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波
- 作品数:108 被引量:4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IL-4R拮抗剂以及产生所述IL-4R拮抗剂的微生物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I)所示的新型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的拮抗剂,以及含有所述拮抗剂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白细胞介素4受体(IL-4R)的拮抗剂用于制备治疗哮喘或肿瘤的药物的用途。本发明也涉及产生式(I)所...
- 李元吴剑波王柯郭连宏张洋
- 文献传递
- 314例别嘌呤醇药疹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国人因别嘌呤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别嘌呤醇and药疹and临床分析"为关键词,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别嘌呤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15项临床研究中的31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236例,女7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8.65岁,平均潜伏期为29.70d。别嘌呤醇药疹中,重症药疹的发生率为52.61%,以剥脱性皮炎型发生率为最高。临床表现中发热发生率为81.52%,血白细胞数目异常占51.81%,肝功能损害占57.38%,肾功能损害占47.13%。别嘌呤醇药疹的治愈率为84.42%,病死率为6.52%。最常见的死因是肾功能衰竭,占47.83%;其次是各种感染,占34.78%。平均住院时间为32.61d。结论我国别嘌呤醇药疹的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多见,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潜伏期长,重症比例大,病程及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 陶斯静吴剑波张松松张帆
- 关键词:别嘌呤醇药疹
- 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确定雌激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检测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脂质过氧化代谢终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染色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 associated-β-galactosidae,SA-β-gal)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衰老率的变化。结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10^(-6)mol/L和10^(-7)mol/L雌激素组成纤维细胞数为0.486±0.012和0.475±0.013,高于对照组的0.409±0.013(Ps<0.05)。上清液中MDA含量为(0.208±0.117)nmol/mL和(0.138±0.205)nmol/mL,低于对照组的(0.255±0.110)nmol/mL(Ps<0.05)。SOD浓度为(22.245±1.924)U/mL和(23.547±1.637)U/mL,高于对照组的(18.606±1.803)U/mL(Ps<0.05)。SA-β-gal阳性细胞数为(19.17±0.98/300)个和(22.17±2.27/300)个,低于对照组的(32.00±1.57/300)个(Ps<0.05)。结论:低浓度雌激素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抑制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
- 盛晚香王润和袁春蓉吴剑波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雌激素超氧化物歧化酶
- 湖北省某工地工人及周边居民艾滋病干预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为以后对流动人口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襄阳市某地区施工基地的工人及周边居民开展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态度变化情况,通过卡方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干预前66.87%,干预后的80.27%)、传播途径(干预前43.40%,干预后59.64%)等方面,同时改变了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例如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居的比率(干预前的49.69%,干预后68.22%)等,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减少了危险行为的发生。
- 盛晚香吴剑波胡青梅桂希恩吕涛缪泽群郑楷平
- 关键词:艾滋病干预知晓率
- 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3
- 2001年
- 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 ,随着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 ,多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多糖在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凝血、抗炎、抗衰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 ,所以多糖也逐渐成为当今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由于多糖结构的复杂性 ,多糖的构效关系研究并不完善 ,要真正彻底研究多糖的活性作用 ,还需要化学、生物学、药学以及药理学工作者的密切合作。
- 王蓉吴剑波
- 关键词:多糖生物活性抗肿瘤活性抗病毒活性降血糖活性
- 西司他丁的合成被引量:24
- 1994年
- 以2,2-二乙氧基乙酸乙酯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7-溴-2-氧代庚酸(2),收率47.8%;以2,2-二甲基-1,3-丙二醇为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S)-2,2-二甲基环丙烷甲酰胺(3),收率6.5%。2与3经加成、脱水形成丙烯酸结构(4),再连接半胱氨酸得西司他丁,收率19.7%。
- 徐晓莉王海山吴剑波张致平刘浚
- 关键词:西司他丁
- 泛发丘疹型环状肉芽肿1例
- 李婵婵姚小敏吴剑波梁嫔刘琴
- 小单孢菌C5308脂溶性活性成分B的分离和结构鉴别被引量:3
- 2000年
- 本文以“平行菌法”结合“精原细胞法”作为筛选模型 ,对小单孢菌 C5 30 8发酵液脂溶部分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 C5 30 8- B和 C5 30 8- C两个化合物。通过 UV、IR、MS、1 H- NMR、1 3C- NMR及 HMBC等光谱分析 ,确定 C5 30 8- B为 Dynemicin H。 C5 30 8-
- 杜康平王静姜蓉李宝义吴剑波
- 密码优化的HPV11晚期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检测密码优化的HPV晚期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对HPV11晚期基因进行密码优化,然后将其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质粒上。通过瞬时转染,将hL1、hL1+hL2、h(L1+L2)质粒分别导入宿主293T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V11衣壳蛋白的存在。结果:293T.hL1细胞爬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可见部分细胞呈棕黄着色,293T.(hLI+hL2)细胞及293T.h(L1+L2)细胞爬片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可见大量细胞均呈棕黄着色,不含HPV11晚期基因的对照组293T.EGFPC1细胞衣壳抗原免疫组化未见阳性着色。结论:经过密码优化的HPV11晚期基因可产生高表达的衣壳蛋白。
- 袁春蓉吴剑波盛晚香严月华
- 关键词:HPV11晚期基因转染
- 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评价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封包联合持续加压法治疗婴儿深部或者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70例深部或者混合型血管瘤婴儿入组并最终完成研究。其中34例接受噻吗洛尔滴眼液封包治疗(封包治疗组),36例患儿接受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联合局部加压治疗(联合治疗组)。封包治疗法每晚进行,每次封包8~10 h。联合治疗法是噻吗洛尔封包治疗的同时进行持续加压治疗,每次包8~10 h。治疗2、6和12个月进行评估,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封包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瘤体平均深度分别为(5.28±1.21)mm和(4.90±1.04)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171);治疗2个月后,封包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瘤体深度为(4.31±1.33)mm和(3.10±0.90)mm,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均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平均深度为(2.98±1.03)mm和(1.34±0.60)mm,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明显变薄(均P<0.01);治疗2个月、6个月时联合治疗组的瘤体深度较封包治疗组明显变薄(均P<0.05)。治疗前封包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瘤体平均面积分别为(7.18±2.85)mm^(2)和(7.13±2.25)m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148)。治疗2个月后,封包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瘤体面积为(5.86±2.85)mm^(2)和(5.24±1.72)mm^(2),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均P<0.01),治疗6个月后两组瘤体面积为(4.39±2.38)mm^(2)和(2.75±1.18)mm^(2),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时明显变小(均P<0.05);治疗2、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瘤体面积较封包治疗组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03)。治疗12个月时,封包治疗组治愈率为50.0%,而联合治疗组为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间加压联合封包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混合型或者深部血管瘤疗效确切,且经济、方便。
- 钱革郭武吴邓婷季江刘涛吴剑波
- 关键词:血管瘤婴儿噻吗洛尔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