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正旭

作品数:36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脊髓
  • 8篇腰椎
  • 8篇干细胞
  • 7篇少年
  • 7篇青少年
  • 7篇脊柱
  • 6篇蛋白
  • 6篇神经干
  • 6篇神经干细胞
  • 6篇手术
  • 6篇分化
  • 5篇脊髓神经
  • 4篇腰痛
  • 4篇腰椎峡部
  • 4篇腰椎峡部裂
  • 4篇峡部
  • 4篇峡部裂
  • 4篇脊柱侧
  • 3篇诱导分化

机构

  • 34篇第四军医大学...
  • 9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西安近代化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解放军第35...
  • 1篇卫生统计学教...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36篇叶正旭
  • 25篇罗卓荆
  • 6篇黄景辉
  • 6篇王树森
  • 6篇杜俊杰
  • 5篇曹延林
  • 5篇朱锦宇
  • 5篇王宇清
  • 5篇胡学昱
  • 4篇李明全
  • 4篇闫铭
  • 4篇李静
  • 3篇王哲
  • 3篇赵黎
  • 3篇颉强
  • 3篇梁伟
  • 3篇张勇
  • 2篇王瑞
  • 2篇刘继中
  • 2篇吕荣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国病毒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骨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研究BDNF基因转染小鼠脊髓源性N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方法 选取体外培养E14小鼠胚胎脊髓来源NSCs,构建整合有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NSCs,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确定NSCs的分化比例。结果 转染后诱导分化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分化,48h后转染细胞大部分贴壁。BDNF转染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较未转染NSC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转染NSCs可促进细胞分化,且分化多为神经元方向。
曹延林靳安民张辉朱立新叶正旭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细胞分化转染
胚胎小鼠脊髓源性与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特点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小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发育时期上的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d小鼠的胎鼠的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的异同点。结果从胎鼠的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8.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 vs 539.2±1.2;25.2±1.3vs 18.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的区别,证实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叶正旭曹延林黄景辉闫铭梁伟杨旻罗卓荆
关键词:纹状体脊髓神经干细胞
Micro-RNA-363-5p通过调控DCLK1在适量电刺激促进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突起生长中发挥作用
目的:周围神经缺损常导致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长节段周围神经缺损的损伤修复是临床上的难题。促进损伤离断轴突的再生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
权鑫黄景辉叶正旭罗卓荆
关键词:MICRORNA电刺激神经元轴突生长
脊髓爆震伤后早期治疗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脊髓爆震伤后早期采用不同药物干预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影响。[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地塞米松实验纽(B组,n=12)、甲强龙实验组(C组,n=12),每组家兔均采用0.9 g单质金属炸药黑索金(cyc lotrim ethylene trin itram ine)进行爆震,伤后各组分别给予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及甲强龙,于伤后6 h、24 h 2个时间点取材,在光镜下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和数量的改变。[结果]发现爆震伤后6 h脊髓运动神经元出现可逆性改变,伤后24 h脊髓死亡运动神经元显著增加,伤后早期给予地塞米松及甲强龙治疗后,死亡神经元的数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B、C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脊髓爆震伤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甲强龙在早期脊髓爆震伤中的疗效与地塞米松相比没有优势。
于杰罗卓荆张雪非徐新智吕荣陈良为耿丹叶正旭
关键词:药物神经元形态学
纳米银-胶原蛋白-明胶支架材料对兔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探讨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明胶支架材料通过静电吸附层黏连蛋白对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制备纳米银-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作为实验组,以不含纳米银的胶原蛋白支架为对照组.将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将实验组材料和对照组材料分别与层黏连蛋白复合后分组修复兔坐骨神经10 mm缺损.术后30 d通过电生理学、形态学观察和荧光金逆行示踪实验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层黏连蛋白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均匀地贴附在实验组支架内表面.兔坐骨神经桥接术后30 d,甲苯胺蓝及透射电镜显示实验组在再生神经纤维数量、神经髓鞘厚度以及被荧光金逆行标记的神经元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电生理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坐骨神经电位波幅分别为(0.70±0.44)、(0.58±0.37)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2);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40.7±2.1)、(36.6±4.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31).结论 纳米银-胶原蛋白-明胶通过静电引力对层黏连蛋白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而吸附层黏连蛋白的纳米银-胶原蛋白-明胶支架对成年兔坐骨神经10 mm缺损具有较快的修复作用.
丁坦郑岩叶正旭胡学昱罗卓荆
关键词:纳米复合物胶原明胶层黏连蛋白
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性腰痛的手术治疗
目的腰椎崩裂、峡部不连多见于腰4或5椎体,双侧椎弓崩裂可造成椎体滑脱,也是导致青少年顽固性腰痛的常见、重要原因。青少年椎弓崩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于如何治疗青少年的腰椎椎弓峡部裂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11例采用前、中...
罗卓荆李明全杜俊杰朱锦宇刘继中王树森叶正旭
文献传递
支具治疗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支具治疗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畸形变化情况并分析侧凸畸形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5例接受支具治疗的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在随访期间连续测量记录患者的Cobb角、侧凸类型、月经初潮与否、坐高、站高、Risser分级、顶椎旋转度等。分析初诊时和末次随访时侧凸变化情况,并从上述多项参数中筛选引起侧凸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1个月。初诊年龄10~16岁,平均13.7岁。末次随访时17例(26.15%)患者侧凸进展超过5°,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的患者,侧凸明显进展的百分率较高(P<0.05)。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年身高增长>30mm的患者,是侧凸进展到5°以上的危险因素。结论:初诊时原发弯Cobb角值,顶椎旋转度及身高增长速度是预测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的重要因素,借助Risser分级预测侧凸进展并不可靠,初始原发弯Cobb角>35°、顶椎旋转度≥Ⅲ度、年身高增长>30mm的患者,侧凸进展的危险性较高。
张勇赵黎马真胜保宏翔颉强叶正旭孙效棠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矫形外科
原子力显微镜下观察急性压力损伤后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结构变化
2012年
目的:利用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体外机械压力损伤模型,探计单纯机械压力因素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效应,尤其是细胞膜骨架蛋白的变化情况。方法:新生SD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利用多功能全自动细胞压力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0820030390.7),将培养细胞分为A、B、C、D四组,其中A组为未施加机械压力损伤的对照组,B、C、D组分别给予0.3mPa、0.5mPa.、0.7mPa的压力损伤10min,每组观察细胞爬片6个,于加压后培养8h取细胞爬片固定,送原子力显微镜检测,观察神经元细胞的细胞膜骨架蛋白纳米级变化情况,获取并分析胞膜表面颗粒高度分布数据及原子力显微镜图片。结果:对照组细胞膜表面平滑,无明显粗糙颗粒;0.3mPa组细胞膜表面颗粒突起较对照组增多,膜颗粒总体高度增加,局部变粗糙,胞膜上蛋白高度分布直方图峰值右移;0.5mPa组较0.3mPa组胞膜粗糙度更加明显;0.7mPa组膜表面蛋白颗粒总体高度较0.3mPa及0.5mPa组降低,粗糙颗粒减少,但出现胞膜骨架蛋白解聚与构像变化,胞膜出现孔道样改变。胞膜颗粒高度分布峰值、分布宽度及最高颗粒值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压力损伤各组间及损伤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机械压力损伤因素可引起细胞膜骨架蛋白变化和表面颗粒高度变化,为压力损伤的细胞保护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权鑫叶正旭王宇清罗卓荆
关键词:脊髓损伤原子力显微镜神经元细胞细胞培养
大鼠水下可控性脊髓爆震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摸索爆炸冲击波导致脊髓损伤的超压范围,建立实验室条件下脊髓爆震伤模型,探讨脊髓爆震伤的致伤特点。方法采用10 g的单质锰炸药(RDX)为水下爆源,随机取18只大鼠,通过手术将脊髓暴露后,将大鼠固定于封水仓内,仅椎板切除段脊髓外露于冲击波作用之下,最后按照冲击波到达脊髓表面的超压峰值为10、5、3 MPa分为3组致伤,同时检测冲击波的正压作用时间。另将12只大鼠随机分为致伤组和对照组,致伤组大鼠按照已选定的冲击波超压强度下爆炸致伤,观察伤后全身及脊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水下爆炸距离0.3、0.8、1.5 m测得的冲击波超压峰值分别为10、5、3 MPa,冲击波超压峰值为3 MPa时可造成大鼠双后肢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延长1.0 ms或波幅下降50%,而不致大鼠死亡。病理学显示脊髓内可见大量散在的出血坏死灶。结论水下爆炸冲击波超压峰值为3 MPa时,能够建立大鼠开放式可控性脊髓爆震伤模型。
郭大兴王宇清叶正旭罗卓荊王建灵兰丽锋
云南白药胶囊影响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06年
目的评价云南白药胶囊在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的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197例患者随机接受云南白药胶囊500 mg或安慰剂治疗,每日4次,共5 d。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云南白药组术中失血量350 ml±190 ml,安慰剂组术中失血量443 ml±266 ml(P<0.05)。术后引流量及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可以明显减少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手术中的失血量,安全有效。
潘胜发孙宇李锋李光辉金大地张忠民罗卓荆叶正旭胡建华邱贵兴
关键词:手术期间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