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丹

作品数:51 被引量:151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8篇儿童
  • 13篇缺氧
  • 11篇细胞
  • 10篇缺血
  • 7篇凋亡
  • 7篇缺血缺氧
  • 6篇癫痫
  • 6篇抽动
  • 6篇抽动障碍
  • 5篇蛋白
  • 5篇新生大鼠
  • 4篇信号
  • 4篇血脑
  • 4篇血性
  • 4篇循证
  • 4篇循证评价
  • 4篇缺血性脑损伤
  • 4篇患儿
  • 4篇基因
  • 3篇星形

机构

  • 50篇四川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四川省科学城...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市第四人...

作者

  • 51篇俞丹
  • 16篇毛萌
  • 15篇周晖
  • 10篇张伶俐
  • 9篇杨春松
  • 8篇黄亮
  • 8篇罗蓉
  • 7篇蔡晓唐
  • 6篇汪志凌
  • 5篇郭慧
  • 4篇童煜
  • 4篇杨亚亚
  • 3篇曾力楠
  • 2篇董琳
  • 2篇许群芬
  • 2篇赵福敏
  • 2篇程燕
  • 2篇马骄
  • 1篇俞丹
  • 1篇李学胜

传媒

  • 5篇中国当代儿科...
  • 5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中华妇幼临床...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 3篇中国药房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癫痫杂志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BCB1基因C1236T多态性与小儿癫对药物反应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ABCB1基因C1236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儿童中的分布及其与抗癫药物反应性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180例,包括健康对照组80例和癫组100例。根据患儿对抗癫药物的反应性将癫组分为耐药组(49例)和药物反应良好组(51例)。提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后继以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鉴定ABCB1基因12号外显子C1236T多态性。测定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儿童ABCB1基因C1236T基因型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提示其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健康对照组与药物反应良好组及耐药组,药物反应良好组与耐药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健康对照组与药物反应良好组及耐药组,药物反应良好组与耐药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未能显示ABCB1基因C1236T位点多态性分布与小儿癫对药物治疗反应的表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董琳俞丹毛萌罗蓉蔡晓唐周洁兰谢莉萍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儿童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改良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改良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等海马神经元相关疾病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改良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培养。判断新生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成功的标准为: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微管相关蛋白(MAP)2在海马神经元细胞体和树突中表达。该改良方法具体为:1以L-多聚赖氨酸和鼠尾胶原作为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基质,分离出生24h内新生SD大鼠海马结构。将其运用单一胰蛋白酶水浴振荡消化后,吹打成细胞悬液,将海马神经元细胞以适当的密度种植于含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贴壁培养4h后,更换为Neurobasal维持培养基继续培养,以后每3d更换1/2培养液。2采用抗MAP2-5-异硫氰酸荧光素(anti-MAP2-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得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1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于培养30min时,大部分细胞贴壁生长,培养2h后,细胞贴壁明显,少数细胞开始长出突起。于培养5d后,神经元突起进一步增多,并形成神经细胞网络,培养7d后,神经元细胞分化更加成熟,神经元细胞之间的突起联系更加紧密,可见密集的神经细胞网络。海马神经元细胞体外培养至第21天后,神经元细胞开始退化、变性,细胞体皱缩,残留细胞体痕迹,周围光晕消失,折光性减弱,突起融合而粗大杂乱,神经细胞网络粗大老化。2anti-MAP2-FITC免疫荧光法对所获得的海马神经元细胞进行鉴定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细胞中,免疫荧光染色MAP2阳性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纯度达96.3%。结论通过上述改良方法培养获得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并具有较高的纯度,可为进一步进行新生儿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等海马神经元相�
郭慧俞丹周晖童煜王峥
关键词:形态学特征荧光免疫测定
成都市1-12岁脑性瘫痪儿童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登记在册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特征和干预和功能状况,为脑性瘫痪儿童的分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乡/镇、区/县的脑性瘫痪儿童早期筛查、诊断、转诊、干预、随访的流程,利于早期干预和制定康复治疗计...
马丹白红娟詹枝花罗蓉王秋李娜钟佑泉俞丹石薇王芳芳马枝蓉
关键词:脑性瘫痪儿童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西南地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儿维生素D缺乏状态
蔡晓唐俞丹周晖罗蓉
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分析
俞丹黄亮李敏
癫患儿危险因素对照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与儿童期癫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癫发病率的影响。方法2007年1-6月在华西第二医院神经门诊就诊160例癫患者为病例组。男88例,女72例;年龄1个月~16岁[(7.0±4.7)岁]。癫儿童均有2次以上无诱因惊厥发作,由脑电图辅助诊断。排除脑性瘫痪、小头畸形、智力低下、先天性畸形、肿瘤性疾病者。同期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的神经系统正常(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无癫、生长发育正常、无脑性瘫痪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15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72例,女78例;年龄2个月~16岁[(6.3±4.5)岁]。根据其年龄和性别,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癫患者调查表》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病史询问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包括高热惊厥史、头部外伤史、癫家族史、异常围生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及近亲结婚史等,应用SPSS13.0软件归纳分类后进行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病例组高热惊厥史、头部外伤史、癫家族史、异常围生史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1,0,0.02),分别使癫发生危险性增加了2.72、3.75、3.61和2.47倍;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近亲结婚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3,1.0)。结论高热惊厥史、头部外伤史、癫家族史、异常围生史是增加本地区儿童癫发病率的危险因素,其中高热惊厥史、头部外伤史和癫家族史对于癫发病率的增加较为重要,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史、近亲结婚不增加儿童癫的发病率。
蔡晓唐罗蓉周晖俞丹
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儿童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宫内缺氧环境中对胎盘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探讨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在宫内缺氧环境下能否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鼠体内 ,再通过胎鼠血脑屏障进入胎脑而发挥其生物功能。 方法 钳夹孕 17d(孕中期 )鼠子宫动脉 30min后 ,经孕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12 5I标记的BDNF(12 5I BDNF)。 2 4、4 8及 72h后取孕鼠胎盘、羊水及胎鼠脑、心、肺、肝、肾 ,检测和比较各组织中BDNF的放射活性。 结果  (1)BDNF能够部分通过胎盘屏障 ,胎鼠体内检测到12 5I BDNF的分布。(2 ) 12 5I BDNF在胎盘屏障通透性及在各组织中分布的量随外源性12 5I BDNF注射剂量增加而升高。(3)BDNF在胚胎缺血缺氧时 ,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胚鼠大脑。 (4)缺氧缺血时BDNF对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 结论 外源性BDNF在宫内缺血缺氧时能够部分通过胎盘屏障和血脑屏障。
俞丹毛萌李云春周晖杨速飞
关键词: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缺血缺氧胚鼠通透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缺氧胚脑神经元保护作用的信号传递途径初探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胚鼠脑皮质神经元遭受缺氧刺激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发挥保护作用的信号传递途径。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缺氧时间点(3h和5h)实验组(分别于缺氧培养前24h和缺氧培养即刻加入BDNF100ng/mL)和对照组(缺氧培养,无BDNF干预)体外培养脑皮质神经元胞内酪氨酸激酶B(TrkB)、磷酸化Trk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缺氧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胞浆内TrkB及磷酸化TrkB水平均出现上调(P<0.05),MAPK在胞浆内和核内的表达也增加(P<0.05),且缺氧培养前24h加入BDNF者三种蛋白的表达强于缺氧培养即刻加入BDNF者(P<0.05)。结论BDNF对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诱导TrkB表达上调来实现,以TrkB受体酪氨酸磷酸化起始,经Ras-MAPK途径完成。
汪志凌毛萌周晖李胜富俞丹
关键词:缺氧性脑损伤信号途径MAPK
中国癫痫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和管理模式的循证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癫痫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和管理模式现状,为保障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证据支撑。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BM、CNKI、VIP和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纳入针对中国癫痫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干预措施和管理模式的文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影响因素文献2篇、干预措施研究14篇、管理模式5篇。20篇文献的研究对象为成人癫痫患者、1篇为13~17岁青少年癫痫,样本量为40~327例,中位样本量为70例。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本科及以上学历、女性和手术时长<3 h呈正相关,与30~50岁呈负相关。干预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服药依从性、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癫痫发作频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后,干预组的自我管理得分、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等结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国癫痫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足,且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单一,缺乏基于个人、家庭、医疗系统和社会不同层面的整合干预措施和管理模式。建议循证构建癫痫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
杨春松张伶俐杨亚亚陶秋吉陶秋吉
关键词:癫痫自我管理循证评价
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临床病理特征对继发癫痫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临床病理特征对继发癫痫的发生、控制情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回顾性分析其继发性癫痫控制情况,运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儿预后,对急性期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表现、病毒学、脑电监测、影像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癫痫控制差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50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经1.5年以上随访,继发癫痫58例(11.46%)。(2)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急性期反复抽搐发作(标准偏回归系数=3.602)、脑电监测到临床发作(标准偏回归系数=3.061)、癫痫持续状态(标准偏回归系数=2.711)、精神行为性格改变(标准偏回归系数=1.850)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3)继发性癫痫患儿中40例控制好(74.07%),其中37例(92.5%)使用≤2种抗癫痫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未提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癫痫控制差的危险因素。(4)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示24例预后不良(41.38%),主要表现为智力运动落后(20例,83.33%)。单因素分析提示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在继发性癫痫患儿不同预后组间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提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期精神行为性格改变、多次抽搐发作、癫痫持续状态、脑电监测到临床发作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但急性期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控制差和临床预后不良无关。
黄亮俞丹罗蓉李敏周晖蔡晓唐汪志凌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癫痫儿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