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文化
  • 3篇社会
  • 3篇社会变革
  • 3篇宗教
  • 2篇政治
  • 2篇宗教文化
  • 1篇战前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政治体制
  • 1篇政治体制改革
  • 1篇知识分子
  • 1篇治教
  • 1篇中国本土文化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中国近现代史
  • 1篇中国近现代史...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变革
  • 1篇社会和谐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1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作者

  • 11篇刘国军
  • 5篇张桂珍
  • 1篇陈晶华

传媒

  • 5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求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国际因素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而国际因素对这种变革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侵略,造成中国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强有力的政治因素;国际因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理论的选择;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道路和方向的选择。
刘国军
关键词:社会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被引量:10
2012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任课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历史课的关系,重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基本史实的讲解明确和突出"四个选择";二是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的关系,任课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外更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三是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关系,在授课中要始终围绕教学目的,遵循教材的基本观点,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根据学校特点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刘国军张桂珍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甲午战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西方宗教文化观论析
2013年
在甲午战前的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了考察并将之与中国文化作了比较,对两者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初步探究。时代的认识局限使他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客观审视,加上民族主义因素的作用,使他们虽然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某些方面给予肯定,但主要的是站在民族主义立场和道德角度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审视,进而从总体上持否定态度。
刘国军张桂珍
关键词:知识分子宗教文化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关于社会变革理论的辨别选择被引量:1
2006年
理论指导对于社会变革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前,近代中国曾存在多种关于社会变革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有传统的,又有外来的。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探索中国社会变革道路的过程中对这些社会变革理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辨别选择过程,从传统的变易观到西方的进化论、互助论,最终接受了唯物史观。
刘国军
关键词:先进分子
协调民族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若干国际经验探讨
2011年
从五个方面概括并阐述了国际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坚持民族平等是维护民族关系和谐的关键,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安排是预防民族冲突和解决民族问题的保障,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民族和谐的坚实基础,制定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和谐的重要因素,实行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实现民族和谐的思想基础。
刘国军
关键词:民族关系社会和谐
论早期维新知识分子的文化贡献
2012年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半个世纪,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近代早期维新知识分子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放眼世界,著书立说,积极向国内传播世界先进文化,努力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并在批判中国社会诸多弊端和保守思想的过程中,大胆阐述和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在文化领域的许多方面为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表现出诸多局限性。
刘国军张桂珍
关键词:文化
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冲突与选择——戊戌时期士大夫“保教”主张及中西宗教文化认同论析
2012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危机,其主要体现就是西方宗教文化的大举进入,极大地动摇了儒教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围绕如何处理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儒教的关系问题,戊戌前后中国士大夫提出了取代论、融合论和并存论等应对方案,特别是提出了"保教"主张。"保教"主张的提出虽有其深刻的原因并被很多士大夫认同,但由于存在诸多局限,很快衰微,进入20世纪初年被佛教复兴和"存学"主张逐渐取而代之,文化民族主义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
刘国军
关键词:戊戌时期士大夫宗教文化
康有为早期西方宗教文化观评析
2013年
康有为早年在研究西学的过程中开始接触基督教。对基督教的认识,虽有客观的一面,但是总体上持排斥态度。特别是在戊戌时期,面对严重的的文化危机,康有为主张通过保卫儒教来对抗基督教,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他的主张不合时宜,在当时受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在20世纪初年被"存学"的主张所取代。
刘国军张桂珍陈晶华
关键词:宗教文化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引量:1
2005年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上还存在着某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的来说,应当处理好党与政、党与法、党内民主等几个关键问题。
刘国军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和谐社会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三种社会变革观的批驳及其超越
2004年
From Opium War China has undergone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modernization which is the key to moderniz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made a long-term exploration centering o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ization. The correct direction for Chin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is pointed out; the unrealistic views 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re criticized and some specific correct proposals are offered. All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an proceed from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take Marxist’s view on social transformation as guidance and absorb some helpful ide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the bourgeois represented by Sun yen-sen.
刘国军张桂珍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社会变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