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博
-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委资助课题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双相Sialon材料的研究被引量:6
- 1997年
- 研究了工艺条件、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与材料性能的关系,制备了双相Sialon材料。该材料室温抗折强度、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24MPa、4MPa·m1/2,硬度达到Hv2000左右。其最佳烧结温度为1550℃,1.5h。添加剂Y2O3、Al2O3和AlN的最佳含量分别为10%、5%、5%。
- 傅博颜丰王永兰
- 关键词:常压烧结相变陶瓷材料SIALON材料
- Al_2O_3一Fe_2O_3复相多孔陶瓷的强韧化研究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介绍了采用不锈钢纤维及化学镀镍铁粉增韧补强Al_2O_3一Fe_2O_3复相多孔陶瓷的方法:研究了不锈钢纤维含量及化学镀镍铁粉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强韧化机理:用该材料进行了成形模具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和化学镀镍铁粉均对材料有明显的强韧化效果。尤其是两者的复合强韧化效果更显著。
- 穆柏椿刘秉余傅博
- 关键词:陶瓷多孔陶瓷强韧化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
- 一种太阳能聚光分频光电热电联产装置
- 一种太阳能聚光分频光电热电联产装置,包括功能型流体模块、光电利用系统、热电利用系统、余热利用系统。功能型流体流过太阳能电池板组的正面,在实现对太阳能分频功能的同时被加热,之后流过热电材料热端,再经过余热利用后流过太阳能电...
- 唐桂华马原王甜蜜杜慕傅博李一斐
- 文献传递
- 常压烧结Sialon材料高温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研究了添加剂为Y2O3、Al2O3、AlN的Sialon材料的高温性能。晶化处理后,其断裂韧性由4MPa·m1/2提高到6MPa·m1/2;高温强度到1100℃仍不明显降低;抗热震临界温差达△Tth=473℃。其高温断裂为蠕变机制,符合裂纹准静态扩展机理。裂纹准静态扩展是热震损伤的控制因素。
- 傅博颜丰王永兰
- 关键词:晶化蠕变
- 一种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
- 一种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分频流体回路布置在太阳能电池板前方,吸收太阳能电池板无法利用的红外波段太阳辐射能,实现对太阳能分频利用的目的,之后流过热电材料热端进行热电转换,最后流入余热利用系统将余热回收利...
- 唐桂华杜慕王甜蜜马原傅博李一斐
- 文献传递
- 碳化硼陶瓷材料密度的控制方法与应用被引量:11
- 1997年
- 采用三种方法研究了热压烧结碳化硼体积密度的控制。其中,炉内限位法控制试样密度精度,其最大偏差为±2%T.D.;碳化硼体积密度为92%T.D.时,其各项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反应堆控制棒试制工作要求的指标。从室温到600℃,其抗弯强度下降约为10%.
- 傅博李盛荣王永兰
- 关键词:热压烧结密度控制碳化硼陶瓷
- 电火花表面强化的试验与研究被引量:22
- 1999年
- 试验了退火后强化,强化层继续增厚的规律;对电火花表面强化的火花放电原理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 王世杰傅博
- 关键词:电火花火花放电抗蚀性工件
- 碳化硼合成及其烧结体密度被引量:19
- 1997年
- 直接合成了碳化硼粉,测定了其化学成分、点阵常数、平均粒径,确定了合成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热压烧结碳化硼体积密度的控制方法,测试了烧结体微观组织和性能。采用炉内限位法控制试样密度精度,最大偏差为理论密度(T.D.)的±2%。富碳或富硼相阻碍晶粒长大。碳化硼体积密度为92%T.D.时,其各项性能达到或超过反应堆工作性能要求指标。从室温升到600°C,其抗弯强度约下降10%。
- 傅博李盛荣王永兰
- 关键词:碳化硼直接合成法热压烧结反应堆控制棒
- 一种太阳能聚光分频光电热电联产装置
- 一种太阳能聚光分频光电热电联产装置,包括功能型流体模块、光电利用系统、热电利用系统、余热利用系统。功能型流体流过太阳能电池板组的正面,在实现对太阳能分频功能的同时被加热,之后流过热电材料热端,再经过余热利用后流过太阳能电...
- 唐桂华马原王甜蜜杜慕傅博李一斐
- 文献传递
- 纳米多孔结构单晶硅热电薄膜声子热导率数值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为降低多孔热电薄膜的热导率来提升其热电转换效率,基于离散坐标法和松弛时间近似模型求解声子Boltzmann输运方程,对单晶硅纳米多孔热电薄膜声子热导率进行了数值研究,获得了多孔硅薄膜厚度、孔隙率、边界镜面率和声子散射边界面积对其热导率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孔隙率、多孔薄膜厚度对薄膜各向异性导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增加及薄膜厚度的减小,热导率逐渐降低;当孔隙率增加到64%,且硅薄膜厚度减小到块材料硅声子平均自由程的1/10时,与块材料热导率相比,薄膜热导率至少下降两个数量级。通过分析多孔薄膜中的热流分布特性,提出了优化设计薄膜多孔结构的方法,为设计低热导率高效热电薄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毕成毕成唐桂华
- 关键词:热电薄膜纳米多孔材料单晶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