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祚建
- 作品数:71 被引量:1,863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林中猛兽下山来——故宫《兽谱》的博物学
- 2014年
- 据史学家考证,《兽谱》和《鸟谱》这两部涉及中国古代鸟兽物种的传世巨著均始于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完成于乾隆26年(公元1761年),历时逾十载。绘图者也同为余省和张为邦,全部文字解说都出自名噪一时的“八大臣”之手,这两部巨著似一对孪生姐妹,在中国古代文化史和科技史上,实为罕见。
- 王祖望冯祚建江英
- 关键词:博物学下山科技史乾隆鸟兽
-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圈养马麝行为模式的性间差异被引量:6
- 2007年
- 用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所有事件综合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的卧息等行为型进行了取样记录,比较分析了雌雄个体在非交配季节(8-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行为特征和表达模式的性间差异.结果表明:由于雌麝在非交配季节正处于产后恢复期和哺乳期,其能量耗损和育幼投资相对增加,警戒性增强,其站立凝视及摄食等行为型的发生持续时间相对雄麝较多,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雄麝为补充麝香分泌期的能量消耗及为繁殖季节作能量储备,相对地展现较多卧息(p<0.01),而运动较少(p>0.05).在交配季节,雄麝卧息较少(p>0.05),而较多地展现冲突行为(p<0.05),站立凝视、运动和信息标记等行为也表达较多(p>0.05),雌麝表达较多的环境探究和尾阴探究行为收集环境信息和其他个体的性信息(p>0.05).作为一种性别特征性的气味标记,雄麝全年均有蹭尾行为的表达.研究发现:雌麝在交配季节也有蹭尾行为表达,但表达模式异于雄麝,持续时间也极显著地少于雄麝(p<0.01).
-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夏霖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 关键词:马麝圈养性别
- 西藏东南部地区马麝家域的研究被引量:44
- 1998年
- 运用三维空间中的家域模型及其计算分析方法,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和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讨论了西藏东南部地区马麝的家域形态、面积及其不同性别与季节的差异。马麝的家域近圆形,不同时间它们虽有沿海拔高度的垂直迁移现象,但整个活动中心变化不大。夏季时,马麝的家域面积较小,进入秋冬季节则显著增加;其中,无性别特异性的普遍增加与秋冬季节的食物减少有关,而不同性别的变化比例差异与繁殖活动相联系。
- 杨奇森冯祚建王祖望刘务林李新春斯郎欧珠
- 关键词:马麝家域全球定位系统
- 我国藏鼠兔一新亚种被引量:4
- 1984年
- 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动物病调查队于1983年5—9月在青海东部进行动物病调查时,采到一些藏鼠兔(Qchotona thibetana)标本,鉴定后,发现系一新亚种,现报道如下。 藏鼠兔循化亚种Ochotona thibetana xunhuaensis新亚种 正模标本:1,标本号83042、成体,1983年6月18日获于青海循化县孟达天池(存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副模标本:6,标本号83029、83030、83043、83049、83051、83052。
- 寿仲灿冯祚建
- 关键词:新亚种地方病防治
- 分子粪便学及其应用——可靠性、局限性和展望被引量:69
- 2001年
- 由于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生存状况相当脆弱 ,已不允许进行破坏性的取样活动 ,因而长期以来 ,对这些动物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现状的研究一直都很薄弱。而近年来以分子粪便学为基础的粪便取样分析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传统的粪便分析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 ,在不干扰野生动物正常活动的情况下 ,可对这些物种进行物种识别、性别确定、数量调查、遗传多样性、行为生态学、系统地理学、食性及疾病、巢域及分布区范围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虽然分子粪便学由于粪便样品质量问题而具有一定的局限 ,从而导致其研究结果曾受到怀疑 ,但是该方法在近 10年的发展应用中 ,其局限性已逐渐被克服而日趋完善 ,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同。因此 ,今后该研究方法在珍稀濒危动物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中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越来越多的有关珍稀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的研究将采用该方法进行。
- 魏辅文饶刚李明方盛国冯祚建
- 关键词: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保护生物学
- 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被引量:13
- 1998年
- 在采用网格法对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啮齿动物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空间格局。华北平原物种丰富度最低,其次为晋、翼山地和汾、渭谷地,而南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丰富度较高;物种丰富度纬向变化不明显,而经向变化显著,由东向西,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丰富度在海拔上的变化并不存在相关的地理模式;丰富度与山地面积呈正相关,与平原面积呈负相关,而与丘陵面积相关不显著,丰富度与各地地貌类型面积的总和呈明显的正相关;丰富度与温度相关不明显,而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生境结构类型愈复杂的地区,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愈高。
- 叶晓堤马勇冯祚建
-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分异啮齿动物
- 大熊猫、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及生境分离
- 大、小熊猫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生,并长期共存。为探讨大熊猫和小熊猫的共存机制,作者在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点,选择19个生境变量,对其生境选择和生境分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大熊猫和小熊猫在生境利用方面有一些重叠...
- 魏辅文李明冯祚建王祖望胡锦矗
- 关键词:大熊猫小熊猫生境选择生态位
- 文献传递
- 圈养雌性马麝发情交配格局同行为发生频次的关系被引量:1
- 2008年
- 于2004年8月~2005年1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繁育中心的雌性马麝Moschussifanlcus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雌麝的发情格局,将样本动物区分为正常发情和不发情个体,并对两类雌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发情和不发情雌麝的总体行为格局并无大的差异,但在非交配季节,正常发情雌麝的运动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后者的摄食频次较多,此外,雌麝(仅为正常发情)在交配季节有蹭尾行为的表达,正常发情雌麝的蹭尾行为频次显著多于不发情雌麝(无此行为表达,频次为0值)。本研究结果可为圈养雌麝的发情格局的预测及区分提供参考。
-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徐宏发
- 关键词:马麝雌性发情
- 云南兔Lepus comus G.Allen的分类订正——包括两个新亚种的描记被引量:3
- 1985年
- 云南兔Lepus comus G.Allen是云贵高原和滇西山地目前发现的唯一的一种野兔,初由G.M.Allen(1927)根据采自云南西部腾冲的标本命名。其后,国内外学者(包括G.M.Allen本人在内)对云南兔究竟是一独立种或为高原兔Lepus oiostulus(Hodgson)的一个地理亚种意见纷纭(罗泽珣,1981;高耀亭等,1964;Allen,1938;Ellerman et al.,1951;Angermann,1967;Corbet,1978)。我们曾对国内有关单位所收藏的这两个类群的100余号标本进行较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云南兔在形态上与高原兔确有明显区别,在分布上又有同域现象,因而主张仍应将云南兔保持其原定种的种级地位;同时,又查对了采于各地的云南兔所有标本,发现云南北部(丽江)至中部(景东、景谷)标本以及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标本都有异于滇西地模标本,且占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区。经研究,应属两个新的亚种。其中,云南东部,南部和贵州西部的新亚种,为纪念先师彭鸿绶先生毕生献身于云、贵、川的科学考察事业和他的指导与培养,特以彭先生之姓氏命名,以资纪念。
- 王应祥罗泽珣冯祚建
- 关键词:分类订正新亚种
- 兴隆山圈养马麝的行为多样性被引量:17
- 2006年
- 综合焦点取样、扫描取样和连续记录等方法,对甘肃兴隆山麝场圈养马麝(Moschussifanicus)的行为进行了长期的行为取样。应用行为多样性分析方法提取样本行为流的综合信息,采用行为多样性指数和矫正行为多样性指数作为检测指标,分析了圈舍面积和环境丰富性等圈养环境特征对马麝行为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性别、年龄、性活跃度和幼年经历等个体特征对其行为多样性格局的效应。结果表明:圈养设施的物理特征可影响马麝的行为多样性,圈养面积较大、环境丰富性较高的圈舍内的马麝行为多样性有相对较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934);雌麝的行为多样性明显低于雄麝(P=0·019);个体年龄(亦直接反映圈养时间)对雌麝行为多样性的降低效应极显著(P=0·001),但对雄麝没有影响(P=0·548)。马麝的行为多样性没有月间差异(雌:P=0·10;雄:P=0·109),可能与圈养环境及饲养管理等因子对行为多样性的影响有关。马麝的行为多样性格局同其性活跃度相关。繁殖失败的雌麝的行为多样性有比繁殖成功的雌麝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96)。幼年受到的哺育方式差异对野外捕获和麝场自繁的马麝的行为多样性未产生显著影响(雌:P=0·173;雄:P=0·306)。
- 孟秀祥杨奇森冯祚建夏霖冯金朝周宜君徐宏发
- 关键词:马麝性别差异年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