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小光

作品数:129 被引量:368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4篇动脉
  • 45篇血管
  • 40篇手术
  • 34篇脑血
  • 34篇脑血管
  • 32篇动脉瘤
  • 30篇颅内
  • 29篇外科
  • 21篇外科手术
  • 21篇颅内动脉
  • 19篇入路
  • 19篇颅内动脉瘤
  • 18篇血管重建
  • 16篇血管重建术
  • 16篇重建术
  • 16篇脑血管重建术
  • 15篇肿瘤
  • 14篇神经外科
  • 13篇颅底
  • 13篇颈动脉

机构

  • 121篇天津市环湖医...
  • 42篇天津医科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茂名市人民医...
  • 4篇天津市脑系科...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西青医...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扬州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医...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大同大学

作者

  • 129篇佟小光
  • 16篇施铭岗
  • 13篇尚彦国
  • 10篇焦德让
  • 8篇杨玉山
  • 8篇只达石
  • 8篇范一木
  • 7篇王轩
  • 6篇姚鑫
  • 6篇刘钢
  • 6篇高恺明
  • 6篇王宏
  • 5篇尹龙
  • 5篇马越
  • 5篇田会铭
  • 4篇贾强
  • 4篇赖廷海
  • 4篇巫嘉陵
  • 4篇王世波
  • 4篇黄振华

传媒

  • 36篇中国现代神经...
  • 22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山东医药
  • 5篇中国城乡企业...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现代神经疾病...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年份

  • 4篇2024
  • 7篇2023
  • 10篇2022
  • 1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5具人尸枕动脉解剖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15具人尸的枕动脉解剖特点,探讨以枕动脉作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的桥血管时,如何安全准确获取该血管。方法采用远外侧入路,开颅显微解剖15例尸头共30侧枕动脉,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分支、邻近结构,并测量枕动脉各段的直径、椎动脉V3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以及与周围临近结构的距离。结果枕动脉一般在二腹肌后腹下缘起源于颈外动脉后壁或外壁,与颈外动脉平行、沿二腹肌后腹向上,然后转向二腹肌后腹深面,内侧紧邻颈内静脉,行于寰椎横突前上方,接近乳突尖或二腹肌沟转向内侧走行,途中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深面(4侧经胸锁乳突肌、头夹肌深面及头最长肌浅面),在上项线下方的头半棘肌后面继续向内侧行走,经过斜方肌、头半棘肌的上方附着点,在此穿过斜方肌的附着点至上项线,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一个或两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2.3±0.3)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2±2.6)mm,平行于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1.9±0.4)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8±0.3)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2±1.4)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4±0.9)mm,枕下段距离上项线最远距离为(23.7±1.2)mm。结论颅内—颅外后循环搭桥术术中以枕外隆突外侧25 mm、上项线下方30 mm以内、乳突、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安全准确获取枕动脉。
韩永刚高亦深孙明阳佟小光
关键词:桥血管显微解剖枕动脉血管重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27例报告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27例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27例,平均年龄(62.6±6.3)岁,其中男21例。术前患者平均狭窄程度为89%±8%,术后平均狭窄程度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头部核磁灌注提示颅内供血明显增加。术后1周和30 d内不良事件4例,其中短暂性声音嘶哑2例,过灌注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低血压1例。术前术后24个月患者NIHSS评分,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有所好转或保持相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42,P<0.001)。结论 CEA治疗高分叉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病变血管走行迂曲以及血管内治疗存在禁忌证的患者。
冯海宽梁小龙卫颖睿刘爽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性
显微神经外科微小血管吻合技术培训方法被引量:7
2009年
微小血管吻合技术是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烟雾病、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流重建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等领域。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如何快速掌握这一技术是广大基层医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国内许多大型医疗中心举办丁多种为期不等的显微外科操作培训班,但血管吻合技术的成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实验室长期培训保持该技术的熟练程度。
佟小光
关键词: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微小血管吻合血管吻合技术缺血性脑血管病操作技术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至脑干腹侧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经枕下远外侧经髁人路至脑干腹侧区进行尼微解剖研究。方法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20侧),模拟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进行分层解剖,并比较磨除枕骨髁对脑千腹侧区暴露范围的影响。结果采用倒“U”形切口暴露充分,术中寻找枕下三角、寰惟横突、头外侧直肌等解剖标志定化深层结卡勾.、与不磨枕骨髁比较,磨除部分直至全部枕骨髁后水平暴露距离分别增加10.9mm和12.6mm,手术深度分别降低13.5nm和20.5mm。结论经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磨除部分枕骨髁能够明黟改善脑下腹侧区的暴露,术L}】应根据病变特征进行适量的枕骨髁磨除。
洪健佟小光乔婕张建宁
关键词:远外侧经髁入路枕骨髁
后循环高流量血管搭桥治疗基底动脉复杂动脉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后循环巨大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探讨其手术的有效性。方法通过本院1例巨大复杂基底动脉尖动脉瘤的治疗过程及效果来观察该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效果。结果通过颅内外血管高流量搭桥术联合动脉瘤孤立术进行治疗后,患者神清可语,四肢肌力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对于基底动脉尖的巨大复杂动脉瘤,颅内外血管高流量搭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乔婕张文学佟小光
关键词:基底动脉动脉瘤血管搭桥
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手术处理策略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有效切除上矢状窦中1/3窦旁脑膜瘤的方法以便提高其临床疗效,并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通过采用患侧卧位并尽可能保留上矢状窦和引流静脉的前提下行肿瘤相对保守的切除策略,当肿瘤残留明显或随访期间肿瘤进展则给予辅助放射治疗,最后对手术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96例(77.4%)获得全切除,28例(22.6%)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60个月,复发13例(10.5%),其中男4例(9.3%),女9例(12.2%),全切除患者复发9例(9.4%),次全切除患者复发4例(14.3%),复发率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除患者与次全切除患者之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0患者恢复良好并参加工作,2例(1.6%)致残,但可生活自理,2例(1.6%)死亡,1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采用患侧卧位和显微外科技术有利于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引流静脉和大脑皮层,尽可能保留通畅的上矢状窦和引流静脉可降低术后致死致残率,必要时术后加用放射治疗也可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施铭岗佟小光
关键词:脑膜瘤上矢状窦神经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瘤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经手术治疗的PIC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小脑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以占位为首发症状者2例。12例行介入手术,其中行动脉瘤栓塞6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2例,采用微弹簧圈行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3例,行载瘤动脉并动静脉畸形栓塞术1例;8例行开颅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夹闭5例,动脉瘤孤立并血管吻合术3例。1例行动脉瘤夹闭并血流重建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昏迷,3 d后自动出院,死亡。余手术均成功。19例随访1个月~3年无复动脉瘤发。术后瘫痪1例,脑积水1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均为3分;行动脉瘤并载瘤动脉闭塞术者术后出现吞咽呛咳和轻度脑积水1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GOS 5分;行远外侧夹闭动脉瘤的1例术后出现吞咽呛咳、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3个月后未见复发,GOS为5分,余患者GOS为5分。结论 PICA动脉瘤未累及穿支血管者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占位效应明显者选择开颅手术,介入与夹闭、血管吻合相结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龚凯佟小光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介入疗法血管吻合术
神经介入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9
2004年
焦德让佟小光
关键词:神经介入治疗医师神经影像学展神经脑血管病
现代脑血管病神经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的规划与发展被引量:7
2012年
脑血管病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病残和病死率最高的疾患之一,在我国脑血管病发生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已成为国家防控的重点疾病之一。近年来在诸多脑血管病的治疗方法中,神经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也是我国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王金环佟小光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重建术血管成形术
破裂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研究背景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破裂出血后果严重。本文回顾分析12例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共13个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2年6月治疗的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共13个动脉瘤,约占同期颅内动脉瘤总病例数的0.19%(12/6467),平均年龄54岁。动脉瘤形态以囊状居多(10个),梭形少见(3个);分别位于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即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交界处(3个)、内听道前段(3个,均位于小脑前下动脉第一分叉部)、内听道段(3个)和内听道后段(4个);动脉瘤直径平均为3.90mm。其中3例(4个动脉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夹闭术(2例)、孤立术(1例)],其余9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动脉瘤栓塞术2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术3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术4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瘫(1例)、吞咽困难伴饮水呛咳(1例)和双眼对侧视野缺损(1例);平均随访36.41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3分1例、4分2例、5分9例,均达良好标准。结论小脑前下动脉动脉瘤临床罕见,外科手术治疗者需综合评价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治疗适应证,从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高恺明佟小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小脑显微外科手术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