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国庆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缺血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治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再灌流
  • 1篇再灌流损伤
  • 1篇造影
  • 1篇区域动脉
  • 1篇区域动脉灌注
  • 1篇区域动脉灌注...
  • 1篇缺血性疾病
  • 1篇缺血预处理
  • 1篇重症
  • 1篇重症急性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大连市第二人...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3篇吕国庆
  • 3篇刘秉义
  • 2篇丁田贵
  • 2篇张英
  • 1篇辛斌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胃肠外科...

年份

  • 2篇2001
  • 1篇200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PO、TNF-α、ET、NO的影响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中的中性粒细胞和某些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脏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①正常对照组 ,②缺血再灌注对照组 ,③预处理组。②、③组均在 60min再灌注完成后取血及肝组织标本 ,检测血清AST、ALT、LDH、NO、ET 1、TNF α、及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 (MPO)活性和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预处理组与再灌注对照组比较 ,肝功明显改善 ,NO含量升高 ,ET 1、TNF α浓度和MPO活性明显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可能与提高内源性NO水平、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肝脏中的渗出和聚集、抑制ET 1、TNF α的合成有关。
吕国庆刘秉义丁田贵张英
关键词:再灌流损伤肝缺血缺血预处理MPOETNO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误诊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误诊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65~1999年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20例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经病理证实。初诊时多因表现为急腹症、症状与体症不符和缺乏特异性检查而误诊。1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治愈, 8例死亡;另1例因误诊时间过长,未能及时手术,终导致死亡。结论该病少见,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选择性动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是较敏感的检查,对诊断有积极作用。早期适当范围切除坏死肠段和术后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吕国庆刘秉义张英
关键词:急性误诊动脉造影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寻求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途径。方法 复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模型 ,随机分组后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开口处 ,分别给予善得定、改善微循环药物及两种药物联合持续动脉灌注 ,观察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淀粉酶、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模型建立 6h后 (对照组 )血清淀粉酶、肝功能有指标明显升 ,胰腺水肿、渗出并有大片出血、坏死 ,肝脏淤血肿胀。各治疗组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其中联合用药组疗效最佳。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 ,对防止肝功能障碍有重要作用 ,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
丁田贵辛斌吕国庆刘秉义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区域动脉灌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