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美云

作品数:25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心肌
  • 6篇心肌梗死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6篇血压
  • 6篇梗死
  • 5篇心室
  • 5篇高血压
  • 4篇动脉
  • 4篇心室晚电位
  • 4篇晚电位
  • 4篇离散度
  • 4篇老年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单纯收缩期
  • 3篇单纯收缩期高...
  • 3篇心肌梗塞
  • 3篇心律失常事件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机构

  • 25篇包头医学院第...
  • 1篇包头市第四医...

作者

  • 25篇冯美云
  • 15篇王丛
  • 12篇吴国霞
  • 11篇孙刚
  • 7篇闫旭龙
  • 6篇阎旭龙
  • 4篇单秀华
  • 4篇王峰
  • 3篇任海波
  • 3篇赵玉环
  • 3篇王绍贞
  • 3篇郑艳芬
  • 2篇王增帅
  • 2篇丁燕程
  • 2篇张靖寅
  • 2篇孙涛
  • 2篇黄冠华
  • 1篇孟宪梅
  • 1篇张顺祥
  • 1篇杨晓敏

传媒

  • 3篇内蒙古医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第3届中国医...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高血压的急性心肌梗死59例临床特点
2003年
回顾性分析59例有高血压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2例无高血压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者相比较,报告如下.
吴国霞冯美云
关键词: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关系被引量:7
1998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QTd)改变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AMI后48小时内收住CCU患者56例,首次常规心电图(ECG)检查所测QTd值与VA事件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生VA组QTd值694±165ms>无室性心律失常(NVA)组QTd505±87ms(P<005);QTd与VA分级序数呈显著正相关(γ=056,P<001)。如以QTd=694ms做为判断CVA下限值,则敏感性为85%,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69%,准确性95%。结论:QTd与AMI早期VA密切相关。
孙刚冯美云闫旭龙马刚云王绍贞
关键词:心肌梗塞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2000年
目的 了解心率变异(HRV)、心室晚电位(VLP)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AMI患者HRV(SDNN)、VLP测定,与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SDNN(87.9±25.07ms)与对照组(13.37±35.96ms)比较明显减低(P<0.001),AMI组VLP阳性(11例)与正常组(1例)比较明显增高(P<0.01)。梗塞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组与非事件组HRV(SDNN)、VLP比较相差显著(P<0.005)。对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预测方面,HRV特异性为93.55%,相对危险性为10.50,VLP敏感性为44.4%。二者结合特异性、相对危险性增加。结论 二项指标均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如同时检测可望提高阳性预测值。
王丛冯美云吴国霞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率变异心室晚电位
心率变异、心室晚电位和Q-T离散度预测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探讨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了解心率变异 ( HRV)、Q-T离散度 ( Q-Td)和心室晚电位 ( VLP)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 ( AMI)预后的价值。方法  40例 AMI患者 HRV( SDNN)、Q-T、VLP测定 ,与 4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 SDNN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低 ( P<0 .0 0 1) ,Q-Td明显延长 ( P<0 .0 0 1) ,VL P阳性率明显增高 ( P<0 .0 1)。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组与非事件组 HRV( SDNN)、Q-Td、VLP比较相差显著 ( P<0 .0 0 5 )。对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预测方面 ,特异性和相对危险性最高是 SDNN,有效性最高是 Q-Td,敏感性最高 VLP。结论 三项指标均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如同时检测可望提高阳性预测值。
王丛冯美云吴国霞阎旭龙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率变异心室晚电位Q-T离散度
α-内收蛋白基因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弹性相关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α-内收蛋白基因变异(Gly460Trp)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G894T、T786C)变异与大动脉弹性相关性研究。方法(1)采用Complior SP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量股-颈动脉PWV(C-FPWV),共319例,其中C-FPWV异常组204例,对照组115例;(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酶切的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检测α-内收蛋白基因变异(Glv460Trp)及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变异(G894T、T786C)。结果(1)C-FPWV升高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C-FPWV异常组WW、TG+TT基因型、W、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FPWV异常组T786C(CT、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WW和TG+TT基因型与WG+GG、TT基因型比较C-FPWV、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α-内收蛋白460WW基因型(P=0.001,OR=3.234,95%CI 1.655~6.320)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TF、TG基因型是动脉弹性减退的危险因素(P=0.025,OR=0.477,95%CI 0.249~0.911)结论α-内收蛋白基因变异(Glv460Trp)及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变异(G894T)与大动脉弹性有密切相关性,WW、TF、TG型是大动脉弹性减退的敏感基因型。
孙刚王丛闫旭龙丁燕程赵玉环冯美云吴国霞
关键词:Α-内收蛋白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限制性片段长度大动脉弹性
动态血压监测氨氯地平降压作用被引量:1
1995年
王绍贞孙刚王丛王峰冯美云
关键词:氨氯地平降压药动态血压监测药理学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早期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07年
李淑君孟宪梅孙刚冯美云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
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基础倾斜试验和/或药物激发试验对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晕厥组共56例,分2组各28例;对照组,共30例,分两组各15例。先进行基础倾斜试验(Basictilttabletast,BTTT),阴性者,分别进行药物激发试验,分别为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soproterenoltilttest,ITTT),硝酸甘油倾斜试验(nitroglycerintilttest,NTTT),倾斜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结果:晕厥组中,NTTT组敏感性略高于ITTT组(78.6%与71.4%),但无差异性(χ2=0.095,P>0.05);NTTT组特异性略高于ITTT组(93.3%与86.7%),亦无差异性(χ2=0.37,P>0.05);NTTT组诱发晕厥所需时间略短于ITTT组(10±4.2min与12.5±3.27min),无差异性(P>0.05)。结论:基础倾斜试验阴性者,可行药物激发试验,从而提高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检出率,硝酸甘油倾斜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药物反应少且简单、方便、经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
冯美云赵玉环单秀华
关键词:晕厥药物激发试验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评价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EISH)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 30例EISH患者及 2 8例老年健康对照组左心收缩功能及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EISH组左心收缩功能指标 :SV、CO、EF、CI明显高于对照组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ISH组脉压差水平与上述各参数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43,0 .5 6 ,0 .46 ,0 .45 ,同时研究组心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EISH存在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主要表现在左室收缩功能亢进 ,长期处于高心排血量及高负荷状态。
孙刚郑艳芬任海波阎旭龙冯美云
关键词: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脉压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7
1999年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事件的影响。回顾性选择分析AMI患者75例(溶栓治疗组43例、未溶栓组32例),通过测量入院时及入院后24h常规心电图计算QTd、校正QTc(QTcd),并在入院后一周内心电监护观察MVA事件发生情况。溶栓再通组QTd、QTcd较溶栓前显著缩短(42.6±14.3msvs71.7±16.9ms,45.9±17.4msvs74.8±18.5ms,P均<0.01);溶栓未通组、未溶栓组入院24h期间QTd、QTcd无明显变化(P>0.05)。QTd、QTcd≥90ms者MVA事件明显高于<90ms者(70.6%vs10.2%,P<0.01),溶栓再通组MVA事件与溶栓未通组比较趋于减少(11%vs28%)。结论:AMI后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以缩短心室复极的QTd,从而可能减少AMI后早期MVA的发生;无效的溶栓治疗对AMI近期预后无任何影响。
孙刚闫旭龙冯美云王国君王丛黄卫斌
关键词: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AMI溶栓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