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苗
- 作品数:26 被引量:44H指数:3
-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亲水性Gyroid结构种植体的制备及力学性能分析
- 2025年
- 背景:传统实心钛合金种植体的弹性模量高于人骨,由此引起的“应力屏蔽”现象可能会影响种植体的骨结合,同时3D打印钛合金表面的亲水性有待提高。目的:制备生物力学性能优良的亲水性Gyroid结构种植体。方法:建立Gyroid结构种植体、实心结构种植体、下颌骨骨块和牙冠的3D模型,对不同结构种植体的力学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将Gyroid结构种植体模型导入3D打印机,使Gyroid结构种植体实体化,然后对种植体表面依次进行喷砂酸蚀和紫外光功能化处理,制备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表面活性的亲水性Gyroid结构种植体。通过扫描电镜和接触角测试分析3D打印Ti6Al4V试件表面改性处理前后的形貌与亲水性。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在垂直向平均咬合力作用下,Gyroid结构可以将作用于种植体上的载荷均匀分散到整个结构中,实心结构种植体上的载荷只能分散在其外表面并集中于颈部;Gyroid结构种植体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00.67 MPa,不超过Ti6Al4V材料屈服强度的50%;Gyroid结构种植体对周围骨组织的最大等效应力为24.27 MPa,略高于实心结构种植体的最大等效应力17.32 MPa,并且在20-60 MPa区间内,Gyroid结构种植体对新骨形成的刺激效果优于实心结构种植体。②3D打印技术可以将Gyroid结构种植体模型实体化,扫描电镜下可见3D打印Ti6Al4V试件表面有许多未熔融的球形金属颗粒,经喷砂酸蚀后表面形成微米级网状孔洞结构,已不见凸出的金属颗粒,紫外光功能化处理+喷砂酸蚀处理的试件表面形貌与喷砂酸蚀组基本一致;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紫外光功能化处理+喷砂酸蚀处理后的试件表面亲水性优于喷砂酸蚀处理组与无表面处理组。③喷砂酸蚀处理可以去除3D打印试件上弱连接的金属颗粒,提高实体模型与设计模型的相似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紫外光功能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3D打印G
- 闫星华王心彧刘苗韩泽奎宋颐函张岩孙子惠
- 关键词:表面改性
- 纯钛二次阳极氧化-载银涂层的细胞毒性及抗菌性
- 2018年
- 通过对纯钛进行喷砂酸蚀、二次阳极氧化和载银,研究其载银量对细胞毒性及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抗菌效果。以阳极氧化作为对照组,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银为试验组,采用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载银对MC3T3.E1成骨细胞毒性,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观察表面形貌特征和元素组成.并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试件表面牙龈卟啉单胞菌状态并计算其活菌比例。结果表明:随电解液中硝酸银浓度的增加,试件表面的栽银量也随之增加;CCK.8的检测结果显示3d硝酸银浓度为0.04,0.05g/L和5d硝酸银浓度为0.03,0.04,0.05g/L的毒性等级均为2级,其余均为0-l级,硝酸银浓度为0.03g-L的抗菌效果最好;电解液中硝酸银浓度为0.02g/L无明显细胞毒性,且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 刘苗王亮亮张慧明陈阳焦玉凤李慕勤李德超
- 关键词:钛细胞毒性牙龈卟啉单胞菌
- 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骨材料三维体积变化研究
- 2017年
-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常规手段,而植骨材料的稳定性是影响种植体远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的植骨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大量有关植骨材料术后体积变化的文献显示,绝大部分研究中植骨材料体积在术后有一定程度的缩减,以术后早期缩减程度较大;也有极少数病例术后体积表现为增加。关于影响植骨材料术后体积变化的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明确定论,需要学者并进一步研究。
- 杨雯琦楚德国刘苗
- 关键词:上颌窦底提升术种植体稳定性植骨材料
- 鹿瓜多肽/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鹿瓜多肽/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建立兔双侧下颌骨缺损(10 mm×4 mm×4 mm)的实验模型,一侧为实验组充填鹿瓜多肽/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另一侧为对照组充填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按术后2、4、8、12 w处死白兔,取材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进行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区均见成骨,12 w时实验组骨缺损基本完成修复,比对照组快一些;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BMP-2的表达情况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添加了鹿瓜多肽的煅烧骨颗粒/壳聚糖复合材料能更有效地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刘苗李德超张颖
- 关键词:鹿瓜多肽煅烧骨壳聚糖骨缺损
- 纯镁种植体超声微弧氧化-NaOH-硅烷-丝素改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超声微弧氧化硅烷偶联丝素蛋白复合处理涂层对纯镁植入体骨整合与降解情况的影响。方法:将经过超声微弧氧化后的纯镁植入体NaOH处理,然后在其表面分别进行0.5h及1.5h的硅烷偶联丝素蛋白的复合处理,分别为组A、组B、组C,将其植入兔子下颌骨。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组C表面最为致密,血镁浓度显示经复合改性后血镁浓度变化较小,扭出实验显示各周组C>组B>组A,并具有统计学差异,HE染色和免疫组化及灰度值分析显示各周组C骨整合能力最强。结论:纯镁植入体经超声微弧氧化碱液(NaOH)处理及硅烷偶联丝素蛋白的复合改性后具有更理想的降解速率及更强的促进骨整合能力。
- 刘继光王赞刘苗李慕勤
- 关键词:纯镁丝素蛋白微弧氧化动物实验
- 鹿瓜多肽促进磷酸钙人工骨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注射鹿瓜多肽注射液结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对兔下颌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下颌骨双侧10 mm×4 mm×4 mm缺损的模型,实验组(18只)植入CPC,并每日给予0.2 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肌注;对照组(18只)植入自固化人工骨,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肌注。在分别于2、4、6、8 w处死,进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CBCT观察:2、4、6、8 w时实验组骨缺损处的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骨缺损处骨愈合的情况,第8 w时,实验组骨缺损处边缘连续,骨痂形成且密度基本与正常骨组织密度一致;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在2、4、6 w时实验组的BMP-2的表达量早且高于对照组,在第6 w时实验组的BMP-2的表达量达到最高峰,8 w时,实验组BMP-2染色细胞阳性数目低于对照组。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对植入CPC材料的骨缺损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 刘苗刘继光唐海波于婷婷吕岩
- 关键词:磷酸钙人工骨鹿瓜多肽注射液骨缺损BMP-2
- 纯镁超声微弧氧化生物涂层植入体内4周的降解行为被引量:10
- 2013年
- 研究纯镁及其超声微弧氧化生物涂层种植体植入动物股骨干内的短期降解过程。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定试样在模拟体液中极化曲线。术后4周,取兔股骨干的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SEM)及锥形束检测(CBCT)观察种植体降解状况。结果表明,纯镁与超声微弧氧化生物涂层都发生了降解,在骨组织表面及镁基体的表面几乎同时发生反应,在金属-骨界面形成紧密相邻的降解层、新生骨层,并可见少量的不连续的纤维结缔组织,超声微弧氧化镁生物涂层的腐蚀降解速率及对周围骨组织的刺激明显小于纯镁基体。纯镁基体及超声微弧氧化涂层试样周围的骨组织变化符合正常骨组织的愈合过程,超声微弧氧化生物涂层显示出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
- 苗波吕岩刘苗李慕勤曲立杰
- 关键词:超声纯镁
- 多孔钛基体表面制备TiO2涂层的骨结合能力评价
- 李德超朱杨刘苗韩磊
- 关键词:微弧氧化种植体
- 钛合金种植体加载环形多肽生物涂层对早期骨结合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超声微弧氧化技术与多巴胺化学偶联技术复合,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构建环形多肽涂层对早期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钛合金种植体螺钉表面制备超声微弧氧化涂层(A组)、超声微弧氧化涂层表面多巴胺化学偶联(B组)及在B组基础上加载环形多肽涂层(C组),植入家兔下颌骨内,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扭力实验来观察3组不同涂层种植体的早期成骨情况。结果 CBCT显示,植入8周时C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高于A、B两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观察表明,C组种植体表面膜层变厚,新生骨明显增加,且C组种植体表面增加了利于骨生长的Ca、P元素。扭力实验表明,种植体植入8周时C组的扭力值明显高于A、B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钛合金种植体表面加载环形多肽的复合膜层对早期成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王卓琳李德超李慕勤刘苗吴倩焦玉凤李翀乾韩旭
- 关键词:种植体
- 纯钛超声微弧氧化-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种植体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technique)在纯钛(TA2)微弧氧化表面制备壳聚糖(CS)/海藻酸钠(ALG)复合涂层,研究对骨结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下颌骨种植模型,分别植入A、B、C组,TA2-MAO为A组,TA2-MAO-NAOH-CS为B组,TA2-MAO-NAOHCS-ALG为C组。术后分别于2、4、6周取材,采用锥形束CT(cone beam,CBCT)和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的方法,观察种植体植入后骨结合的情况。选扭出6周的种植体做扫描电镜(SEM),观察种植体涂层表面形貌。结果:CBCT观察:在2、4、6周,C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明显优于A、B组,B组骨缺损区的愈合情况稍好于A组,在6周时,观察到C组骨愈合良好,种植体骨界面无明显阴影区域,骨密度与正常骨密度一致。种植体骨扭出力测试中观察:在第2周时,A、B、C组的扭出力差异不明显,第4周时,B、C组扭力值高于A组,第6周时,C组的扭出力明显大于A、B组。在6周时,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c组对骨结合有促进作用。结论:TA2-MAO-NAOH-CS涂层和TA2-MAO-NAOH-CS-ALG涂层对骨结合都有促进作用,而TA2-MAO-NAOH-CS-ALG复合涂层对骨结合效果更好,双侧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可行。
- 刘苗赵雯李德超李慕勤王晗
- 关键词:纯钛种植体A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