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党社

作品数:1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考古
  • 3篇县制
  • 3篇考古发现
  • 2篇遗址
  • 2篇制度史
  • 2篇秦人
  • 2篇秦文化
  • 2篇春秋
  • 1篇地方行政
  • 1篇地理名称
  • 1篇地名
  • 1篇东汉
  • 1篇东汉时期
  • 1篇都城
  • 1篇行政
  • 1篇血池
  • 1篇遗存
  • 1篇彝族
  • 1篇阴阳
  • 1篇阴阳五行

机构

  • 11篇西北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8篇史党社
  • 2篇田静
  • 1篇周振鹤
  • 1篇李琴
  • 1篇陈淳
  • 1篇田静
  • 1篇潘艳
  • 1篇陈洪波
  • 1篇陈虹

传媒

  • 2篇文博
  • 2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南方文物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华简“奴卢之戎”试考
2020年
清华简《系年》所记商周之际的"奴卢之戎",与秦封泥中的"奴卢"、《汉书》所记河西"罗虏"可以对读,本属于西北地区的羌系人群。从先秦到秦代的"奴卢"、汉代的"罗虏",再到唐代作为彝族先民的西南乌蛮一部的"卢鹿",以及近代的"罗罗"(彝族),可能存在源流关系。结合秦封泥及其他历史资料分析,"奴卢之戎"是秦奴婢的重要来源之一。
史党社
关键词:清华简彝族
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宁王遗址新发现的“郁夷”瓦当的意义被引量:4
2005年
宁王秦汉遗址位于今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东约20公里的渭河北的台地上,去年在此发现有“郁夷”有字汉瓦当,在西安坊肆间也间有销售。笔者通过实地踏查,结合文献,对于“郁夷”瓦当的学术含义作了推测:第一,郁夷瓦当的发现说明,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部一带,属汉郁夷县的地域;瓦当的出土地宁王遗址,很可能就是汉代郁夷县治之所在,自唐宋以来的关于郁夷县治所在的各种异说,可由此基本澄清。第二,宁王遗址可能不是春秋秦都平阳,而是出子所居的西陵,或与《尔雅》记载的西陵一致。
史党社田静
“属邦”发微被引量:4
2018年
秦文字资料中的"属邦",其管理对象包括"臣邦",后者并非指的是战国时秦境内封国或臣服的诸侯。"属邦"与"诏事"是并存的中央机构,看不出二者有明确的演变关系。从"属邦"组秦器铭文出发,延伸到秦简牍、封泥、传世文献,可知秦境内的非华夏族群,曾在秦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史党社
关键词:郡县制
秦“徙治栎阳”及年代新辨被引量:2
2020年
栎阳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战国秦都,近年又有新的重要考古发现。从县制的源流来看,对于战国中期献公、孝公时代栎阳的属性,实际还有可讨论的余地。其并非一定就是秦都,应是秦之别都或行宫那样的政治中心而已,本质是县即国君的直属地,当时的首都仍是雍;孝公迁都咸阳,也是从雍而非栎阳。栎阳作为献、孝二公时秦的政治中心,甚或所谓“秦都”的起始,应该从献公十一年“县栎阳”算起,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献公二年“城栎阳”,止于孝公十二年徙都咸阳,总计为24年;雍为秦都的积年,也可由此固定。
史党社
关键词:县制商鞅变法
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被引量:2
2017年
根据近十多年的考古新发现,秦文化的特征在春秋早期得以初步形成,嬴姓的秦人宗室贵族墓葬,拥有墓主直肢、头西向、腰坑(殉狗)、人殉、青铜礼器、车马坑(部分)等葬俗。在春秋时期陇东南、关中附近的秦墓中,有一批并非秦宗室、文化面貌总体属于秦文化,却在墓主葬式或头向等方面与上述葬俗不一致的"异例"。这些材料证明,秦文化在形成之后,曾向境内的异姓族群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政治、军事力量是最重要的"推手"。文化的传播对"秦人"族群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传播导致了异族间"秦人"认同的产生,族群认同反过来又作用于文化的传播,最终使不同的人群形成了相对同质的"秦人"共同体。若从一个更大的时空与族群范围来考察,这种传播此后在战国—秦时期还有发生,并最终导致西北"戎狄"趋于消亡与新的"秦人"共同体的诞生。
史党社
关键词:秦文化秦人
《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考——兼论凤翔血池秦汉祭天遗址发现的意义
2021年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的灵山,是巫咸等群巫沟通天地的神山。由《巫咸文》以及新发现的陕西凤翔血池秦汉祭天遗址等资料,可知《大荒西经》中的灵山,就是今凤翔西北的灵山,而非重庆之巫山。先秦至西汉时期,灵山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
史党社
东汉时期的民族交融及历史启示
2022年
一、东汉的民族关系。东汉接续秦与西汉,是一个多民族王朝。由于长期政治统一所带来的经济、文化的融合与民族认同感的加强,东汉的疆域表现出相当的稳定性,民族关系也以中央管理之下的多民族共存发展为主要特征,如《后汉书·东夷传》所说:“自中兴之后,四夷来宾,虽时有乖畔,而使驿不绝。”东汉基本的民族格局,以华夏共同体——汉族的前身“汉人”为主要角色,各民族继续互动与融合,多民族共同体有所发展。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史党社
关键词:民族交融历史启示民族共同体民族认同感东汉时期
秦“都邑”问题讨论
主要探讨了秦都城研究的概念以及理论问题。文中对“都邑”的概念、判断秦都城的标准、秦都城演变的动因,以及秦都城探索的误区和应有的正确导向作了具体分析。
史党社田静
关键词:都城
梁带村的考古新发现与古芮国——一个基于文献的考察被引量:3
2007年
  韩城梁带村墓葬群,因为其中青铜器铭文有"内(芮)太子"、"内(芮)公"的字样,引起了是否商周之芮的争论.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里就是文献中芮国所曾在,但是不是《括地志》所说的"北芮国",则有完全相左的观点[1].这里的纠结点是对文献的理解.下面我们以文献为基础,对芮国的问题加以考察.……
史党社田静
故道的早期历史--以考古材料为主的论证
以陕西宝鸡、汉中地区以及重庆三峡地区、成都平原一带的考古发现为基础.论证了商周时期故道的早期历史.文中认为.商周时期.故道已经开通并被利用.同时又推测.本时期故道的一个功能.还可能与盐的运输、生产有关。
史党社周振鹤
关键词:商周时期考古发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