。李贺因此形成了自我独特的"诗鬼"形象,从而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于文学史。
伍宝娟武小华
电子传媒中文艺传播模式的变化和影响
2011年
网状模式是电子传媒中文艺传播模式的重要概念,该模式在电子传媒语境当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电子传媒中文艺传播模式的变化和影响进行考察分析,以助于新视野的开拓,从而加快文艺传播研究的进展。
伍宝娟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境域下之苏轼论孟子
2012年
在宋代孟子的升格运动中,对《孟子》的非议也延绵不绝,而苏轼则与众不同,他既有"疑孟"、"非孟"的思想,又有"尊孟"的言论。苏轼正是以其"扬弃"的精神对待孟子其人其书,用以建构自己的思想大厦。
伍宝娟
试析纳兰词中的残缺意象被引量:3
2010年
纳兰词中大量撷取如残月、残红、残灯、残香、残阳等残缺的意象作为其情感的载体,聚焦了他对人生种种缺失如理想、爱情、个体自由生命残缺等各类悲凉的体验,并进而升华为人类终极性残缺的一种悲剧体认。因而他的词充满了对人生残缺的幽悲、伤感、哀怨、沉痛的情调,凸显出"哀感顽艳""、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的词风。
伍宝娟
关键词:纳兰词残缺意象
论羌族白石崇拜的话语建构及其根源被引量:5
2015年
羌民们通过白石崇拜建构了本民族独特的信仰话语和文化话语,即有关白石的各种神话传说、仪式与习俗等。羌族的白石崇拜,从表面上看是羌人对自然物的顶礼膜拜,而实际上是羌人对白石所内蕴的神秘力量的崇拜。石头崇拜是人类社会在原始时期极为普遍的一种信仰,也是人类历经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记忆在心理无意识里的一种沉积。石头崇拜现象背后潜藏着深层的文化蕴涵,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原始人类被自然的广漠性与危害力所重重围困,自我意识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信仰建构,从而抵御恐惧感,获取安全感。
伍宝娟
关键词:羌族话语建构
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被引量:1
2016年
李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弃妇诗,所塑造的弃妇形象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弃妇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负载着形塑者李白自身的思想、意志、情感、体验、欲望等深层次的心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李白身处备受挫折的生活境遇和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处境,常产生犹如臣妾一样被支配、被驾驭的卑微无助感所致。因此,李白对于女性屈辱、被动的处境以及遭遇被抛弃的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伍宝娟
关键词:弃妇形象
人格是一种特殊的自觉
2002年
个人的认识活动有对物质、对他人、对“我”自已的认识三种,它们区分出了两种认识方法,得出了两种人的 本质:在“自外向内”的认识中得到他人的本质,在“自内向外”的认识中得到“我”的本质。人格就是后一种自觉。
陈振宇伍宝娟
“边缘”性处境与汉末文人的生命悲歌——论《古诗十九首》的审美内涵
2012年
《古诗十九首》首载于《文选》,因其作者佚名、时代不定,故萧统题为“古诗”。学界一般认为这些“古诗”产生于东汉末的数十年间,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作者多为汉末中下层失意文人。《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历代对其评价甚高:刘勰誉其为“五言之冠冕”0,钟嵘称其“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②。明代陆士雍赞之日:“《十九首》近于赋而远于风,故其情可陈,而其事可举也。虚者实之,纡者直之,则感寤之意微,而陈肆之用广矣。夫微而能通,婉而可讽者,风之为道美也。”
伍宝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审美内涵汉末文人五言诗悲歌
李白的个性气质与生存困境被引量:2
2015年
李白的个性气质,一言以蔽之,曰"狂",即自负、傲岸、狂放、率真的个性与追求独立、自由、平等的主体意识。但这样的个性气质导致了其在封建专制社会里现实人生中的种种生存困境:一是其理想人生图式与实现理想人生方式之间的悖谬,二是傲岸狂放的个性与封建专制社会秩序与伦理规范之间的背离,三是天真自然的个性与政治权术之间的乖违。因此"名扬宇宙,而枯稿当年"就成为李白一生的自画像。
伍宝娟
关键词:个性气质
《瞻对》:历史叙事的空间化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阿来的《瞻对》是一部将历史叙事空间化的作品,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构"瞻对"空间的叙事动力、复调式的叙事话语和圆圈式的叙事结构。通过赋予瞻对历史以一种空间性的结构,阿来构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艺术时空体",并通过这个"艺术时空体"彰显其深重的历史责任感与现实使命感,赋予两百年的康巴历史以一种批判人文地理学的视野,且敞开其在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下对人类各种文明的命运与生存境遇的探寻。
伍宝娟
关键词:历史叙事空间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