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著炎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庆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被引量:2
- 2013年
- 达观禅师之所以提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一佛学论断,其用意在于劝说汤显祖以理破情,进而皈依佛法。在佛学层面上,汤显祖虽然认可达观的这一说法,但是两人在人生哲学、文艺观念等方面存在着的诸多差异,使得汤显祖对于情理问题有着不同于达观的独特思考。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儒家救世情结,加之达观实践人格的实际影响等等因素的交互,最终坚定了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的人生道路。
- 储著炎
- 关键词:汤显祖达观禅学
- 试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
- 2011年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以小说与稗史的考辨为基础,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独特的进化历程。这种建立在对小说与稗史考辨基础之上的小说史观,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实际,揭示了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西方现代小说的独特审美趣味。重新审视《中国小说史略》之小说史构建,对于今天我们构建民族小说理论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
- 储著炎
- 关键词:《中国小说史略》小说史稗史
-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的形成及其审美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是在其"因情成梦"的独特人生体验与"以梦写情"的戏曲创作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从《紫箫记》到《紫钗记》,体现了汤显祖"因梦成戏"戏曲观念的理论自觉,之后他完全遵行了这种戏曲创作逻辑,并且进一步丰富了其审美内涵。这种戏曲观念的美学价值在于"梦"不仅是剧作家用以塑造人物、观照现实、寄托理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剧作意蕴风格、艺术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戏曲编创的"主脑"与关捩,其中涉及到中国古典戏曲美学诸如"虚实"、"体用"、"传奇"、"真幻"等审美范畴。
- 储著炎
- 关键词:汤显祖
- 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
- 自明代中期开始,受当时特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及时代风尚的影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以反理学、反道学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解放思潮。其主旋律便是将“情”从理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肯定人欲,倡导真情,强调情本理末,主张以情制理。...
- 储著炎
- 关键词:晚明戏曲理论主情
- 文献传递
- 皖江地区黄梅戏文化资源的价值重构与大学教育被引量:4
- 2013年
-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与区域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学文化对区域文化的传承、重构与创新功能,将会给传统的区域历史文化注入鲜活的生机;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会使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特色更加鲜明,获得可持续发展。区域文化与大学文化的互生共赢,既是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战略需要,也是现代大学职能定位的发展诉求。黄梅戏是皖江区域历史文化优势资源,已经成为安徽区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黄梅戏纳入大学专业建设,必将使得我们的黄梅戏艺术在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哺乳与引导下,与时俱进,在价值重构中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也会使地方高校的内涵建设取得长足的推进。
- 储著炎荀安华
- 关键词:区域文化皖江文化黄梅戏高校教育
- 地方戏曲艺术教育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态势论略——以黄梅戏艺术教育与人才培养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戏曲艺术的传承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我国地方戏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就黄梅戏而言,其艺术传承经历了从民间师徒授艺到科班剧社传习,再到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这样一系列的历史沿革。与其他剧种相比,黄梅戏艺术传承在教育方式、方法、内容、途径、规模等方面表现出相对独特性,其教育发展态势呈现出由单纯的技艺传授到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由台前到幕后,由一般到特殊这样三种主要转变。正确认识地方戏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科学把握地方戏曲教育的发展态势与时代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构建或进一步完善地方戏曲艺术的现代教育体系。
- 储著炎徐冉
- 关键词:地方戏曲艺术教育历史沿革黄梅戏
- 百廿回本《红楼梦》第八十五回《蕊珠记》考论被引量:8
- 2010年
- 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第八十五回,贾府上演了一出新打的《蕊珠记·冥升》。关于这本《蕊珠记》的存佚有无、本事来源,历来学界争议颇多。通过对前代戏曲的整理考辨,结合《蕊珠记》的演出时间、情景等因素,笔者认为:百廿回本《红楼梦》第八十五回的这本《蕊珠记》,作者虽未考,但它是根据元代吴昌龄的杂剧《辰钩月》改编而成,是为了"花朝节"而新打的节令戏。它在百廿回本《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总体构思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储著炎
- 关键词:红楼梦
- 徐渭“本色论”曲学内涵新探被引量:1
- 2012年
-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明代曲家的"本色论"只涉及戏曲的语言问题,但徐渭的戏曲"本色论"在明代曲家中比较独特,内涵丰富,除关注戏曲的语言外,还广泛涉及了戏曲的审美特征、创作技法、角色塑造、声腔格律、曲家个性、艺术创新诸多曲学范畴的问题。徐渭戏曲"本色论"的提出,因其曲学内涵的丰富性,指导并启迪着当时及后世诸多曲家的戏曲创作与剧论表述,为晚明及清初古典戏剧学高峰的到来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 储著炎
- 关键词:本色论
- 黄梅戏文化资源分类初探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介绍了黄梅戏、黄梅戏文化以及黄梅戏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讨论了黄梅戏文化资源研究、整理、利用的现状;阐述了黄梅戏文化资源分类的内涵、作用、意义;提出了对黄梅戏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的五条原则: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分级分类原则,编号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黄梅戏文化资源分类体系,对于黄梅戏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数据库建设以及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 杨瑾储著炎彭秀荷
- 关键词:黄梅戏文化
- 论孟称舜“词足达情”的戏曲审美观
- 2012年
- "词足达情"是晚明戏曲家孟称舜所提出的一种戏曲审美观念。这种戏曲审美观强调无论是戏曲创作,还是戏曲鉴赏、批评,都应该"词足达情",即无论写景、叙事,曲词宾白抑或情节关目,戏曲艺术都应该将"传情"作为第一要务。如果"词足达情",那么作品在艺术风格上就会呈现"浑厚"的特点,否则就会"俊而薄"。孟称舜的这种认识基于"汤、沈之争"而提出,符合戏曲艺术的美学追求,在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史上独树一帜,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储著炎
- 关键词:孟称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