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元元

作品数:28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痛觉
  • 18篇痛觉过敏
  • 9篇芬太尼
  • 8篇切口
  • 8篇切口痛
  • 8篇哌啶
  • 8篇哌啶类
  • 7篇瑞芬太尼
  • 7篇脊髓
  • 6篇受体
  • 5篇激酶
  • 4篇神经元
  • 4篇麻醉
  • 4篇脊髓背角
  • 4篇背角
  • 4篇NMDA受体
  • 4篇大鼠脊髓
  • 3篇神经节
  • 3篇糖原合成酶激...
  • 3篇天冬氨酸

机构

  • 2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元元
  • 21篇王国林
  • 18篇于泳浩
  • 9篇王志芬
  • 7篇孙哲
  • 5篇李依泽
  • 5篇何颖
  • 4篇于永浩
  • 3篇谢克亮
  • 3篇杨勇
  • 3篇王晶瑶
  • 3篇周琰
  • 3篇苑方
  • 3篇王晨旭
  • 3篇陈怡
  • 2篇宋程程
  • 2篇郑宇欣
  • 2篇汤晓红
  • 2篇赵亓
  • 1篇李楠

传媒

  • 14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天津医药
  • 3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的影响。方法取出生14~18 d雄性SD幼鼠30只,体重50~60 g,制备腰段脊髓切片,取切片180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瑞芬太尼组(R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组)、中剂量美托咪定组(M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组):在含终浓度4 nmol/L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终浓度分别为2、4和6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90 min。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幅值与时间间隔。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4组mEPSCs幅值增大,时间间隔缩短(P〈0.05);与R组比较,L组、M组和H组mEPSCs幅值减小,时间间隔延长(P〈0.05);与L组比较,M组和H组mEPSCs幅值减小,时间间隔延长(P〈0.05);与M组比较,H组mEPSCs幅值减小,时间间隔延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突触前和突触后机制减弱瑞芬太尼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功能增强。
孙哲元元何颖王志芬王国林于泳浩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哌啶类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痛觉过敏
右美托咪定对痛觉过敏大鼠脊髓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蛋白激酶C(PKC)γ、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 大鼠40 只,体质量240-260 g,2-3 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组(n=8):空白对照组(C 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 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组(D+R+I 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佛波醇酯+二甲基亚砜组(D+R+I+P+DMSO 组)、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切口痛+二甲基亚砜组(D+R+I+DMSO 组).采用足底切口的方法制备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以1.2 μg·kg^-1·min^-1 的速度经尾静脉输注90 min;右美托咪定以50 μg/kg 的剂量于术前30 min 皮下注射;佛波醇酯及二甲基亚砜均为鞘内注射10μL.分别于输注前24 h(T0)、输注后2、6、24 和48 h(T1-4)时测定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和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最后1 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 节段.采用Western blot 法测定脊髓背角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结果除T0 外,与C 组比较,其余各组PWL 缩短、PWT 降低,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R+I 组比较,D+R+I 组、D+R+I+DMSO 组PWL 延长、PWT 升高,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与D+R+I 组比较,D+R+I+P+DMSO 组PWL 缩短、PWT 降低,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上调.与D+R+I+P+DMSO 组比较,D+R+I+DMSO 组PWL 延长、PWT 升高,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表达下调.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少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PKCγ、CaMKⅡα及pCaMKⅡα的表达.
孙哲王志芬何颖王国林于泳浩元元
关键词:痛觉过敏脊髓佛波醇酯类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和NMDA受体亚单位运输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中的变化及调节
阿片类药物是临床疼痛治疗的代表性药物,主要用于急、慢性疼痛和癌痛的治疗。它们在镇痛的同时也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其所致的痛觉过敏因为与其治疗初衷相悖,影响了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瑞芬太尼是超短效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具有起效...
元元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ICK1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中的作用
2015年
目的 评价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 (PICK1)在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260 g,42 ~ 49日龄,鞘内置管成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瑞芬太尼组(NS+R组)、PICK1反义核苷酸+生理盐水组(AS+NS组)和P1CK1反义核苷酸+瑞芬太尼组(AS+R组).C组、NS+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AS+NS组、AS+R组鞘内注射硫代修饰的PICK1反义核苷酸10 μg/10μl,1次/d,连续4d.鞘内注射结束后,NS+R组和AS+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kg-1·min-160 min,C组和AS+NS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结束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细胞膜及细胞浆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计算细胞膜与细胞浆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m/c比值)和细胞膜含GluR1及GluR2亚基的AMPA受体的表达水平的比值(mGluR 1/mGluR2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NS+R组和AS+R组T1-4时TWL缩短,MWT降低,细胞膜含GluR1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上调,其m/c比值升高,细胞膜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下调,其m/c比值降低,mGluR 1/mGluR2比值升高(P<0.05).与NS+R组比较,AS+R组T1-4时TWL延长,MWT升高,细胞膜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表达上调,其m/c比值升高,mGluR 1/mGluR2比值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K1可促进脊髓含GluR2亚基的AMPA受体内化,而对含GluR1亚基的AMPA受体转运无影响,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
王志芬王国林敖吉莹丁玲李楠汤晓红张麟临舒瑞辰元元
关键词:载体蛋白质类哌啶类痛觉过敏AMPA
电针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慢性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孤啡肽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慢性炎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孤啡肽(OFQ)mRNA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正常组(A组)、致炎组(B组,大鼠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50μl)、电针组(C组,大鼠致炎后第4、7、10天电针阳陵泉和足三里,频率2 Hz/100 Hz,强度≤2 mA,30min/次)、芬太尼组(D组,大鼠致炎后第4天开始,连续7 d鞘内注射芬太尼10μl)和针药合用组(E组,针药使用方法同C组、D组)。热板法测定大鼠痛敏分数。于致炎后第11天取L4-6脊髓,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OFQ mRNA和BDNF mRNA表达,并采用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A组相比,B组OFQ mRNA及BDNF mRNA表达升高(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痛敏分数降低(P〈0.05),OFQ mRNA及BDNF mRNA表达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痛敏分数降低(P〈0.05),OFQ mRNA及BDNF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慢性炎性痛大鼠针药合用的镇痛效果强于单独使用电针,其镇痛机制与抑制OFQ和BDNF在脊髓背角的表达有关。
元元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电针芬太尼阿片样肽类
爆炸致多处开放性颅脑损伤3次引流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麻醉处理1例被引量:1
2019年
患者,男性,年龄31岁,体重100kg。3个月前因爆炸伤入当地医院,神志不清、脑疝,急诊行右侧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左侧2次钻孔引流术。术后15d转入我院,入院后间断癫痫发作,肺部感染,体温最高40℃,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癫痫、抗感染治疗,2个月前行左侧脑室外引流术,术后颅压降低,意识好转,体温正常,癫痫发作好转,格拉斯哥评分7分:偶尔自动睁眼,偶尔呼唤睁眼可重复,刺痛右上肢强直,左上肢收缩,四肢肌张力增高较前缓解,右上肢明显,其余正常,瞳孔左∶右=3.0∶(1.5~5.0)mm,右肺呼吸音减低。
元元王国林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开放性颅脑损伤麻醉处理引流术后侧脑室外引流术脱水降颅压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 9,2-3月龄,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空白对照组(C)、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
孙哲元元何颖王志芬于泳浩
关键词:瑞芬太尼痛觉过敏脊髓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l、NR2A及NR2B亚基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评价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l、NR2A及NR2B亚基表达的变化。方法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260g,月龄2~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min,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60min;切口痛组(I组)建立切I:1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建立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60min。于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给药前24h、给药后2,6、24和48h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最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l、NR2A及NR2B亚基的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中NP,2B/NR2A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l和NR2B亚基表达上调,膜蛋白中NR2B/NR2A比值增加(P〈0.05)。与R组和I组比较,R+I组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l和NR2B亚基表达上调,膜蛋白中NR2B/NR2A比值增加(P〈0.05)。各组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2A亚基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可能与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NMDA受体NRl和NR2B亚基表达上调和膜蛋白中NMDA受体NR2B亚基组成比例的增加有关。
元元王晶瑶苑方王海云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哌啶类痛觉过敏
急症内窥小肠镜检查麻醉模式的探讨
2007年
内窥小肠镜操作时对肠道及肠系膜的充气、牵拉,可引起患者痛苦,有些甚至因此中断检查,延误病情.近年来开始应用的无痛内镜技术,是以静脉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为主的全身静脉麻醉,其对呼吸、循环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行内窥小肠镜检查者多由于贫血、高龄,同时多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增加了麻醉的风险。为提高其安全性,
杨勇元元于永浩陈怡郑宇欣
关键词:急症小肠麻醉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活性的关系。方法取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等速率生理盐水60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60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8受体拮抗剂组(N组)腹腔注射那曲吲哚0.1mg/k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kg^-1·min^-160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h、静脉给药后2、6、24和48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GSK-3β及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GSK-3β/GSK-3β比值,采用RT—PCR法测定GSK-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R+I组和N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pmRNA的表达上调,pGSK-3β/GSK-3β比值降低(P〈0.05);与R+I组比较,N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βmRNA的表达下调,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GSK-3β的活性增强与8受体的激活有关。
元元王志芬于泳浩王国林
关键词:阿片样痛觉过敏糖原合成酶激酶3脊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