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戍
- 作品数:4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①5.38%(165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学习压力上得分最高;③女生易采用问题应对(t=24.77,P<0.001),情绪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著(t=2.24,P>0.05);④心理健康总分随年级上升而增加(F=150.269,P<0.001);⑤问题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99~-0.262,P<0.01),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38~0.279,P<0.01);⑥除发泄情绪因子,其他应对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应对方式研究。
- 刘戍
-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0
- 2007年
- 目的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1父母的养育方式如情感温暖、理解与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的养育方式与外显行为呈负相关。而内在思维情绪只与父亲的过度保护显示出负相关。2挫折承受力的外显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有关,在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来考虑。
- 刘戍张宁
- 关键词:挫折承受力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大学生
-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
- “挫折承受力”这个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Rosenzweig于1941年提出,大部分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是从个体差异开始的,直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在探讨挫折教育的同时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为了了解...
- 刘戍
-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养育方式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 文献传递
-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索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用自编挫折承受力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对大学生进行测定。结果①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和实验性(r值分别为0.230,0.193,0.157,0.233)的人格特质与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呈显著正相关,而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与此呈负相关;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实验性与自律性与挫折承受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呈显著正相关,怀疑性、忧虑性和紧张性则与此呈负相关(P〈0.05)。②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稳定性、实验性、学生的专业和忧虑性进人回归方程且有显著意义,对挫折承受力的内在思维情绪起预测作用(P〈0.01)。结论挫折承受力与某些人格特质有关,在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同时应结合他们的人格特质。
- 刘戍张宁
- 关键词:挫折承受力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