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刀喊英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洛丽塔
  • 3篇可译
  • 3篇可译度
  • 3篇《洛丽塔》
  • 2篇替罪羊
  • 2篇替罪羊机制
  • 2篇奴隶制
  • 2篇乱伦
  • 2篇伦理
  • 2篇伦理学解读
  • 2篇莫里森
  • 2篇莫里森小说
  • 2篇翻译
  • 1篇道德审判
  • 1篇电影
  • 1篇动态性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研究
  • 1篇语言
  • 1篇语言特征

机构

  • 1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3篇刀喊英

传媒

  • 3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妮·莫里森小说男性人物命名的隐喻研究
2011年
莫里森小说人物的命名大多是作者"合目的"的选择,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内涵意义,这些男性名字或充满嘲讽意味,或极具象征意义,或取自《圣经》,并在小说中有所寓意,或通过名字揭露奴隶制罪行。这些男性名字所具有的隐喻生动刻画了小说人物、深化了小说主题,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对男权社会的嘲讽。
刀喊英
关键词:隐喻嘲讽奴隶制
权力关系的边缘人、角逐者和失落者——希斯克厉夫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以福柯的权力思想为参照,分析《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认为希斯克厉夫的一生体现了社会微观权力关系:他游走在权力关系之中,从权力边缘到权力中心,最后权力失落,逐步从权力的边缘人成为权力的角逐者,最终成为权力的失落者。
刀喊英
关键词:希斯克厉夫边缘人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Degree of Translatability
本文从语言、文化和诗歌三个方面阐述了观点:绝对可译的材料如纯粹的科技信息的翻译,绝对不可译的材料如纯粹的文字游戏如绕口令等都是翻译中的特例,绝大多数的翻译实践都介于绝对可译和绝对不可译之间。总结出如下三个分观点: ...
刀喊英
关键词:可译度文化障碍语言特征
文献传递
语言特殊性对翻译“可译度”的影响
2010年
语言特殊性通常被看做不可译,它虽给翻译带来不少障碍,但带有语言特殊性的源语言仍有不同程度的"可译度"。能影响翻译"可译度"的语言特殊性很多,本文只从两方面,即修辞如双关、回文和头韵和不同的字形特征进行论述。
刀喊英
关键词:可译性不可译性可译度
希思克利夫的“替罪羊”形象探究——《呼啸山庄》男主人公新解
2011年
借用原型批评中的"替罪羊"原型,应用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分析《呼啸山庄》,研究表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就是当时阶级和门第森严的社会的替罪羊。小说围绕希思克利夫给山庄和田庄两家带来的家庭危机、对恩人家庭成员的报复、因为黑肤色和弃儿身世具备成为替罪羊的优先标记、遭受精神歧视与肉体暴力四个方面的描写,便是对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四个范式的回应。
刀喊英
关键词:替罪羊机制《呼啸山庄》
规训、反抗、惩罚:权力理论视域下的《天堂》解读被引量:1
2015年
从福柯的权力理论看,莫里森的《天堂》呈现的性别对立、代际冲突、黑人种族主义使鲁比镇处于权力场中。种族主义和父权制下的鲁比通过规训权力的行使来维持,规训权力则通过隐蔽的监视系统来保证实施,即通过教育、宗教、媒体、惩罚达到个体的自我规训。年轻一代通过争夺话语权,女性群体通过与修道院女性结盟来反抗和消解种族主义和父权制;摩根家族为首的权力主体则运用歧视、压制、暴力等手段对违抗者进行了惩罚。鲁比镇这个臆想中的天堂成为无法接受质疑的人间地狱,而原本用于规训的修道院却成为真正的天堂。莫里森通过天堂和地狱形象的逆转,为黑人指出,摈弃种族主义和男性霸权,天堂般的家园才有建立的可能。
刀喊英
关键词:《天堂》权力理论规训权力种族主义父权制
从《洛丽塔》看斯芬克斯因子的冲突与转换
2014年
运用伦理学术语"斯芬克斯因子"分析,《洛丽塔》的悲剧正是小说人物身上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相互冲突,并被兽性因子控制而导致恋童癖、乱伦等的一步步堕落,最后以奎尔蒂被杀,洛丽塔逃跑、嫁人、死亡,亨伯特被抓而后猝死而不得不终止的伦理悲剧。纳博科夫以"死亡"来安排主要人物的结局说明,如果兽性因子同人性因子分离开来,自由意志不能自控也不能他控,即使人性因子最终逐渐回归,小说人物也改变不了被毁灭的命运,小说的伦理教诲意义和作者的道德伪饰也得以体现。
刀喊英
关键词:自由意志
堕落、挣扎、救赎:《洛丽塔》的伦理学解读被引量:2
2012年
《洛丽塔》自出版以来争议不断,争议的焦点在于小说的乱伦和恋童主题,小说也因此陷入道德与非道德的争议中。用伦理学的视角解读小说可知,亨伯特的一生因为触犯社会伦理而摇摆在伦理堕落、挣扎和救赎之中。因此,《洛丽塔》是亨伯特的一部伦理挣扎史,亨伯特的悲剧本质上是一出伦理悲剧,而非简单的道德悲剧。
刀喊英
关键词:洛丽塔乱伦挣扎救赎
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翻译批评是对译文的评价,翻译标准指做翻译的标准,即常规意义上的翻译标准。翻译批评与批评者采用的翻译标准关系密切,批评者使用的翻译标准不同,对译文优劣的判断必然不同。因此,翻译标准的相对性、多元性、动态性制约翻译批评的相对性、多元性与动态性。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动态变量关系。
刀喊英
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标准相对性多元性动态性
《宠儿》中宠儿的替罪羊形象研究
2012年
应用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研究表明,小说的主人公宠儿是奴隶制下黑人社区的替罪羊。小说围绕奴隶制导致的社会和文化危机、给社会造成的普遍混乱;宠儿还魂报复犯下"混乱者"的罪行;宠儿的黑奴女性身份具备被选定为受难者的特殊标记;塞丝杀婴、黑人社区对宠儿的集体驱逐构成暴力本身四个方面的书写便是对勒内·吉拉尔替罪羊机制四个范式的回应。
刀喊英
关键词:替罪羊机制奴隶制宠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