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X线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影像学
  • 2篇椎体
  • 2篇椎体成形
  • 2篇椎体成形术
  • 2篇螺钉
  • 2篇内固定
  • 2篇坏死
  • 2篇脊柱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 2篇高场强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64排螺旋

机构

  • 19篇冀中能源峰峰...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20篇刘涛
  • 10篇李永军
  • 6篇陈国忠
  • 5篇张贵平
  • 5篇张卓
  • 4篇孔繁荣
  • 4篇张玉祥
  • 3篇司丽亚
  • 2篇霍现英
  • 1篇张辉
  • 1篇李保卫
  • 1篇牛志强
  • 1篇马普红
  • 1篇王雷
  • 1篇杨国庆
  • 1篇陈波
  • 1篇李韶平
  • 1篇索木森
  • 1篇赵春云
  • 1篇孔起良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周围脓肿的双源CT图像质量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周围脓肿患者的单能量、双能量CT图像质量差异。方法 27例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周围脓肿患者,均行双源CT非增强扫描,扫描完成自动获得100keV和140keV及平均加权120keV图像。将100、140keV图像调入Syngo Dual Energy软件,经Monoenergetic程序处理得到40~190keV连续单能谱图像。选取50、80、110、140keV能谱值图像以及平均加权120keV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后处理,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平均加权120keV图像质量优良率为40.74%;50、80、110、140keV能量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7.41%、81.48%、96.30%、55.56%;110keV能量图像质量优良率高于平均加权120keV图像及50、80、140keV能量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中110keV能量图像可消除金属伪影,显示脓肿形态,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周围脓肿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刘涛张玉祥安小刚于东秦树光孔繁荣张卓李志国葛志霞
关键词:周围脓肿脊柱内固定术椎弓根螺钉
外生性肝癌的CT、MR诊断价值与误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回顾肝外生性肝癌的CT、MR表现及其影像学特征。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生性肝癌。结果 26例中9例诊断正确,误诊17例。4例误诊为胰头区肿瘤,5例误诊为右肾上腺肿瘤,5例误诊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2例误诊为后腹膜肿瘤(1例误诊嗜络细胞瘤,1例误诊副交感神经瘤),1例误诊为胃肠道肿瘤。结论肝外生性肝癌的CT、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表现不够典型时,易误诊。通过总结外生性肝癌的肿瘤影像特征及鉴别方法,帮助临床早期诊断。
刘涛
关键词:外生性肝癌CTMR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减影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应用。方法对43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后,分别行减影CTA法重建与常规CTA法重建。所有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以DSA为金标准,43例减影CTA重建,较常规CTA重建诊断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平均所需时间短,减影法CTA可缩短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的重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在枕骨大孔以下层面的重建上,时间和效果都存在优势。常规法CTA和减影法CTA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对比,常规CTA诊断后循环缺血特异性99%,总体敏感性99%,总体准确性88%。对枕大孔以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都是100%,对枕骨大孔以下后循环狭窄的敏感性89%,准确性为86%;减影CTA诊断枕骨大孔以下后循环系统血管狭窄病变有优势。诊断枕骨大孔以下颈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敏感性92%,准确性91%。减影CTA总体敏感性100%,总体准确性88%;常规CTA与减影CTA结合共同评估后循环血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减影法CTA对引起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检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刘涛
关键词:脑缺血
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恶性肿瘤29例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29例椎体恶性肿瘤患者的43个椎体行经皮穿刺,进入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病变椎体无疼痛,无骨折。结论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椎体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卓刘涛李永军
高场强MRI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对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使用高场强MRI、CT、超声和肌电图四种方法对55例已被临床证实的梨状肌综合征病例进行检查,并对四种检查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施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梨状肌检查的结果显示MRI、肌电图、超声、CT的检出率(阳性率)分别为90.9%(50/55)、61.8%(34/55)、58.2%(32/55)、38.2%(21/55),漏诊率(阴性率)分别为9.1%(5/55)、38.2%(21/55)、41.8%(23/55)、61.8%(34/55);四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MRI对病症的检出率(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三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场强MRI检查对梨状肌综合征具有无可比拟的诊断优势,能做到发现及时,定位准确,定性明晰,是该病最佳的检查手段。
张卓刘涛马普红司丽亚孔繁荣李永军
关键词:梨状肌综合征磁共振成像(MRI)高场强
MRI压脂扫描在骨坏死诊断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骨坏死MRI压脂扫描的诊断意义。方法51例骨坏死患者采用MRI压脂扫描。全部检查使用GE Signa Profile SYS#0.2TMR机,体部线圈,轴位和冠位图像,扫描参数:T1WI;T2WI;压脂扫描Fat-Suppression(FSEIR)。结果51例病人,82个病灶,24个病灶A型(脂肪信号型)表现;B型(血液信号型)26个病灶;C型(水样信号型)20个病灶;12个D型(纤维组织号型)病灶。T2WI看到26个病灶低信号带内出现高信号强度带既“双线征”。脂肪压抑扫描显示A、D型病灶显示低信号强度,B、C型病灶显示高信号强度。结论MRI压脂扫描对明确病理改变有重要意义。
张玉祥周新平李真民许开孔繁荣陈国忠张贵平李永军刘涛孔德明
关键词:骨坏死病理改变
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NSCLC患者58例,均行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所有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短径,并比较所有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原发病灶能谱曲线斜率(λHu)及其λHu比值、标准化碘(水)密度(NIC)及其NIC比值、标准化水(碘)密度(NWC)及其NWC比值、标化有效原子序数(Neff-Z)及其Neff-Z比值;以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四格表以分析能谱CT成像对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绘制ROC曲线以分析淋巴结和原发病灶λHu比值、NIC比值在判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 (1)NSCLC患者转移病灶淋巴结短径长于非转移病灶(P<0.01);绘制四格表发现,能谱CT成像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60.00%,准确率为69.47%。(2)NSCLC患者转移病灶淋巴结λHu、淋巴结和原发病灶λHu比值低于非转移病灶,原发病灶λHu高于非转移病灶(P<0.05);ROC曲线显示,淋巴结和原发病灶λHu比值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1〔95%CI(0.737,0.823)〕,最佳临界值为1.35,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72.7%。(3)NSCLC患者转移病灶淋巴结NIC、淋巴结和原发病灶NIC比值低于非转移病灶,原发病灶NIC高于非转移病灶(P<0.05);ROC曲线显示,淋巴结和原发病灶NIC比值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751〔95%CI(0.717,0.811)〕,最佳临界值为1.25,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73.4%。(4)NSCLC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原发病灶NWC及其NWC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NSCLC患者转移病灶与非转移病灶淋巴结、原发病灶Neff-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病灶淋巴结和原发病灶Neff-Z比值低于非转移病灶(P<0.05)。结论能谱CT成像诊断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
李永军刘涛张辉赵静赵合保李保卫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显像
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价值。方法CT引导下对42例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的49个病变椎体行经皮穿刺后进人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及远期综合疗效WHO标准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者(49个病变椎体)手术成功率为100.0%(42/42),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8(12.50±1.15)个月,所有病变椎体影像学检查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椎体塌陷。VAS评分由术前的(7.64±1.29)分降至术后1~3d的(4.82±1.21)分和术后3~6个月的(0.22±0.19)分(P〈0.05);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3.4±0.9)分降至术后1。3d的(2.1±0.6)分和术后3~6个月的(1.0±0.3)分(P〈0.05);使用止痛药物评分由术前的(1.9±0.6)分降至术后1~3d的(1.1±0.2)分和术后3~6个月的(0.2±0.1)分(P〈0.05)。术后远期综合疗效WHO标准评价:有效率为97.6%(41/42)。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血管瘤引起的疼痛,增加椎体的稳定性,改善运动功能,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较C型臂X线机引导更具优势。
张卓刘涛李永军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血管瘤X线计算机
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SPS诊断的方法探讨
2016年
目的:提高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对茎突过长综合征(styloid process sundrome,SPS)诊断的方法认识。方法:对56例临床查体疑诊茎突过长的患者行传统CT检查,组成传统CT检查组;并行64排螺旋CT扫描加MPR、VR重建检查,组成64排螺旋CT扫描组。检查项目为观察、测量茎突(包括茎突增长、中部不连及倾斜角度改变)变化;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2例茎突过长病例,以茎突长度大于3.0 cm为诊断标准,64排螺旋CT组阳性检出率为85.71%,传统CT检查组阳性检出率为66.67%;14例倾斜角过大病例,64排螺旋CT组阳性检出率为85.71%,传统CT检查组阳性检出率为57.14%;组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64排螺旋CT容积重建能较形象地显示三维立体图像,直观显示茎突外貌、测量茎突倾斜角度,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测量茎突长度较传统X线及传统CT冠位更准确,在对茎突过长综合征诊断中值得推广。
刘涛
关键词:茎突过长综合征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
肝豆状核变性CT诊断2例被引量:1
2006年
霍现英陈国忠李永军张贵平刘涛司丽亚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