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昌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探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病机理、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22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无一例因分流管所引起的感染、排斥反应及堵管等现象。术前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14例,好转6例,效果不明显但未加重2例。结论: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在出现典型的“三联症”之前尽早确诊,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腰穿检查选用压力适宜的分流管,及时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理想方法。
- 刘续磊张蕴增杨峰高福安刘明昌王魁郝建孙凯峰苏绍臣
- 关键词:正常压力性脑积水外科手术
- 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附32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应用钻孔置管注射尿激酶治疗中、小量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法根据CT定位在血肿中心处钻孔并放置引流管,分次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引流血肿。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上述方法对治疗无昏迷、病情无进行性加重的幕上中小量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效果较好。
- 刘明昌殷风兰
-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钻孔尿激酶
- 超声在32例脑损伤术中对急性脑膨出的诊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超声对急性脑膨出的诊断价值。方法 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的方法 ,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的治疗方法。结果超声发现迟发血肿18例,经手术证实,及时清除血肿获得较好疗效,死亡2例;其余14例未发现血肿,12例术后复查脑CT证实,10例为弥漫性脑肿胀,死亡7例,2例为脑梗死,另外2例无自主呼吸后死亡,未经脑CT证实,本组共死亡9例。结论超声可以准确判断出脑损伤术中脑膨出的原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治脑膨出,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 郝建李艳丽刘明昌杨峰
- 关键词:超声急性脑膨出迟发性颅内血肿
- 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与颅脑损伤后颅内压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与颅内压(ICP增高的关系,为重型ICP水平的评估提供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 4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采用ICP监测仪监测IC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D-D、CRP水平,根据ICP结果进行分组,比较不同ICP组血液D-D、CRP水平。结果根据ICP结果 , 46例患者分为重度ICP增高组(10例)、中度ICP增高组(16例)、轻度ICP增高组(20例)。重、中、轻度ICP增高组患者的D-D水平分别为(2.01±0.32)、(1.12±0.29)、(0.28±0.43)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43, P<0.05)。三组患者的血液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75, P<0.05)。其中,重度ICP增高组患者的D-D、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轻度ICP增高组,中度ICP增高组患者的D-D、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ICP增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中D-D、CRP水平越高,则ICP越高,表示颅内损伤越严重。因此,检测血液中D-D、CRP水平可以预测ICP,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适用于尚未开展有创ICP监测的基层医院推广。
- 刘明昌郝建孙凯峰苏绍臣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D-二聚体C反应蛋白
-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在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2例临床诊断和CT检查均考虑为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进一步行MR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成像,比较其检测病灶的能力。结果在62例中,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显示90.3%,MR显示80.6%,CT显示61.2%。结论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MR成像有助于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
- 刘明昌殷风兰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附32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应用钻孔置管注射尿激酶治疗中小量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方法根据CT定位在血肿中心处钻孔并放置引流管,分次向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引流血肿。结果3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上述方法对治疗无昏迷、病情无进行性加重的幕上中小量亚急性硬膜外血肿效果较好。
- 刘明昌殷风兰
-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钻孔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