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元

作品数:10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干细胞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分化
  • 5篇神经元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人脐
  • 4篇人脐带
  • 4篇人脐带间充质...
  • 4篇神经元分化
  • 4篇维甲酸
  • 4篇细胞
  • 3篇运动神经
  • 3篇运动神经元
  • 2篇脂肪间充质干...
  • 2篇成骨
  • 1篇动脉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新生
  • 1篇音猬因子

机构

  • 10篇辽宁医学院
  • 2篇辽宁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刘学元
  • 8篇李德华
  • 7篇单伟
  • 5篇房艳
  • 3篇姜东
  • 2篇倪伟民
  • 2篇曾瑞霞
  • 2篇王盼
  • 1篇郑德宇
  • 1篇刘学
  • 1篇赵刚
  • 1篇姚素艳
  • 1篇姚克
  • 1篇韩洪武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脂肪源性干细胞多潜能分化特性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原代分离培养人脂肪干细胞(ADSCs),探讨细胞增殖及多向分化,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特性。方法取人吸脂术的脂肪组织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用茜素红、甲苯胺蓝和油红O染色鉴定向骨、软骨及脂肪诱导分化。结果人ADSCs呈长梭形、旋涡状生长,传至第15代的ADSCs仍具较强的增殖能力,ADSCs具有干细胞特性,高表达标记CD90和CD44的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内皮细胞标记CD31,而CD49d低表达,CD106阴性。成骨诱导后可见钙结节形成并被茜素红染成紫红色,软骨诱导后分泌大量蛋白多糖,被甲苯胺蓝染成蓝色,成脂诱导后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被油红O染色红色。结论人脂肪干细胞可分化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稳定增殖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等多向分化潜能。
房艳李德华倪伟民曾瑞霞单伟刘学元
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
海绵状的小肠粘膜下层促进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人脂肪干细胞(hAD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在海绵状的猪小肠粘膜下层(SIS)表面的生长情况,探讨三维立体海绵状的SIS能否促进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结合的方法将猪近段空肠制备成脱细胞的SIS,再将薄膜状的SIS经液氮低温研磨制成微粒,交联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重塑形为海绵状的SIS;原代培养hADSCs,流式术检测表面抗原,诱导其成骨、成软骨、成脂分化并染色鉴定;将诱导的成骨样细胞与海绵状SIS复合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SIS材料浸提液培养成骨样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LP活度检测成骨分化情况。结果:脱细胞的SIS未见有核物质,海绵状的SIS呈三维立体状,具有大量均匀一致的孔隙;原代培养的hADSCs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并可分化为成骨样细胞,茜素红将钙结节染成紫红色。成骨样细胞与海绵状SIS复合培养后,细胞生长旺盛增殖能力强,ALP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海绵状的SIS具有均匀的三维孔隙,细胞相容性好,能明显促进hADSCs来源的成骨样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可成为骨组织工程新型的三维立体天然生物衍生材料。
房艳倪伟民单伟曾瑞霞刘学元
关键词:小肠粘膜下层成骨样细胞增殖分化
维甲酸联合Purmorphamine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与purmorphamine(2,6,9-三取代嘌呤化合物,PM)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加入不同诱导剂分4组:空白对照组;RA组(加入0.5μg/ml RA);PM组(加入1μg/ml PM);RA+PM组(加入0.5μg/ml RA和1μg/ml PM)。细胞诱导后第20d,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estin、β-tubulin-III、Hb9、ChAT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细胞阳性表达的比例。RA+PM组细胞诱导5、10、15、20、25 d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内Ach的含量。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阴性,CD34不表达。空白对照组和PM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β-tubulin-III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PM组的诱导后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Nestin和β-tubulin-III阳性表达率比其他两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4组中只有RA+PM组细胞诱导后出现Hb9表达阳性,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RA+PM组ChAT高表达,RA组仅少量表达。从第15 d起,RA+PM组细胞可检测到Ach,其含量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PM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PM能显著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神经元维甲酸
联合应用bFGF和维甲酸诱导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维甲酸(RA)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hUCMSCs由天津国家干细胞中心提供。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bFGF组,加入20 ng/mL bFGF;RA组,加入0.5μg/mL RA;RA+bFGF组,加入0.5μg/mL RA和20 ng/mL bFGF。细胞诱导培养后第12 d,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标记物β-TubulinⅢ、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每组随机选择8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阳性表达比例。结果空白对照组和bFGF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均较低,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别。RA组和RA+bFGF组细胞诱导第12 d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RA+bFGF组的β-TubulinⅢ阳性表达率比RA组显著增高(P<0.01)。实验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单独使用bFGF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bFGF能显著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维甲酸
续断皂苷Ⅵ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治疗大鼠桡骨骨缺损被引量:6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续断皂苷Ⅵ诱导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人工骨材料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细胞表面抗原鉴定ADMSCs。取传至第3代的ADMSCs,培养基中加入续断皂苷Ⅵ诱导15d。诱导后的ADMSCs和n-HA/CS复合培养获得的植骨材料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于术后第4、12周骨缺损区行X光拍片并按照改良Gray标准进行结果分析。H—E染色,并按改良Nilsson的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成骨效应评估。结果:AD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高表达CD44。续断皂苷Ⅵ诱导后的细胞呈三角形、矮方形及多边形。茜素红染色可见散在的红色阳性结节,骨钙素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率85.46%±5.22%。骨缺损修复术后4周移植材料已部分被吸收。术后12周实验组部分新生骨皮质恢复连续,开始出现骨髓腔。改良Gray评分显示,在各时间点实验组均高于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行H-E染色可见植入支架部分被吸收,实验组支架间隙和周围均充满细胞。第12周实验组出现类似骨单位样结构,骨基质中为淡粉色。改良Nilsson评分显示实验组在术后的4周和12周均高于各个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续断皂苷Ⅵ能够诱导大鼠AD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复合n-HA/CS支架能很好修复骨缺损。
赵刚刘学元姚素艳郑德宇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骨缺损
胫后动脉的解剖学测量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测量胫后动脉的内径、外径及血管壁厚度,为临床介入治疗下肢尤其膝下动脉闭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0具标本,记录60侧胫后动脉的近端(内踝最高点上5 cm)、中点(内踝最高点)、远端穿踝管后(足底内、外侧动脉分支前)内外径及动脉壁厚度。按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年龄30岁以下,n=16);中年组(年龄30-50岁,n=26);老年组(年龄50岁以上,n=18),并进行性别、年龄、侧别的比较。采用PEMS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胫后动脉中点的外径(2.74±0.51)mm,内径(1.29±0.47)mm,管壁厚度(0.62±0.18)mm,与近、远端比较,三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侧的远、中、近三处胫后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值无显著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及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胫后动脉解剖学相关资料及数据比较、分析,其结果为临床对胫后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韩洪武李德华刘学元王盼刘学
关键词:胫后动脉内径外径
维甲酸联合音猥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实验研究
维甲酸(RA)和音猥因子(Shh)是神经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在运动神经元的形成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实验分为4组:A组不加任何诱导剂;B组加入0.5μg/mL R...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
肝素联合层黏连蛋白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
2015年
目的研究单独或联合应用肝素(heparin)与层黏连蛋白(laminin)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SD大鼠AD-MSCs,取传至第3代的AD-MSCs,检测表面抗原CD31、CD44、CD49d及CD106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增殖活性。根据处理因素不同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L组(laminin组),加入1μg/ml层黏连蛋白;H组(heparin组),加入50μg/ml肝素;HL组(heparin+laminin组),加入50μg/ml肝素和1μg/ml层黏连蛋白。细胞诱导后第15天,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Hb9和Ch AT的表达,比较各组抗体的阳性率。诱导后3、6、9、12和15 d分别收集各组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Ach的含量。结果原代细胞为贴壁生长的长梭形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44高表达,CD49d低表达,CD31、CD106阴性。MTT法结果表明AD-MSCs经多次传代培养后,其增殖能力没有明显降低。空白对照组和L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SE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别。H组和HL组细胞诱导第15天后具有神经元样形态;NSE的阳性表达率比其他两组明显增多。H组和HL组细胞诱导后可见Hb9表达阳性,阳性率分别为为6.89%和30.47%,Ch AT阳性率分别为10.83%和39.36%,其他两组无Hb9和Ch AT表达,各组的GFAP均低表达。ELISA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L组诱导后细胞不表达乙酰胆碱(Ach),而H和HL组自诱导后第9天起表达Ach,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到第15天时分别达到1.27和4.98ng/ml。结论肝素联合层黏连蛋白能显著促进大鼠AD-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姚克李德华刘学元房艳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肝素层黏连蛋白运动神经元
维甲酸联合音猬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A)与音猬因子(Shh)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空白对照组,RA组(0.5μg/ml RA),Shh组(300ng/mlShh),RA+Shh组(0.5μg/mlRA和300ng/ml Shh)。诱导细胞培养后第25天,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MAP-2、Hb9和GFAP的表达,比较各组阳性率。用免疫印迹检测RA+Shh组诱导后第5、10、15、20、25天Nestin、MAP-2、Hb9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CD34阴性。空白对照组和Shh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MAP-2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Shh组细胞诱导第25天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Nestin和MAP-2的阳性表达率比其他2组增多。4组中只有RA+Shh组细胞诱导后Hb9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3.62%,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无差异。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RA+Shh组细胞从第5天起,可见Nestin的表达;第10天少量的MAP-2表达;第15天Hb9开始出现;第20天Nestin下降;第25天MAP-2和Hb9达到本次检测的高峰。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Shh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Shh能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房艳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神经元维甲酸音猬因子
hUCMSCs与VEGF联合移植对MCAO大鼠治疗的影响
2012年
目的将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植入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脑内,观察缺血体积变化及缺血区血管新生情况。方法选择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hUCMSCs组、VEGF组、hUCMSCs+VEGF联合组。HE、Nissl染色比较缺血前后组织学的变化;缺血后7、14、28 d 3个时间点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区微血管密度;TTC染色法计算并比较缺血体积变化。结果缺血前后的组织学上有明显变化;在缺血后7、14、28 d时,hUCMSCs组、VEGF组微血管密度与MCAO组有差异,联合组最大;各组3个时间点的缺血体积逐渐减小,其中联合组28 d梗死体积最小。结论 hUC-MSCs和VEGF联合植入MCAO大鼠脑内,可增加其缺血半暗区血管新生,减小缺血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李德华王盼单伟房艳刘学元王长辉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