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东
- 作品数:23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儿童上颈椎损伤13例康复护理
- 2007年
- 刘亚东强晓玉田秀范衣娜
- 关键词:上颈椎损伤康复护理儿童
- 椎间盘镜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 2008年
- 田秀范刘亚东张艳明
-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椎间盘镜护理
- 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2年
- 背景:在治疗骨缺损的过程中,将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植入缺损部位可有效提高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为治疗骨缺损提供新的方法。目的:介绍壳聚糖生物材料支架的最新应用进展,总结其功能,描述其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并探讨目前的研究重点和未来趋势。方法:作者以"chitosan,scaffold,bone defect,bone tissue engineering;壳聚糖,支架,骨缺损,骨组织工程"为关键词,检索2008-2020年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万方、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初检文章198篇,筛选后对51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壳聚糖可以作为抗菌剂来治疗耐药性较强的细菌,作为骨传导性物质可以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还可以经过改性和各种生物材料结合来增强其力学性能和功能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可注射水凝胶以任何形状填充到骨缺损部位。但是强度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很难在保证抗菌活性的同时实现较好的支持作用。目前大多数研究仍侧重于和其他生物材料复合来增强其力学性能。另外,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未能真正应用于临床。改进壳聚糖生物材料的制备工艺将有助于研发具有更多功能的骨修复生物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可将壳聚糖同3D打印技术、基因工程以及医学影像学技术相结合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为骨修复开辟新的道路。
- 田宇航刘亚东崔宇韬刘贺李少荣王淦范谊彭传刚吴丹凯
- 关键词:壳聚糖骨缺损骨组织工程药物治疗
- 3D打印PLA/PTMC-Ca_(3)(PO_(4))_(2)复合支架制备及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乳酸(PLA)/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和PLA/PTMC-磷酸三钙[Ca_(3)(PO_(4))_(2)]复合多孔支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阐明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混合材料后使用桌面挤丝机制备PLA/PTMC和PLA/PTMC-Ca_(3)(PO_(4))_(2)线材,使用CATIA V5-6R2019建模软件设计支架,并使用CreatBot F4303D打印机进行支架制作。红外光谱检测PLA/PTMC-Ca_(3)(PO_(4))_(2)支架化学结构,体外降解实验检测2种支架降解失重率和pH值,角接触测量仪检测2种支架亲水性。取3只出生2~5 d的白色新西兰乳兔,提取BMSCs,CCK-8法检测2种支架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2种支架共培养细胞成骨分化情况。结果:红外光谱检测证实成功制备出含有PLA、PTMC和β-Ca_(3)(PO_(4))_(2)3种物质的复合支架。降解6~14周,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在脂肪酶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降解速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降解8~14周,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在脂肪酶溶液中的pH值明显升高(P<0.01)。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接触角明显减小(P<0.01)。细胞共培养第5和7天时,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共培养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共培养21 d后,2种支架与BMSCs重叠生长,局部均形成钙化结节,茜素红将其局部染成橘红色;与PLA/PTMC支架比较,PLA/PTMC-Ca_(3)(PO_(4))_(2)支架共培养细胞矿化钙结节数量增多,密度增大,颜色加深。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含有PLA、PTMC和β-Ca_(3)(PO_(4))_(2)的PLA/PTMC-Ca_(3)(PO_(4))_(2)复合多孔支架,其降解性能良好,在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和成骨诱导性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势,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 刘鑫钢陈旭刘亚东苗锦虎邵国喜
- 关键词:骨缺损骨再生3D打印
- 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指导被引量:7
- 2009年
- 田秀范刘亚东张艳明
-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全程护理临床护理
- 颈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 目的:探讨颈间盘突出症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颈间盘突出手术病人5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积极的术前术后护理指导促进康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
- 刘亚东田秀范马德春
- 关键词:颈间盘突出围手术期护理
- 文献传递
- 后路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老年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邵国喜王明礼李正伟刘亚东杨有庚
- 关键词: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病人的全程护理被引量:1
- 2006年
- 田秀范刘亚东马德春
-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镜护理
- 眼结膜印迹细胞法在维生素A缺乏早期筛查中评价标准的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眼结膜印迹细胞法(CIC)在儿童维生素A缺乏(VAD)早期筛查中的评价标准。方法采用CIC法对3~7岁学龄前儿童进行维生素A营养状况评价,研究结膜印迹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相应的血清维生素A水平,以确定评价标准。结果CIC法0~1级可见杯状细胞和正常的上皮细胞,2级只见正常上皮细胞而未见杯状细胞,3~5级仅见异常上皮细胞。随着结膜印迹细胞异常程度的增加,血清维生素A水平相应降低,二者呈负相关(r=-0.824,P<0.05),其中结膜印迹细胞0~1级组和2级组的血清维生素A均值>300μg/L(P<0.05)。结论CIC法评价机体维生素A营养状况采用包括正常水平、临界水平和异常水平的三级标准法比较合适。
- 罗海英刘亚东王桂香徐萍
- 关键词:维生素A缺乏儿童
- 天然及复合海藻酸盐水凝胶改性和构建复合体系修复骨缺损被引量:5
- 2022年
- 背景:作为一种骨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材料,海藻酸盐水凝胶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再生的特点受到关注,然而天然海藻酸盐水凝胶因降解缓慢、凝胶不稳定等缺陷使其在机体环境下可能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因此,需要对天然海藻酸盐水凝胶进行改性及构建复合体系,以满足骨缺损修复所需的功能。目的:介绍天然海藻酸盐水凝胶的结构及其改性策略,复合海藻酸盐水凝胶的构建策略,强调在不同的骨缺损修复中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所需具备的各种功能,并总结当前的研究重点和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作者以“alginate hydrogel、bone defect、bone repair、海藻酸盐、骨缺损、骨修复”为检索词,检索1995-2021年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筛选后对6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海藻酸盐水凝胶通过氧化及γ射线照射等处理,能够获得更快的生物降解性能,而不同的交联方式可以使其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②通过复合体系的构建,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能够作为细胞、生物活性因子及药物的载体,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其他支架使用。③因为具备以上复杂的性能,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在骨缺损修复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在部分已有的研究报道中,实现了临界性骨缺损的完全骨桥接。海藻酸盐复合体系为骨修复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即通过局部生物活性物质的控制性递送,实现骨缺损的加速愈合以及临界性骨缺损的愈合。④在大节段及承重骨缺损的修复中,可以联合其他高机械强度的支架,在提供机械承重的同时,增强了其他支架的骨整合能力,而这些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骨缺损修复的要求。⑤总体而言,海藻酸盐水凝胶及其复合体系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显现出良好的促进骨组织修复效果,为骨组织
- 范谊刘亚东崔宇韬刘贺田宇航李少荣王淦吴丹凯彭传刚
- 关键词:海藻酸盐骨缺损骨修复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