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27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术后24 h给予莫诺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药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30 mg/kg)、中(90 mg/kg)、大(270 mg/kg)剂量组,术后24 h开始给予莫诺苷,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7 d。通过检测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皮层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予莫诺苷对血管新生相关蛋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增加(P<0. 001),给药7 d后,莫诺苷大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了神经功能评分(P<0. 01),且能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P<0. 05)。与假手术相比,皮层血管新生相关蛋白CD34和Ang-1的表达均增加(P<0. 05,P<0. 05)。与模型组相比,莫诺苷大剂量组皮层血管新生相关蛋白CD34和Ang-1的表达显著增加(P<0. 05,P<0. 01),其中莫诺苷中剂量组也能促进Ang-1的表达(P<0. 05)。结论莫诺苷给药时间窗扩大至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其大剂量组可以降低神经功能评分,减小脑梗死体积,对CD34及Ang-1血管新生相关蛋白有调节作用。
- 刘敏刘敏孙芳玲孙芳玲刘婷婷李艳菲
- 关键词:莫诺苷脑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血管新生
- 动物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实验装置,包括:任务盒(2),用于供应前肢功能测试的任务用品(3);和动物容器(4),设置在所述任务盒(2)的侧方,用于容纳执行前肢功能测试任务的实验动物;其中,在所述动物容器(4)靠近所述任务盒(...
- 孙芳玲王文赵国光郭德玉田欣艾厚喜刘婷婷刘敏
- 文献传递
- 北京市社区卒中后三个月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调查北京1个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患者3个月内的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北京城区1个社区的卒中注册登记研究,对2007—2008年监测到的首发和复发性卒中患者,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残疾评估,定义BI<95为残疾,BI<50为重度残疾、BI50~94为轻度残疾。结果①共登记急性发病3个月时,完成BI评估的299例患者。总残疾率为40.1%(120/299),轻度和重度残疾分别占55%(66/120)和45%(54/120)。卒中残疾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60岁、60~69岁、70~79岁、≥80岁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分别为28.2%、27.4%、48.5%、62.1%(趋势检验χ2=15.791,P<0.0001)。接受降压治疗的卒中患者3个月内残疾率低于未接受降压治疗者(34.9%比51.4%,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95%CI:1.02~1.07)。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0,95%CI:0.22~0.75)。结论卒中后残疾为卒中常见并发症。在社区首发和复发卒中残疾患者中,重度残疾占有很高的比例。年龄增加是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降压治疗是合并高血压病史的卒中患者无残疾的独立保护因素。
- 刘敏刘宏军方向华王蔚华张红梅秦晓明王淳秀
- 关键词:卒中残疾
- 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8
- 2011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心脑血管病大流行,据WHO统计,2002年全球近17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至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000万,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0.0%。
- 方向华王淳秀梅利平刘敏吉训明李立明
- 关键词:脑卒中流行病学
- 术后24h给予莫诺苷对脑卒中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
- 目的 研究莫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药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对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莫诺苷小(30 mg/kg)、中(90...
- 刘敏王文郭德玉
- 髓母细胞瘤基因表达谱芯片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筛选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MB)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可为MB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生物信息学依据。本文通过下载GEO (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GSE50161原始数据,利用R语言对正常脑组织与髓母细胞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DAVID、STRING和Cytoscape)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并通过PPI筛选互作调控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总共筛选出99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鉴定了CCNB1、AURKB、MAD2L1、CENPE、KIF2C、BUB1、BUB1B、NDC80、CENPF、CDC20十个关键基因。差异基因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有丝分裂的核分裂、染色体分离、微管蛋白结合、RAGE受体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NF-κB、IL-17和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10个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通路。因此,细胞周期通路对MB的增殖和分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相关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刘敏刘敏唐圣桃唐圣桃吴铮王鲲宇王文
- 关键词:差异基因蛋白质互作网络
- 一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对诊断的作用
- 2022年
- 目的:利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检查分析一例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在与行为变异性额颞叶痴呆鉴别诊断中探讨神经影像学的价值。方法:通过多模态神经影像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认知评估,确诊该患者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结果:患者男性,58岁,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伴性格改变、执行能力差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提示双侧额叶后部、顶叶、颞叶轻度萎缩,以双侧顶叶萎缩较著,双侧海马MTA评分为1级,^(18)F-FDG PET显像提示双侧颞叶、海马代谢减低,^(18)F-AV45 PET显像提示大脑皮层存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确诊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结论:对于非典型AD表现的患者,在无脑脊液证据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相关检查进行综合评估。
- 刘敏齐志刚齐志刚
-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
- 电刺激小脑齿状核对大鼠运动皮层缺血后神经发生的作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脑卒中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约占全球5%的伤残调整年和10%的死亡率。目前临床上脑卒中的治疗存在有效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除溶栓外仍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及再生修复治疗手段,且治疗时间窗窄,临床预后改善率低。脑卒中后存活患者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其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在首次脑卒中后生存的患者中占73%~88%,在慢性脑卒中中占到55%~75%。寻找有效的神经再生修复治疗新方法,打破脑卒中治疗的瓶颈,是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重点目标,对于最大程度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轻脑卒中负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脑深部电刺激(DBS)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具有靶点明确、安全、可调等优点,已用于帕金森病、癫痫和肌张力障碍等疾病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治疗上。但DBS在脑卒中治疗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神经疼痛方面,只有很少几个临床试验在研究其他脑卒中后遗症时关注到对运动功能的改善。因此本研究选用了小脑齿状核(LCN)作为DBS的靶点,观察电刺激是否能够激活小脑-丘脑-皮层通路,进而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且观察了电刺激LCN后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以期为脑卒中后的神经再生修复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内皮素-1定点注射诱导大鼠运动皮层缺血,之后在对侧LCN安置刺激电极。术前分别进行面条矩阵任务和水平梯子行走任务训练。其中面条矩阵抓取任务行为学评价,国内尚无相关实验方法报道,使用的动物实验装置为我们自行制备。实验中训练大鼠完成对食物-干面条的抓取任务,通过矩阵对其前肢运动的距离和和方向进行测量,定量和定性评估后前肢运动能力,为脑卒中后感觉-运动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可靠的新方法。本研究在手术后第8天开始每天8 h的LCNDBS治疗,且每天配合进行15 min面条矩阵抓取训练,治
- 孙芳玲吴铮李子洁刘敏刘敏刘婷婷田欣
- 关键词:脑深部电刺激小脑齿状核
- 脑卒中后残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9
- 2013年
- 脑卒中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目前世界第二大死因[1].2004年WHO采用伤残损失调整寿命年(DALY)报告脑卒中是全球第六大疾病负担,而在西太平洋地区则是第一大疾病负担,并预测到2030年世界范围内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第四位[1].2000年北京市一项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显示脑卒中患病率已从1992年的7.6%上升至2000年的11.7%[2].脑卒中患病率上升意味着脑卒中生存者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中脑卒中后残疾是主要问题之一.脑卒中后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而随后到来的康复治疗、医疗护理和家庭护理需求还将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 刘敏方向华
- 关键词:脑卒中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