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肿瘤
  • 9篇胃癌
  • 9篇胃肿瘤
  • 6篇手术
  • 5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3篇低渗液
  • 3篇外科
  • 3篇腹腔
  • 3篇大肠
  • 2篇预后
  • 2篇手术中
  • 2篇外科手术
  • 2篇胃癌根治
  • 2篇胃切除
  • 2篇胃切除术
  • 2篇息肉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淋巴

机构

  • 17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8篇刘庆华
  • 13篇陈峻青
  • 9篇王舒宝
  • 9篇单吉贤
  • 7篇徐惠绵
  • 5篇戴冬秋
  • 3篇梁洪伟
  • 2篇吴云飞
  • 2篇李欣
  • 2篇齐春莲
  • 2篇张雅静
  • 2篇姜涛
  • 1篇张荫昌
  • 1篇刘毓姝
  • 1篇陈波
  • 1篇张文范
  • 1篇曾宪东
  • 1篇刘杨
  • 1篇戚晓东
  • 1篇梁宏伟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日本医学介绍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家族背景大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癌和散发性大肠癌中的发生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显色技术,通过位于5条染色体上的5个不同的微卫星位点,对29例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癌及30例散发性大肠癌病例进行MSI检测。结果有家族背景大肠癌中MSI阳性率(MSI-H)为48.28%(14/29),与散发性大肠癌MSI阳性率的13.3%(4/30)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位点在两组中的检出率不同,其顺序为BAT-26>D2S123>D5S346>BAT-25>D17S250。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病例与阴性相比,其临床病理特点为右半结肠癌多、年轻病人中发生率高,而在性别、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转移、浸润深度方面无明显差别。结论MSI在具有家族背景的大肠癌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散发性大肠癌,MSI阳性的大肠癌具有某些临床病理特点。
李欣刘庆华
关键词:微卫星大肠肿瘤家族史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温热洗必泰低渗液防治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研究(附7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7年
温热洗必泰低渗液防治胃癌根治术后腹膜复发的研究(附7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110001)戴冬秋陈峻青王舒宝齐春莲单吉贤徐惠绵刘庆华梁洪伟腹膜种植复发占胃癌术后复发的50%左右,是影响进行期胃癌根治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治术后腹膜癌...
戴冬秋陈峻青王舒宝齐春莲单吉贤徐惠绵刘庆华梁洪伟
关键词:胃肿瘤手术后复发腹膜复发
大肠息肉恶变经内镜切除术被引量:1
2002年
刘庆华张雅静
关键词:绒毛状腺瘤疗效分析大肠息肉恶变
人胃癌细胞腹膜粘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探讨影响人胃癌细胞在腹膜粘附的因素,为临床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腹膜转移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株在小鼠腹膜上培养,以MTT法检测粘附细胞数的体外实验模型,观察腹膜损伤、血液成分和癌胚抗原(CEA)对胃癌细胞在腹膜粘附的影响。结果 腹膜损伤组的粘附细胞数(AD) 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1) 。血液中的白细胞、血小板组AD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血浆组AD值亦较对照组增高( P< 0-05)。CEA组A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腹膜损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以及CEA,均可增加癌细胞在腹膜的粘附。减少腹膜损伤,减少血液中的粘附因子及CEA在腹腔滞留机会。
刘庆华陈峻青
关键词:胃肿瘤影响因素
错配修复基因在HNPCC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李欣刘庆华刘杨
关键词:HNPCC错配修复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放化疗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发病年龄
TSP-1、CD44v5蛋白与胃癌腹膜粘附相关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癌细胞的腹膜粘附是腹膜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应用体外腹膜粘附实验模型,探讨CD44v5、TSP-1蛋白与人胃癌细胞腹膜粘附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人胃癌细胞株在小鼠腹膜上培养,以TSP-1单抗、CD44v5单抗特异性封闭其蛋白功能,通过MTT法检测粘附细胞数的体外实验模型,观察粘附分子TSP-1、CD44v5与胃癌细胞腹膜粘附的相关性。结果TSP-1单抗组及CD44v5单抗组的粘附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P-1、CD44v5的单克隆抗体均可抑制胃癌细胞在腹膜的粘附。提示TSP-1、CD44v5蛋白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粘附而增加腹膜转移的发生。
曾宪东刘庆华
关键词:胃肿瘤腹膜肿瘤继发性
胃癌根治切除并腹腔温热、低渗液灌洗治疗的远期疗效被引量:47
2000年
目的 评定胃癌切除并温热、低渗液腹腔灌洗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 1988年 1月至 1994年 6月间行胃癌根治术 317例分成三组。A组 :根治术并用 43℃蒸馏水 ,灌洗 10 ';B组 :根治术并用蒸馏水 + 0 0 15 %chlorhexidine ,灌洗 3';C组 :根治术应用生理盐水灌洗 3'。结果 A组、B组可明显提高S(+ )胃癌的 5年生存率 ,全组 5年生存率为 6 3 7%。结论 胃癌根治术 ,关腹前采用杀灭脱落癌细胞的腹腔灌洗处理是有益的 ,应予提倡。
陈峻青王舒宝徐惠绵单吉贤刘庆华戴冬秋
关键词:腹腔灌洗温热蒸馏水
残胃癌组织中β-catenin与MMP-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β-链接素(β-caten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2例残胃癌及癌旁组织的β-catenin与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32例残胃癌组织β-catenin表达的阳性率(59·4%,19/32)高于癌旁组织(12.5%,4/32),P=0·044;且与肿瘤的大体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生长方式密切相关。在32例残胃癌组织MMP-7表达的阳性率(56·3%,18/32)高于癌旁组织(0),P=0·000;且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生长方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β-catenin的阳性表达与MMP-7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s=0·55,P<0·05。结论:β-catenin与MMP-7的高表达与残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姜涛刘庆华陈峻青修正松刘毓姝李晓南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
胃癌根治手术中三个主要问题的现状被引量:39
1999年
作者们基于自己的经验,论述了胃癌手术中的三个问题:1)当今胃癌手术原则变更,早期胃癌中粘膜内癌、分化型、无溃疡形成者,依不同部位、不同大小,可行各种缩小的手术。进行期胃癌的外科治疗原则仍是扩大切除术。着重提出胃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胃上、中部癌联合尾侧半胰切除术适应证的变更。2)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研究①淋巴结转移与癌浸润胃壁深度有明显正相关关系。胃壁内粘膜肌与浆膜对胃癌淋巴结转移似有屏障作用;②淋巴结转移的计量学与分级研究,根据转移枚数与转移距离(站)分为五级。其中Ⅰ、Ⅱ级为淋巴结清除术的良好适应证。Ⅲ级行D3清除术亦可获较好疗效。但Ⅳ、Ⅴ级转移,即使行D2、D3清除术,疗效亦明显不佳。外科医师术中确定淋巴结清除范围与估计预后时,必需根据转移分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③淋巴结转移的分型,分为大结节融合型与小结节孤立型。前者貌似转移严重,实际上多较限局,后者转移严重而广泛。3)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检测与杀灭方法的现状:①胃癌脱落癌细胞是进行期胃癌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胃癌根治术后腹膜转移者占40%~50%。手术操作造成的损伤、出血以及CEA的分泌释放,更为脱落癌细胞形成腹膜转移提供了条件;②腹腔脱落细胞的?
陈峻青王舒宝单吉贤徐惠绵刘庆华戴冬秋吴云飞梁洪伟戚晓东
关键词:胃癌
胃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外科治疗(附14例报告)被引量:1
1997年
对14例胃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生物学特点进行了探讨。肿瘤均>2.5cm,形成溃疡者12例(85.7%),癌多侵及浆膜下(7例)和侵透浆膜(4例),有淋巴结转移者8例(57.1%),平均生存41.6个月。提示恶性胃类癌生物学行为与进行期胃癌的生物学行为类似,预后不佳。术中应加强胃周淋巴结的清除,至少应行D2式胃切除术。
刘庆华单吉贤陈峻青王舒宝
关键词:胃肿瘤类癌生物学行为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