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君
- 作品数:177 被引量:61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大滑滚比工况下弹流摩擦试验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针对大滑滚比工况,在自行改造的双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完成了一系列线接触弹流摩擦试验;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摩擦因数,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到了一系列摩擦曲线,反映了多种具体工况下,各工况参数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载荷比较小时,摩擦因数对载荷或转速的变化非常敏感;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因数对载荷与转速的敏感程度急剧下降;大滑滚比工况下,摩擦因数随滑滚比的变化幅度不大;摩擦因数随载荷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随载荷增大而减小;摩擦因数随转速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随转速增大而减小。
- 刘焜邴雷刚刘小君王伟
- 关键词:线接触弹流
- 工况对面接触摩擦副粉末润滑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 利用石墨粉末颗粒,基于端面摩擦实验机对粉末润滑的特性进行了摩擦学研究。重点探索了载荷和转速变化时粉末膜的形成和渐变破坏过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表面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粉末润滑膜可以在一定工况范围内动态补充和修复,实现良...
- 王伟刘小君刘焜
- 关键词:石墨粉末面接触摩擦副
- 文献传递
- 一种双联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联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包括有上层支架、下层支架,下层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柴油机、底座,电动机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大带轮,上层支架上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轴承,轴承中安...
- 王伟刘勇刘小君刘焜王召唤
- 文献传递
- 颗粒流润滑径向滑动轴承从起动到稳定的动态过程研究
- 利用离散单元法构建了颗粒流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仿真模型,重点分析了从启动到稳定状态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仿真研究表明,在启动阶段,轴心位置的变化幅度比较大,随机性比较明显,转子发生了多次明显的位置突变。颗粒物质在相对较小的摩擦...
- 王伟刘小君刘焜刘勇王召唤
- 关键词:轴承离散元
- 文献传递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三维表面形貌表征研究
- 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机器性能要求的提高,作为加工表面质量的反映,表面形貌在制造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表面形貌不仅具有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且还同时具有保证产品性能的作用。三维表面形貌的表征研究是有效设...
- 刘小君
- 关键词:机械制造三维表面形貌数学形态学
- 规则凹坑表面的连通性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规则凹坑表面的连通程度与表面间润滑油的流动、存储以及表面的密封性能密切相关,有关表面形貌的连通特性及其对功能影响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文章针对规则凹坑表面的结构特点,运用数学形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模拟规则凹坑表面的连通性特性;选择承载面积比为80%的截面,作为评价连通性的基准面;计算结果表明,规则凹坑表面的连通性系数主要受凹坑半径与凹坑间距的影响,并且随凹坑半径的增加而增大;随凹坑间距的增加而减小。
- 李敦桥刘小君黄毅刘焜
- 关键词:表面形貌连通性数学形态学
- 一种双螺丝批输出的绝缘穿刺线夹安装作业工具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螺丝批输出的绝缘穿刺线夹安装作业工具,涉及电力接续领域,所述安装作业工具包括:绝缘长杆,底板,设于底板上的母线定位装置、线夹夹紧装置、子线夹紧装置与打击装置,以及设于绝缘长杆上的电机解锁装置。与现有技术...
- 王伟陈锐王刚吴少雷冯玉刘小君刘焜
- 文献传递
- 一种穿刺线夹安装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线夹安装装置,包括安装板、夹持单元、升降单元、拧紧单元、操作杆、电源单元、控制单元,所述安装板的顶面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夹持单元安装于所述立柱的顶部,用于夹持穿刺线夹,所述升降单元固定连接于安...
- 刘焜郭丰许吉敏叶家鑫葛朝廷周宇江星宇杨璐刘小君王伟
- 文献传递
- 改进的SLIC超像素彩色图像分割方法被引量:6
- 2016年
- 简单线性迭代聚类(SLIC)方法需要人为设定图像分割时所需超像素的数目,这样设定值容易过大或过小,不能保证待分割图像处理的要求。针对该问题,对SLIC超像素分割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利用图像的颜色信息,对所要处理图像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进行随机扫描,然后分析扫描线像素的颜色信息,从而得到图像所需要的超像素数目。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图像所需要的相对合适的超像素数目,用这些超像素对图像进行分割,能达到较理想的分割效果。
- 裴高阳张荣国胡静刘小君
- 关键词:SLIC图像分割
- 一种新的三维表面重构方法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CT图像,给出了一种三维表面重构的方法。首先用中值滤波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后,根据曲率信息提取轮廓线上的特征点,然后按照最短对角线法进行连接,其中在选取上下轮廓线两点间最短距离时,采用欧式距离进行实现,同时为了使构造的三角形视觉效果较好,分别计算当前点角的余弦值,从中选择较小的。最后将该方法与原方法分别进行实验,验证了使用部分轮廓特征点也能实现三维表面重构,重构效果较为满意。
- 杨昆朋张荣国刘霞刘小君
- 关键词:CT轮廓线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