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细胞
  • 2篇药物
  • 2篇增殖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肿瘤药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药
  • 2篇癌细胞
  • 1篇氮芥
  • 1篇对乙酰氨基酚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物作用
  • 1篇乙酰氨基酚
  • 1篇增殖抑制
  • 1篇增殖作用
  • 1篇三嗪
  • 1篇体外
  • 1篇人肝

机构

  • 5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叶子奇
  • 4篇楼宜嘉
  • 3篇陈哲
  • 2篇朱丹雁
  • 2篇俞永平
  • 1篇陈哲
  • 1篇章砚东
  • 1篇史强
  • 1篇丁文波
  • 1篇羊红玉
  • 1篇胡章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化合物合成及抗肿瘤细胞增殖构效关系研究
2010年
目的:评价新型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获得高效抗肿瘤小分子化合物用于后续药物研发。方法:固相合成17个设计作用于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构为4,8-二取代-8,9-二氢吡嗪[2,3-g]喹唑啉-7(6H)-酮的新型系列化合物。采用MTT法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及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加药96 h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化合物7-13和7-14抑制效果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8.10和8.12μmol/L。共有8个化合物对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7-2、7-13和7-17抑制效果最佳,其IC50值分别为2.22、0.57和7.20μmol/L。而对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化合物7-3和7-13具有抑制效果,其IC50值分别为4.20和9.71μmol/L。结论:17个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呈现不同抑制效果,为结构修饰以提高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其中化合物7-13对所测瘤株均具增殖抑制活性,可作为潜在药物用于后续抗肿瘤药物研发。
叶子奇丁文波陈哲章砚东俞永平楼宜嘉
关键词:抗肿瘤药喹唑啉类肿瘤药物作用
结构多样性化合物库内小分子抗肿瘤活性筛选及机制研究
恶性肿瘤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病因学的复杂性和本身产生的耐药性,导致肿瘤药物治疗及其机制阐明的极大难度。因此利用结构多样性的库内化合物作为小分子探针,对多种肿瘤细胞株进行筛选,寻找多靶点作用的活性化合物,可望...
叶子奇
关键词:恶性肿瘤抗肿瘤药物活性筛选增殖抑制
文献传递
2-烃基取代4,6-二氨基-1,3,5-三嗪类衍生物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2-烃基取代4,6-二氨基-1,3,5-三嗪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经研究证实,2-烃基取代4,6-二氨基-1,3,5-三嗪类衍生物对多种癌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作用,特别对人肺癌A549细胞、人白血病K...
胡章陈哲叶子奇羊红玉楼宜嘉俞永平
文献传递
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与人肝癌细胞HepG2 mGST-1修饰激活机制研究
<正>目的:微粒体谷胱甘肽转移酶-1(mGST-1)在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小鼠口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AP),经由 CYP2E1代谢后引起肝脏毒性,并伴随 mGST-1 蛋白二聚体形成而激活。本研究探索过量 A...
叶子奇陈海飞陈哲朱丹雁楼宜嘉
文献传递
大鼠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对苯丁酸氮芥体外致肿瘤细胞毒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基于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HB)激活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1,mGST1)可显著加快催化CHB-GSH结合效应,探讨大鼠mGST1激活对CHB致不同来源肿瘤细胞株毒性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肝脏,制备微粒体,去除胞浆GST的污染,获得纯化mGST1并测其活性。分别设CHB组,CHB+GSH对照组以及CHB+GSH+mGST1组。分别与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培养24h、48h、72h后,以IC50作为细胞损伤指标;作用8h后以JC-1染色评价线粒体膜电位(ΔΨm)改变作为损伤早期指标;作用48h以后以AO/EB染色差异作为细胞核损伤后期指标。结果:在mGST1存在环境下,24h、48h、72h 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IC50均有显著增加。72h CHB+GSH对照组PC-3、K562、HepG2和P388D1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6.13±2.42)μmol/L、(3.77±0.95)μmol/L、(5.36±3.06)μmol/L和(9.42±1.77)μmol/L;CHB+GSH+mGST1组显著高于CHB+GSH对照组,相应IC50(15.01±3.47)μmol/L(P<0.001)、(8.33±1.72)μmol/L(P<0.001),(26.74±5.45)μmol/L(P<0.001)和(16.93±0.85)μmol/L(P<0.001)。并伴有线粒体ΔΨm降低和核损伤减轻,呈明显的时效关系。结论:mGST1在富含GSH溶液中,可显著降低CHB对上述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
陈哲叶子奇史强朱丹雁楼宜嘉
关键词:谷胱甘肽转移酶微粒体肿瘤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