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王阳明贬龙场期间诗文的精神境界被引量:1
- 2012年
- 王阳明贬龙场期间诗文的精神境界可以分为体验、证悟、超越三个层面,其基本主题是在反复的体验与证悟中寻求心灵的超越。基于亲身体验的迁谪诗文,既笼罩着浓浓的迁客情思,又常常于"吾性自足"中玩味"吾道真趣",表现出一种狂者胸次和真儒品格。这些诗文形象地记录了王阳明从向"理"中求"心"到理、心互辨,最终认定心即是理的心路历程。
- 刘再华朱海峰
- 关键词:精神境界
- 今文经学与晚清文学革命被引量:1
- 2006年
- 今文经学对于近代文学的影响在戊戊变法前后表现得尤为突出。以《春秋》公羊学为主体的今文“微言”既是康有为、梁启超鼓吹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也是他们开展文学革命运动的精神动因和思想资源。主张输入西方的“意境”和“语句”,造“新声”以“新民”,同时坚持依经立义,借经术以文饰政论的文学言说方式,这种文学革命话语的生成及其表现形态与康、梁等人托古改制,援采西学以改造儒学的经学——政治学阐释和运作明显地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
- 刘再华
- 关键词:今文经学文学革命晚清时期
- 李慈铭及其诗歌创作
- 2007年
- 李慈铭集学者、文人、名士于一身。其诗歌创作主题与其思想心态、生活方式相对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叙写家国变故,议论朝局是非,表达对时事的焦灼与忧患;其二,记录文人交游,于酬赠怀人之际表现名士风流,抒写人生感慨;其三,描写田园景物,表现对自然的审美情趣与隐逸情怀;其四,记述读书心得,论史论学论人。艺术上"不名一家,不专一代",以华妙精深、清新俊逸为基本特色。
- 刘再华
- 关键词:清代诗学研究李慈铭诗歌创作
- 章太炎文论话语的朴学形态
- 2004年
- 运用朴学方法从事文论阐释是章太炎文论话语的基本形态。通过考证“文章”与“彰”的义界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章太炎认为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东西皆可以称之为文学 ,而“彰”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基于崇奉朴学的经学立场 ,他把“知小学”视为论文的前提 ,据此考察文学的发展 ,开展作家作品的评论 ,其文体观念因此停留于传统目录学的范畴以内。
- 刘再华
- 关键词:章太炎文学理论
- 一个主张维新的旧文学流派——后期桐城派作家的经学立场与文论话语被引量:1
- 2006年
- 后期桐城派整体上可以定位为一个主张维新的旧文学流派。其主要人物的思想包含着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的经学立场日趋辨证和开放,对于文道关系的看法明显地表露出与传统经学文论相离异,甚至解构等维新的迹象。另一方面,他们捍卫旧文化与旧文学的立场始终没有动摇。这种既赞同维新又坚决护旧的文化立场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迄今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后期桐城派作家的维新与护旧,两者的终极目标是趋于一致的,他们的护旧思想固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但也包含着合理的内核。
- 刘再华
- 关键词:文论话语维新
- 古典诗词伦理精神与现代人格修养——张岳伦《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美研究》评介
- 2008年
- 刘再华
- 关键词:传统伦理古典诗词诗歌修养
- 李慈铭的骈文理论与批评被引量:1
- 2013年
- 李慈铭认为"惟文之有偶与有韵,同皆文章本质",崇尚骈文,不废散文,主张严骈散之别,其骈文思想与其崇尚汉学、不废宋学的经学观念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对应关系。根据用偶、用韵、用典及辞藻风格的不同特点,李慈铭以中唐为界,将清代以前骈文的发展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对中唐以前的骈文基本上予以肯定,对盛唐以后的骈文整体上持贬抑甚至否定的态度。
- 刘再华
- 关键词:骈文理论李慈铭异质同构清代以前经学观崇尚
- 文化语境与梁启超的新文体理论
- 2006年
- 梁启超的新文体理论是近代“变亦变,不变亦变”文化语境的产物。作为报章俗语文体,新文体以觉世为己任,崇尚平易畅达,鼓励杂用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主张言文合一,其思想取向和言说方式总体上与梁启超援采西学以改造儒学、改良政治的经学——政治运作存在着异质同构、互动共生的关系。
- 刘再华
- 关键词:文化语境新文体
- 重返历史现场的记录——读马建成编撰《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
- 2014年
- 马建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亲身经历了湖南美术史的近三十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美术事件。但真正促使他产生编撰《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的想法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有一次,他在省文联大院碰见回长沙办理退休手续的美术家邓平祥。
- 刘再华
- 关键词:美术史口述编撰
- 理想的语文教学论是什么样的
- 2015年
- 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今天年轻人读过的不多,在清代它是一部有影响的古文选本。影响有多大,从桐城派后期领军人物吴汝纶对它的评价可见一斑。吴汝纶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姚鼐的再传弟子,晚年做过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思想开明,积极主张引进西方文化以开中国风气,连治病也主张用西医。面对西学的盛行,吴汝纶预感到中国许多古书行当废去,于是他从保国、保种、保教的高度呼吁保存《古文辞类纂》,认为它集古文之精华,堪称“六经后之第一书”,进而强调“六经不必尽读,此书决不能废”。由此可见这本书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 刘再华
- 关键词:语文教学论《古文辞类纂》京师大学堂吴汝纶领军人物西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