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冬梅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植入
  • 3篇植入物
  • 3篇术后
  • 3篇微波
  • 2篇愈合
  • 2篇热损伤
  • 2篇卒中
  • 2篇钛合金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金属植入物
  • 2篇康复
  • 2篇骨折术后
  • 2篇骨折愈合
  • 2篇关节
  • 2篇合金
  • 1篇低通气
  • 1篇低通气综合征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大连大学附属...
  • 6篇大连大学
  • 2篇深圳市龙华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作者

  • 13篇叶冬梅
  • 8篇白跃宏
  • 5篇陈琛
  • 4篇徐义明
  • 3篇付腾飞
  • 3篇冯宪煊
  • 2篇沈梅
  • 2篇王刚
  • 2篇沈梅
  • 2篇张晗
  • 1篇王威
  • 1篇刘虹伟
  • 1篇张素蕊
  • 1篇张红
  • 1篇宋春莉
  • 1篇林紫薇
  • 1篇江澜
  • 1篇袁小林
  • 1篇王亮
  • 1篇邹玉珍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2013中国...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微波电疗法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建骨折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验组各15只),实验组微波治疗30 d,对照组不予治疗,采用X线平片观察第10天及第30天两组大鼠骨折愈合的情况;另取3只SD大鼠分离BMSC体外培养,对照组正常培养,实验组进行0.5 W/cm2微波照射60 min,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两组BMSC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检测两组BMSC中HIF-1、VEGF、FGF、PDGF、IGF-1的表达。结果 X线平片结果表明照射第10天对照组与实验组射线相对密度分别为(0.81±0.10)和(0.94±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第30天两组分别为(0.96±0.12)和(0.99±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对照组距离基线迁移距离(192±15)μm,实验组迁移距离(430±21)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对照组迁移细胞数(68±18)个,实验组迁移细胞数(112±25)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MSC中HIF-1及VEGF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而FGF、PDGF、IGF-1表达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微波可能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而影响骨折愈合。
叶冬梅陈琛沈梅
关键词:微波缺氧诱导因子-1骨折愈合
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建立钳夹压力可量化的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根据不同钳夹压力将大鼠分为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手术暴露坐骨神经,采用止血钳钳夹大鼠的坐骨神经,同时用薄膜型压力传感器测量钳夹压力。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分别测量钳夹前及钳夹30min后大鼠的坐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并测定钳夹后第2天各压力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观察神经纤维组织HE染色变化。结果:压力1N组、2N组、4N组、8N组和16N组钳夹后与钳夹前的坐骨神经CMAP比较,其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5),MNCV均显著下降(P<0.01),MNCV下降值分别占各自正常对照组的25%、51%、69%、67%、94%;各压力组近端波幅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16%、34%、68%、74%、89%。各压力组SFI均显著增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表明神经纤维组织随压力增高出现形态改变。结论:钳夹压力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1N钳夹压力造成坐骨神经中度损伤模型,压力2-16N造成重度损伤模型。
王启文宋春莉沈梅叶冬梅叶冬梅丛林
关键词:坐骨神经损伤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口咽肌训练治疗卒中并发中度梗阻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观察口咽肌训练治疗卒中后中度梗阻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的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法将50例卒中后并发OSA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口咽肌训练,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20 min,对照组则辅以同疗程深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患者睡眠时呼吸及血氧饱和度,采用匹兹堡睡眠治疗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睡眠习惯及睡眠质量,采用斯坦福嗜睡自评量表(SSS)评价患者嗜睡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患者运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能力;采用咽部核磁共振测量患者咽部形态学改变,并将咽部形态学测量结果与训练时长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口咽肌训练可显著改善卒中后伴OSAS患者呼吸紊乱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及鼾声指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缓解日间嗜睡情况;同时还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P〉0.05);MRI测量数据显示,口咽肌训练可明显增加患者软腭后距离,缩短软腭长度(均P〈0.05),并且软腭后距离与训练时长呈正相关,软腭长度与训练时长呈负相关。 结论 口咽肌训练可能通过改善脑卒中并发OSAS患者口咽部形态减轻睡眠呼吸梗阻,从而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望为此类患者康复干预提供一种无创性治疗手段。
叶冬梅陈琛沈梅刘虹伟王亮张素蕊张红李静亚于雯霏王威
关键词:多导睡眠图
金属植入物对高频电疗法热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频率大于100kHz(100000Hz)的正弦交变电流称为高频电流,应用高频电作用于人体达到防治疾病目的方法称高频电疗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炎症、疼痛、损伤等。同时,随着各种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患者体内存在各种人工金属植入物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根据物理学原理由于金属在高频电场中产生的分流效应(shuntingeffect)及感应电流引起金属植入物表面电流密集,而引起金属热积聚,可能导致植入部位组织灼伤。但近年来逐渐有学者提出某些金属植入物的存在对于高频电的实施并不是绝对禁忌,并为此进行了体外、体内实验来加以论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综述,期望对未来高频电治疗领域的拓展有所帮助。
叶冬梅白跃宏
关键词:金属植入物热效应高频电流急慢性炎症物理学原理高频电治疗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病变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DRX9000治疗组、常规牵引对照组及药物治疗组.DRX9000治疗组在低频、中频、高频电疗法...
冯宪煊叶冬梅白跃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肌电图
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联合运动疗法在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骨折后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本的运动康复锻炼,而观察组患者在运动康复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在规定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肘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41.36±3.27)分、运动功能(18.79±1.36)分、稳定性(9.40±0.56)分、日常活动(23.82±1.64)分以及总分(93.37±7.0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37.25±3.88)、(15.68±2.84)、(7.85±0.71)、(19.77±3.18)和(80.55±1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进行固定,可有效缩短肘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叶冬梅陈琛
关键词:运动疗法骨折肘关节疗效
细胞损伤微环境多核巨细胞的形成与分裂观察
2021年
目的观察细胞损伤微环境多核巨细胞(MGC)形成过程,为MGC形成的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巨噬细胞(RAW 264.7)和心肌细胞(HL-1)按照1∶3的比例共培养15 d,实验组不换液不传代、对照组定期换液。观察细胞损伤微环境MGC形成现象,采用活细胞工作站观察MGC形成过程和两种细胞相互作用;采用扫描电镜对细胞融合进行确认。结果细胞损伤微环境中,MGC形成且细胞数量随着停止换液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MGC形成的动态过程;活细胞工作站观察到MGC形成分裂的全过程及染色细胞融合形成MGC;扫描电镜观察到未染色细胞融合形成MGC。结论巨噬细胞与受损心肌细胞融合形成MGC并且能够诱导其分裂增殖。
王佳叶冬梅袁小林
关键词:巨噬细胞心肌细胞多核巨细胞
不同剂量微波治疗对骨折术后钛合金植入物毗邻组织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微波治疗是临床常用的康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温热效应,能够促进治疗部位血液循环,可被用来促进损伤的骨组织恢复。通常,金属植入物被列为微波治疗的禁忌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下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的热损伤情况。方法:将4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植入物组和对照组。植入物组构建新西兰白兔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对骨折模型处给予钛合金内固定系统固定。对照组仅造模。2组在术后3 d开始对白兔股骨中段骨折处行连续30 d的2 450 MHz微波治疗,剂量为20 W或40 W,每天治疗20 min。结果与结论:植入物组和对照组经20 W的微波干预后,植入物毗邻组织温度没有明显上升,且没有出现严重组织热损伤;而经40 W的微波干预后,植入物毗邻组织温度明显上升,且40 W植入物组植入物毗邻组织损伤明显。结果提示低剂量的微波治疗可用于治疗骨折钛合金植入物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
王刚徐义明叶冬梅付腾飞邹玉珍冯宪煊白跃宏
关键词:微波假体和植入物
骨折钛合金内固定术后行微波电疗的安全性及疗效的体内研究
目的:骨折内固定术后易发生骨延迟愈合及骨不愈合,应用物理疗法促进骨折愈合是临床重要治疗方法.而传统理论认为,由于金属具有导磁性及导电性,当组织内有金属物体并处于高频电场作用下,金属物体对电场能量的分布产生的分流作用以及电...
叶冬梅徐义明张晗付腾飞江澜白跃宏
微波促进钛合金内固定骨折术后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钛合金内固定骨折术后微波治疗的安全性及其对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选31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股骨干骨折钛合金植入模型。动物建模术后3 d,取15只模型动物,根据微波照射功率不同分为:20W组、40 W组及60 W组,每组5只。采用实时温度测量方法测定不同剂量各组微波照射时钛合金,钛合金周围肌肉组织及对照侧肌肉组织温度变化,确定动物模型的治疗剂量。将另16只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实验组(连续波型照射),对照组(模拟治疗),每组8只。对兔股骨骨折钛合金植入模型给予30 d治疗剂量的微波照射。采用X线平片射线相对密度定期评价骨折愈合。治疗结束处死动物,观察HE染色及电镜下组织形态,检测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 mRNA及蛋白表达,评价钛合金周围组织热损伤。结果动物模型的治疗剂量为25 W 10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植入物毗邻肌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无明显的形态学变化,两组骨骼肌caspase-3,caspase-9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不显著(均P>0.05)。X线平片结果表明照射第10天两组骨折愈合差异明显(P=0.03),而第30天两组差异不显著(P=0.12)。骨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表明微波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小剂量微波治疗不会对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造成不可逆热损伤且可有效促进钛合金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
叶冬梅陈琛白跃宏沈梅
关键词:内固定物骨折愈合热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