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凤
-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理学生物学更多>>
- 广东省有居民海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通过对广东省48个有居民海岛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重点选取9个有代表性的海岛进行实地考察,归纳总结了全省有居民海岛发展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修复海岛现状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海岛可持续发展和海岛综合管理提供支持。
- 史雪凤孙红龙超何伟宏
- 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针对药源问题的尝试与思考
- 刘小玲唐顺江乔丹朱红艳史雪凤刘彩霞唐旭利李平林李国强
- 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柳珊瑚俗称海扇或海鞭,在分类学上,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八放珊瑚亚纲。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从潮间带到深达4000米的海洋中。我国有7科45种,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浙江和台湾沿海。近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柳珊瑚富含结构新...
- 史雪凤
- 关键词:柳珊瑚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生物合成途径
- 文献传递
- 海洋真菌来源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活性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海洋真菌因其能够产生大量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代谢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1991—2010年间从海洋真菌分离得到的134个新吲哚生物碱的结构和活性研究情况,其中包括fumitremorgin类19个、notoamide类22个、细胞松弛素类18个、吲哚喹唑啉类9个、吲哚萜类11个、肽类及其他单吲哚类21个和双吲哚类化合物34个。海洋真菌来源的吲哚生物碱不仅结构奇特,并且表现出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 李庆欣史雪凤黄智田新朋王发左
- 关键词:海洋真菌吲哚生物碱活性
- 中国南海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高领类尖柳珊瑚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9个单体化合物:胆甾醇(1),鲨肝醇(2),苯甲酸(3),尿嘧啶(4),胸腺嘧啶(5),2’-脱氧尿嘧啶核苷(6),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7),胸腺嘧啶核苷(8)和2’-脱氧腺嘌呤核苷(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分离得到。
- 史雪凤唐旭利李国强王长云管华诗
- 关键词:柳珊瑚化学成分
- 高领类尖柳珊瑚中的倍半萜成分
- 2015年
- 从中国南海高领类尖柳珊瑚(Muriceides collaris Nutting)中分离得到了7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1个新化合物6-formyl-5-isopropyl-3-hydroxymethyl-7-methyl-1H-indene(1)、1个新天然产物5-isopropyl-3,7-dimethyl-1H-indene-1-one(2)及5个已知化合物:guaiazulene(3)、4-formyl-7-isopropyl-10-methylazulene(4)、sesquiterpene ketolactone(5)、alismoxide(6)和guaia-1(5),6-diene(7)。化合物的结构通过现代波谱技术[MS、IR、1H NMR、13C NMR(DEPT)、HMQC、HMBC、NOESY]及与文献对照得到了确证。
- 史雪凤何伟宏李国强
- 关键词:柳珊瑚化学成分生物合成途径
- 海洋典型药源生物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与优化
- <正>先导分子的可持续获得一直是限制海洋药物研究的瓶颈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以高领类尖柳珊瑚来源的愈疮木薁生物碱为模板分子,应用化学合成技术和传统的药物化学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结构优化研究,获得了一个具有强抗流感...
- 刘小玲唐顺江乔丹朱红艳史雪凤刘彩霞唐旭利李平林李国强
- 南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Eurotium sp.SCSIO F452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对1株南海沉积环境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真菌Eurotiumsp.SCSIO F452的发酵产物进行化学分离,通过NMR、MS等波谱学技术并参阅文献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SRB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菌株SCSIO F452中分离鉴定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isodihydroauroglaucin(1)、flavoglaucin(2)、tetrahydroauro-glaucin(3)、2-(1,1-dimethyl-2-propen-1-yl)-1H-indole-3-carboxaldehyde(4)、neoechinulin A(5)和methyl lino-leate(6)。化合物1-5对4种肿瘤细胞系表现出不同强度的细胞毒活性。结论苯甲醛衍生物1-3是真菌SC-SIO F452的优势代谢产物,细胞毒活性较强,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 王发左黄智史雪凤陈玉婵田新朋李洁章卫民张偲
- 关键词: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细胞毒活性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