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海霖

作品数:88 被引量:457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5篇腰椎
  • 19篇骨折
  • 18篇脊柱
  • 17篇退变
  • 16篇手术
  • 14篇椎弓
  • 14篇椎弓根
  • 14篇后凸
  • 14篇骨质
  • 14篇骨质疏松
  • 13篇椎体
  • 13篇颈椎
  • 12篇退变性
  • 12篇内固定
  • 12篇骨水泥
  • 12篇成形术
  • 10篇腰椎退变
  • 10篇腰椎退变性
  • 10篇螺钉
  • 8篇椎弓根钉

机构

  • 83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大理学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 1篇大理大学

作者

  • 87篇卢海霖
  • 73篇邑晓东
  • 63篇李淳德
  • 55篇刘洪
  • 54篇李宏
  • 44篇于峥嵘
  • 37篇孙浩林
  • 31篇刘宪义
  • 24篇王宇
  • 22篇林景荣
  • 14篇王宇
  • 8篇王诗军
  • 7篇王瑞
  • 7篇赵耀
  • 6篇施学东
  • 5篇朱天岳
  • 4篇杨新文
  • 4篇王冰
  • 3篇米川
  • 3篇汪金荣

传媒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7篇第七届全国创...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骨与关节...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棘突间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中应用的临床随访(摘要)
0bjective:To assess the indications,effecacy and safety of implication of interspinous implants for degenerati...
李淳德孙浩林刘宪义林景荣邑晓东刘洪卢海霖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对比被引量:5
2010年
背景:由于爆裂骨折后椎体后壁不完整,失去了对灌注骨水泥的阻挡保护,胸腰椎爆裂骨折因此成为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然而在临床过程中常会遇到爆裂骨折患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时微创椎体成形可能是患者的惟一选择。目前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微创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还不多。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05-09/2008-10纳入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开展微创椎体成形治疗,1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术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55min,固定后5~7d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9.3%,无神经根损伤。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37min,治疗后第1日疼痛即出现缓解,疼缓解率平均为86.2%,有3例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提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均可达到缓解疼痛稳定骨折的目的,采用椎弓根钉内置入固定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微创椎体成形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危险。虽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但通过合理使用微创椎体成形术技术,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从而为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刘宪义李淳德邑晓东林景荣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疼痛
DCS在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股骨动力髁螺钉(DCS)在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提高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1999年9月~2003年11月间共收治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103例,其中AO分类为31A3型的18例用DCS治疗。结果18例均获得15~36个月的随访,满意率100%。有2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与健侧相比丢失10°~20°,无髋内翻、髋外翻病例发生。结论DCS是老年人股骨转子下31A3型骨折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其治疗固定可靠,能有效预防该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且价格低廉,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汪金荣卢海霖杨新文杨树森何家义
关键词:老年人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转子下骨折DCS治疗老年人常见并发症动力髁螺钉
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对交感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陈顺伦刘洪王瑞越雷李淳德邑晓东卢海霖李宏于峥嵘王宇孙浩林
脊柱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后血栓栓塞分层预防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的脊柱常规手术患者共298例,按其不同危险因素分为低、中、高危组预防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3组患者分别为22例、48例和228例。低、中危组患者主要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thigh-length thromboembolic deterrent stockings,TEDS)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pneumatic sequential compressiondevice,PSCD);对于高危组患者,除了采用物理预防措施,还应用了低分子肝素钙肌注。于术前、术后7~10 d及术后3个月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患者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监测是否发生硬膜外或伤口血肿、黏膜出血,是否发生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是否有硬膜外出血致神经损伤症状等。结果:298例脊柱常规手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23例,发生率7.7%。低危组患者均未发生DVT,中危组患者发生DVT 2例(4.2%),高危组患者发生DVT 21例(9.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所有DVT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位于膝关节以远,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多普勒超声时血管再通。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低分子肝素所致硬膜外或伤口血肿、黏膜出血等出血并发症,未出现硬膜外出血所致神经损伤症状,未发现低分子肝素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结论:对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分层做个体化预防后,未发生临床意义的血栓栓塞,未发生要预防的并发症,因而初步验证该预防方法较为安全、有效,今后需要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于峥嵘李淳德邑晓东林景荣刘宪义刘洪卢海霖
关键词:脊柱疾病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栓塞
PVP与PKP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Galibert等于1987年首先报道了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侵袭性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994年,美国的Reiley等首次报道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此项技术于1998年开始推广应用于临床。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这两种方法可以迅速缓解疼痛,并使患者得到快速康复。
田斐邑晓东卢海霖李宏李淳德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PKPPVP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继发
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PVP治疗20例,PKP治疗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使用VAS及SF-36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Cobb角矫正程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及Oneway ANOVA(P<0.05)。结果3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PVP组出现8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2例肺栓塞,PKP组出现6例椎旁静脉骨水泥栓塞及1例肺栓塞,两组骨水泥栓塞出现比率差异无显著性(P>0.478)。1例PKP组肺栓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5 d后缓解,其他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无论是PVP组还是PKP组,所有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VAS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术后6月评分较术后1周评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587)。VAS及SF-36评分术后6月与术前评分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423)。Cobb角方面,PVP组和PKP组,术后1周及术后6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31),术后6月较术后1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637)。Cobb角术后6月与术前的差值,PKP组与PV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5)。结论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有效纠正后凸畸形,骨水泥渗漏常见,但有临床症状者极少。在疼痛缓解、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KP比PVP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卢海霖王宇邑晓东李淳德曹永平米川施学东王冰朱天岳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症骨水泥
可注射硫酸钙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估可注射硫酸钙用于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5只110±5kg的成年雌性猪随机分为即刻组、6周组、12周组,三组均行L1~L5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术,L1左侧与L5右侧直接拧入螺钉作为空白对照,L1右侧与L5左侧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强化作为PMMA对照,L2~L4双侧椎弓根螺钉均用可注射硫酸钙强化。至指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取材,所有腰椎均行正侧位X线拍片及骨密度检查。每只实验动物的L2、L4、L5用于最大拔出力实验;L1及L3经塑料包埋及切片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测量螺钉周围骨组织层的厚度。统计学方法使用OnewayANOVA。结果:正侧位X线片显示椎弓根螺钉位置理想,定位准确。大体观察无感染,无异常骨反应。各组椎体的骨密度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即刻空白组最大拔出力为1.03±0.16kN,硫酸钙组为1.92±0.27kN,PMMA组为3.63±0.55kN;6周时空白组为1.26±0.09kN,硫酸钙组为1.85±0.28kN,PMMA组为3.75±0.56kN;12周时空白组为1.32±0.10kN,硫酸钙组为2.04±0.34kN,PMMA组为3.72±0.61kN,各时间点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扫描电镜下测量螺钉周围骨组织层的厚度,即刻空白组为231±33μm,硫酸钙组为244±28μm,PMMA组为255±25μm,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54);6周时空白组为256±24μm,PMMA组为267±37μm,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9),硫酸钙组边界不清,无法测量;12周时空白组为244±44μm,PMMA组为253±29μ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2周硫酸钙组为972±62μm,显著大于空白组及PMMA组(P〈0.002,P〈0.001),也显著大于即刻硫酸钙组(P〈0.001),硫酸钙完全被吸收。结论:可注射硫酸钙可有效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强度,其强化作用不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且在12周内可完全被自体骨替代。
王宇邑晓东李淳德卢海霖施学东王冰朱天岳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硫酸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后远隔部位疼痛的诊治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后的远隔部位疼痛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4例伴有远隔部位疼痛的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观察疼痛出现的部位,与胸腰段压缩骨折的关系及治疗方法。结果14例伴有腰骶疼痛的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病例,疼痛部位位于第4、5腰椎有椎旁肌(6例)、髂脊上下(5例)以及季肋下(3例),有5例在骨折灌注骨水泥后疼痛消失,7例经局部封闭注射后疼痛消失,2例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结论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后的远隔部位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骨折部位的神经根刺激产生的放射痛,或者是远隔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疼痛,对疼痛及时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刘宪义李淳德于峥嵘李宏邑晓东卢海霖刘洪
关键词:脊柱骨折疼痛腰椎胸椎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并发症情况。方法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应用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77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8例,年龄26~71岁,平均44.5岁。根据应用的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类型分为Wallis组(136例)和Coflex组(41例)。采用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ro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行腰椎正侧位X线及动力位X线检查并测定手术节段前凸角和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比较Wallis组和Colfex组之间有无差异;总结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并发症原因。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并发症比较采用四格表X^2检验。结果177例患者中168例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3—50个月,平均34.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及Prolo功能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7.9、13.4和8.8,P〈0.01);术前腰椎手术节段前凸角为19°±4°,末次随访为1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P〈0.01);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屈伸活动度Waliis组为9.7°±2.7°,Coflex组为12.6°±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P〈0.05)。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0.7%(18/168),其中Wallis组发生率为6.2%(8/130),Coflex组发生率为26.3%(10/38);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P〈0.01)。Wallis组3例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致术后脑脊液漏,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致术后足下垂,2例术中植入Wallis过程中棘间垫劈裂更换植入物,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Coflex组1例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致术后脑脊液漏,2例术后Coflex轻度移位,1例术后�
孙浩林李淳德刘宪义邑晓东林景荣刘洪卢海霖李宏于峥嵘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椎间盘移位椎管狭窄手术中并发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