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桦
- 作品数:33 被引量:176H指数:8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调查被引量:3
- 2009年
- 未成年人家庭教育调查着眼于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本文在上海松江、长宁、崇明三个区着重考察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方法、能力等方面,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较高,但教养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家庭决策方式较为民主,但父亲职能较为缺乏;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一般,家长文化程度影响亲子关系满意度。同时,反映出家长家庭教育知识来源渠道单一,家长希望社会有关机构能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支持力度。
- 华桦
- 关键词:未成年人家庭教育
- “异地高考”政策推进策略——基于国家—地方—个体的视角
- 2014年
- 异地高考政策实行以来,公众对其后续推进寄予了广泛关注。其未来走向不仅关涉学生异地升学、考试的权利问题,更成为城镇化健康发展、教育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从政策推进角度,国家政策层面应当加强对异地高考价值转变的引导;地方政策层面应当加强回应型政策力度,形成梯度发展规划;同时拓宽下层公众意见表达渠道,加强政策制定的主体导向。
- 华桦
- 关键词:异地高考
- 好好生活就是好生活——记我的老师陆有铨
- 2019年
- 闻声识先生记得刚读大一的时候,有一次民主选举,七个候选人中选出六个。作为刚入学的 "菜鸟",我们这些大一新生对候选名单上的不少名字还有些陌生。坐在旁边的学姐们对着名单指指点 点:"这六个人都是教授、大牌儿,这一个是学生……"于是"菜鸟"们纷纷在"大牌儿"的名字上划了勾 。选举结果宣布,教授们都选上了,学生代表落选了。
- 华桦
- 关键词:民主选举候选人
- 美国升学选择模型的演变及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
- 2021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学招生的竞争加剧、学生内部异质性增强以及大学入学机会不平等的凸显,美国加强了对大学升学选择模型机制的不断探究。其中,过程模型关注升学选择的综合过程,其出发点是优化招生策略;多层模型强调多重社会背景对升学选择的制约,有助于解释升学选择和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理性行动模型重视个体选择的微观机制,回应了美国非裔学生对大学的教育热望和实际升学选择之间的悖论。三类模型分别展现了升学选择的过程系统性、背景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为我国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升学选择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华桦
- 关键词:升学选择高考改革
- 推动教育公平的教育政策国际视野被引量:5
- 2015年
-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的演变,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界定和政策实践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国外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个人权利和福利为中心的教育公平,强调制度公正的教育公平,从重能力向重选择转变的教育公平。
- 华桦
-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政策
- 家庭教育期望与个体学业成就
- 2017年
- 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精心地用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他真诚地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于是皮格马利翁向女神阿弗洛蒂忒寻求帮助,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像“少女”一样的妻子。他的真诚期望感动了女神,女神决定帮他。
- 华桦
- 关键词:教育期望学业成就皮格马利翁家庭雕塑家少女
- 一个控制水稻分蘖数和花期的基因OsMADS22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植物分蘖数和花期的基因OsMADS22及其应用。所述基因OsMADS22的编码区序列为序列表中SEQ No.1中所示序列或其互补序列。基因OsMADS22的完整序列包括:启动子区、编码区及3‘UTR非...
- 陈素卉黄学辉魏鑫华桦雍开成
- 职业青年互联网使用:数字原住民特征与数字鸿沟被引量:14
- 2018年
- 基于"数字鸿沟"和"数字原住民"的视角,分析社会结构和互联网经历对上海"80后""90后"职业青年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80后""90后"青年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代表,在互联网经历上与"70后"有较大差异。在不同的互联网使用上,社会结构和互联网经历的影响效应各有侧重。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 华桦
-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数字鸿沟
- “异地高考”区域差异性背后的政策逻辑与策略建议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目前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区市出台了"异地高考"方案。一方面这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
- 华桦
- 文献传递
- 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
- 本文对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大学生信教热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以亲缘关系为中心的地域共同体的解体、信仰真空的出现、失范行为的增多,影响了大学生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加上大学...
- 华桦
- 关键词:高校学生学生信仰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