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篇行政
  • 1篇行政立法
  • 1篇亚运会
  • 1篇阳光
  • 1篇医疗纠纷
  • 1篇条例
  • 1篇主场馆
  • 1篇资质
  • 1篇资质管理
  • 1篇急诊
  • 1篇急诊医疗
  • 1篇急诊医疗服务
  • 1篇场馆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卫生部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篇吴培林
  • 1篇马戈
  • 1篇许永安
  • 1篇潘胜东
  • 1篇朱苏南
  • 1篇冯佳
  • 1篇徐善祥
  • 1篇高原

传媒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医学与法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构建与实践
2024年
目的阐明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方案及其实践效果。方法对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医疗保障运行体系、标准化培训与保障流程、亚运智能急救保障系统等)进行描述,并通过高仿真模拟演练验证主场馆医疗保障的运行效果(团队运行模式与演练反应时间);最终通过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医疗服务效果(数量、病种、转运等)验证该保障方案可行性与效能。结果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团队包含管理团队与运行团队,其中44名医护人员(22名医生、22名护士)组成运行团队主体;并布置到16个保障位点,保障位点位配备16名志愿者用于辅助医疗人员完成患者急症识别与转运。此外,在观众医疗区的网格化区域内总共设置300名医疗观察员,用于满足观众突发急症的快速识别、干预、与保障点位医疗团队协作诊疗。网格化立体覆盖的医疗保障人员可以实现在接到任何保障需求后均能2 min内到达患者所在区域、8 min转运到救护车待命点、10~20 min内将患者转运至医疗保障定点医院。亚运会和亚残会期间保障团队共接诊患者3742人次,场馆区内点位与医务室转诊9人次,完成场馆区—医疗定点医院间转诊83人次。结论亚运会主场馆医疗保障实施方案为亚运会、亚残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良好医疗保障;为国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许永安朱苏南冯佳杨旻婓吴培林李俊毅管伟华徐善祥
关键词:亚运会急诊医疗服务
实行“阳光资质” 提高医疗安全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医疗纠纷原因75%以上为术后并发症,导致患者医疗费增加,甚至病情恶化。外科手术作为一种侵入性有创的治疗手段,手术技术是否成熟直接影响手术工作质量,进而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是生命[1]。我们将医生的手术及操作纳入医疗资质考核。正确、合理评估一个医生医疗资质,对医疗安全至关重要。我们在梳理从业医疗资质、重建授权机制后,创建医疗资质管理系统,实现资质的实时查询,实现医疗资质的"阳光化",医生的每项手术、操作资质都要通过考核才能取得,定期对医生的资质进行评估更新,根据医生授权资质项目及实际开展的情况(操作的例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实行动态调整,提高医疗安全。
吴培林马戈潘胜东
关键词:资质管理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解读被引量:7
2019年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以行政立法的方式,明确规定了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从国家层面统一界定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相关路径,弥补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各省市现行医疗纠纷处理相关法规的不足,完善了纠纷风险分担机制、新闻媒体职责、医疗质量安全、医疗服务关键环节和领域的风险防控、医患沟通机制、纠纷处理途径、医疗机构告知义务、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等相关内容。
高原吴培林胡雯
关键词:医疗纠纷行政立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