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伯
- 作品数:82 被引量:68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美国与变化中的亚太地区秩序” 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内对台政策走向
- 2005年
- 分析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内的对台政策,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与第一任期内不同,那时在强烈的亲台情绪和"反克林顿"政治的支配下,对台政策呈现较强的调整态势,而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则是对自己第一任期内的对台政策的继承,因此政策的连续性较强;其次。
- 吴心伯
- 关键词:布什政府对台政策台海局势台海形势
- 大趋势与小周期作用下的中美关系被引量:2
- 2024年
- 当下中美关系的演变既受到大趋势的影响,又受到小周期的作用。从2023下半年开始,中美关系进入一个以加强对话与交流、谋求稳定与缓和为特征的小周期。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出现小幅调整,加强接触和交往,在经贸问题上采取较为务实的态度,调整对华政策定位;中国对美政策在坚持斗争的同时,也根据形势变化引导与塑造美国对华政策。旧金山元首会晤对推动两国关系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目标,并在管控分歧的基础上推动合作重返双边关系议程,有助于界定中美博弈的边界。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取决于美国能否务实确定其对华政策的目标,及在经贸与安全领域对华竞争的合理边界。中国处理对美关系,既要立足大趋势,又要用好小周期。
- 吴心伯
- 关键词:美国对华政策
- 论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走向被引量:1
- 2006年
-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亚太安全战略一直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调整的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二是美国决策者对美国在该地区政策目标的变化。克林顿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调整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其出发点在于适应冷战后变化的地区安全环境。
- 吴心伯
- 关键词:小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秩序观布热津斯基米尔斯海默
- 论亚太大变局被引量:28
- 2017年
- 近年来,亚太地区进入了以相关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和地区战略调整为主要特征的格局大变革时期。作者从环境变化、力量变化、趋势变化和秩序变化四个方面分析这一格局变动。在环境变化方面,亚太地理范围的扩大和行为体的增加、行为体之间互动方式的变化,使得亚太格局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多元复合结构"特征。在力量变化方面,中美、中日力量对比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日本从长期重视经济力量的作用转为愈来愈重视发挥安全力量的作用,而美国则从长期倚重安全牌转向更加重视经济牌。在趋势变化上,一方面,未来亚太地缘政治变化的关键取决于中美战略互动,而与中美战略冲突的可能性相比,中美走向战略妥协的可能性更大;另一方面,未来十年亚太地缘经济格局走向部分整合的可能性较高。就长期趋势来说,地缘政治变化将是温和的,而地缘经济演变将是强劲的,后者会更多地影响前者。在秩序变化方面,驱动亚太秩序演变的经济逻辑将进一步强化,霸权秩序的成分会进一步下降,秩序结构更加平面化,平等性上升,合作性增强,与地区格局的变化相适应,亚太秩序将呈现为多元复合的地区共同体形态。
- 吴心伯
- 中美权力转移的第三种方式被引量:5
- 2019年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内容很多,我个人认为,其主线是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所有的情节里面最核心的就是这个关系。我们看到历史上的权力转移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转移,就是新的崛起大国取代旧的霸权国家,比如,19世纪末,美国取代英国。第二种是不成功的转移,比如,一战前德国挑战英国失败。今天,中美之间的权力转移会是哪一种形态?我的判断是它会创造第三种形态,叫不完全的权力转移。不是完全成功,也不是完全失败,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围绕这个命题讲三个方面。第一,权力转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是这个权力转移的有限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这样有限性的权力转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 吴心伯
- 关键词:权力转移
- 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如何重塑对华政策被引量:20
- 2022年
- 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经历重要变化的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正在全方位塑造其对华政策。在政治理念层面,美国民粹主义扭转对华政策价值取向,改变对中国的身份界定,塑造消极的对华政策政治与社会环境。在政治结构层面,随着共和、民主两党热衷于拥抱本土化势力而排斥全球化势力,倡导并实施越来越强硬的对华政策,美国社会中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力量日趋式微和边缘化。在政治过程层面,对华政策成为国内政治的抓手和两党博弈的筹码,对华行为趋向极端化,越来越具有对抗性和冒险性。鉴于美国对华政策愈来愈受其国内政治的驱动,中国要善于利用利益、力量以及国际制度与规范,从外部塑造美国的对华行为。
- 吴心伯
- 关键词:美国外交国内政治政治理念政治结构政治过程
- 从奥巴马的弱势看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 2014年
- 我想谈的是从奥巴马的弱势看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在当今国际社会强势领导人不断涌现的时候,美国的奥巴马总统却处于空前弱势地位。从一个明星般的总统快速“变身”为弱势总统,撇开奥巴马本人的理念和性格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原因不谈,这种弱势反映了美国面临的外部挑战的复杂性和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美国面临的外部挑战的复杂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吴心伯
- 关键词:伊斯兰世界国际社会布热津斯基阿富汗战争
- 解决完挨打、挨饿,如何解决挨骂?被引量:1
- 2013年
- 怎么算,中国都是核心成员
美国是怎么成为大国的?二战以后.成立了联合国.美国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把几个盟友拉了进去。他又搞了一系列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他通过这些来对世界的政治、经济、安全发挥影响。可以说美国通过国际制度来控制整个世界。中国也要考虑在国际体系层面搞点制度建设.给自己搭建更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第一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第二影响今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 吴心伯
- 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经济贸易总协定金融组织游戏规则
- 竞争导向的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转型被引量:42
- 2019年
- 特朗普政府全面开展对华竞争,谋求在高新技术和国防产业链上与中国脱钩,对中国机构和个人在美国的活动施加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在经济、安全、外交等领域对华施压。上述政策造成两国关系氛围恶化,战略互信受损,结构性矛盾突出,中美关系从合作与竞争并存模式转向竞争主导型模式,双边关系缩水,在多边机制中的分歧和摩擦加剧。展望未来,中美关系在短期内依然形势严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从长远看来,中美关系走向存在多种可能,其一方面取决于美国内部各派的博弈,另一方面更取决于中国的应对。塑造推进务实合作和建设性竞争、有效管控风险、防范重大冲突的中美关系,仍是中国对美外交的基本方向。
- 吴心伯
- 关键词:美国对华政策
- 2001:变动中的亚太
- 2002年
- 回眸2001年的亚太地区形势,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本地区三个大国——中国、日本和美国所呈现的不同发展态势,以及这些态势对地区政治、经济与安全格局的重大影响;二是中美、中日关系的起伏,这里既有规律性因素的作用,又有新的不确定因素出现;三是地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地缘经济因素的突出,以及经济关系对国家间政治与安全关系的影响。
- 吴心伯
- 关键词:地缘经济经济关系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