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振森

作品数:590 被引量:2,090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1篇期刊文章
  • 118篇会议论文
  • 4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1篇电子电信
  • 196篇理学
  • 102篇天文地球
  • 92篇机械工程
  • 17篇文化科学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兵器科学与技...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2篇散射
  • 97篇电磁
  • 79篇电磁散射
  • 62篇雷达
  • 62篇光散射
  • 52篇激光
  • 45篇电离层
  • 35篇光学
  • 30篇反演
  • 27篇双向反射分布...
  • 26篇高斯波束
  • 23篇散射特性
  • 22篇湍流大气
  • 21篇杂波
  • 20篇教学
  • 17篇海杂波
  • 16篇电波传播
  • 15篇统计特性
  • 14篇等离子体
  • 14篇蒸发波导

机构

  • 579篇西安电子科技...
  • 85篇中国电子科技...
  • 33篇中国电波传播...
  • 26篇西安工业大学
  • 26篇咸阳师范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3篇陕西理工大学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 8篇中国极地研究...
  • 7篇西北核技术研...
  • 6篇电子科技大学
  • 5篇西北大学
  • 4篇西安工程大学
  • 4篇烟台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西安机电信息...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西安邮电学院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88篇吴振森
  • 75篇郭立新
  • 38篇曹运华
  • 37篇赵振维
  • 35篇白璐
  • 32篇李海英
  • 30篇吴健
  • 28篇王明军
  • 23篇李艳辉
  • 22篇徐彬
  • 20篇张民
  • 16篇巩蕾
  • 16篇武颖丽
  • 15篇张耿
  • 15篇林乐科
  • 14篇李正军
  • 14篇李应乐
  • 14篇李清亮
  • 13篇李平舟
  • 13篇杨瑞科

传媒

  • 88篇电波科学学报
  • 40篇物理学报
  • 37篇光学学报
  • 28篇西安电子科技...
  • 21篇红外与激光工...
  • 20篇电子学报
  • 14篇中国激光
  • 12篇电子与信息学...
  • 12篇空间科学学报
  • 1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光子学报
  • 10篇第八届全国电...
  • 8篇强激光与粒子...
  • 8篇第九届全国电...
  • 7篇应用光学
  • 7篇第十届全国电...
  • 7篇第十二届全国...
  • 6篇光散射学报
  • 6篇微波学报
  • 5篇系统工程与电...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6篇2017
  • 27篇2016
  • 21篇2015
  • 28篇2014
  • 44篇2013
  • 31篇2012
  • 39篇2011
  • 37篇2010
  • 48篇2009
  • 48篇2008
  • 37篇2007
  • 19篇2006
  • 14篇2005
5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段地表双站电磁散射系数的统计工程模型的建立方法
一种微波段地表双站电磁散射系数的统计工程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的步骤为:利用多频段雷达后向电磁散射实测数据,结合改进的积分方程电磁模型和地表等效参数对地表双站散射系数进行预测;根据地表面散射类型,建立了多参数双站电磁散射系...
吴振森张元元曹运华
文献传递
任意形状凸粗糙物体高斯光束相干散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研究了任意形状凸粗糙物体对高斯光束的相干散射特性。由平面波谱展开法推导出粗糙面高斯波束散射场表达式,并根据物理光学近似和稳相法原理得到相干散射截面的理论公式。与平面波解不同的是,在公式中引入了波束因子这一表征波束作用的重要参量,该参量与束腰半径、束腰中心与物体中心距离和物体照射面积以及入射、散射方向有关。最后数值计算了1.06μm激光波束对粗糙球的散射,分析了波束因子,介电常量和极化状态对红外激光相干散射截面的影响,重点讨论了波束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当波束半径远大于物体尺寸时,波束入射的结果可退化到平面波情况。
陈辉吴振森白璐
关键词:物理光学散射粗糙面
分形粗糙海面高斯波束散射特性模拟被引量:13
2005年
利用波束模拟法研究了高斯波束入射下一维分形粗糙海面的电磁散射 .通过与传统的矩量法计算进行比较 ,避免了矩量法在数值计算时因计算机内存限制而遇到的困难 ,分析了波束模拟法处理粗糙面散射问题的有效性 ,讨论了计算精度与子波束数目、极化特性和分维的关系 .
郭立新徐燕吴振森
关键词:电磁散射矩量法
目标对复杂背景辐射的光散射被引量:8
2002年
利用电磁辐射和散射理论 ,讨论了目标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利用Lowtran7大气传输模型计算大气背景辐射 ,通过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将背景入射光照度和目标散射亮度结合起来 ,推导了粗糙面对复杂背景辐射光散射强度空间分布表达式 ,讨论了散射的相干和非相干分量 ,完成了目标对阳光、大气背景辐射的光散射的光谱分布和空间强度分布的计算 ,对于粗糙朗伯面将公式进行了简化 .
吴振森刘安安
关键词: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光散射粗糙面
太赫兹波段信号在雾中的传输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太赫兹(THz)波提供的通信带宽和容量远大于毫米波。与可见光和红外光相比,THz脉冲的波长较长,在随机介质中传播时,不但会发生时域和空域的形变,介质中的粒子还会对入射波发生散射,这些都会使得脉冲信号发生衰减。根据Mie理论与随机离散分布粒子的波传播与散射理论,计算了THz波信号入射下雾滴粒子的消光系数,分析了不同THz波波长下,雾滴粒子消光系数随粒子尺寸的变化。结合雾滴粒子谱分布,考虑粒子群的平均体系散射特性,得到了不同波长下的平均反照率与相函数。最后分析了THz波段信号在不同能见度雾中的传输特性。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雾对THz波产生的吸收和衰减不容忽视,不同THz信号的水的折射率虚部的变化严重影响了THz信号在雾中的传输。
王蓉蓉吴振森张艳艳王明军
关键词:太赫兹MIE理论
14.1 GHz海上微波超视距传播衰落斜率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传输损耗衰落斜率特性的研究对于对流层微波超视距传播系统的抗衰落设计和评估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在我国黄渤海区域进行的一次14.1 GHz微波超视距传播试验,结合散射抛物方程,高级折射效应预报系统(Advanced Refractive Effects Predicition System,AREPS)以及当地的气象数据分析了其衰落损耗数据的可用性;重点研究了其衰落斜率特性,根据其衰落斜率特性分析了电磁波通过波导、超折射、对流层散射三种环境及其共同作用进行超视距传播时信号的稳定性.
李磊吴振森林乐科卢昌胜张利军王红光
关键词:微波超视距大气波导超折射对流层散射
关于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
认为大学生能力的某些缺陷,与大学入学教育某些环节缺失有关,笔者就大学生入学教育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这些建议对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和指导大学生全程把握大学生活具有参考意义.
弓树宏魏兵郭立新吴振森李平舟
关键词:入学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基尔霍夫近似下激光散射回波计算
本发明提供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基尔霍夫近似下激光散射回波计算,属于粗糙目标激光散射回波分析与检查技术领域,该基于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基尔霍夫近似下激光散射回波计算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二维粗糙面建模;步骤S2:计算二维粗糙...
薛积禹吴振森曹运华李艳辉
文献传递
双自由基CH燃烧反应机理的研究
2007年
应用量子理论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双自由基CH(X2Π)与O2(X3∑g-)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在B3PW91/6-31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并计算了零点能和过渡态的虚频率.并由B3PW91/6-311G**给出了各物种的总能量.计算表明,反应物中自由基CH与O2反应主要在二重态势能面上进行,CH中的C原子可以插在O2分子中两个氧原子中间形成中间体1(2HCO2),中间体1(2HCO2)可以经过不同的反应通道形成不同的产物P1(1CO2+2H)和P2(1CO+2OH),各反应通道的反应热的计算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王建坤吴振森梁燕萍
关键词:从头算反应机理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f_0F_2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并考虑太阳和地磁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提前5h预报中国地区电离层临界频率f_0F_2的方法.网络输入包括时间、季节、地理纬度、太阳天顶角、最近一天的12个观测值(F_(-23),F_(-22),F_(-21),F_(-20),F_(-19),F_(-18),F_(-5),F_(-4),F_(-3),F_(-2),F_(-1),F_0)和前30天滑动平均值(A_(-24),A_(-23),A_(-22),A_(-4),A_(-3),A_(-2),A_(-1),A_0),网络输出分别为未来5h的f_0F_2值F_(+1),F_(+2),F_(+3),F_(+4),F_(+5).选取乌鲁木齐、长春、重庆和广州站1958—1968年间的数据训练网络,利用中国9个电离层站的历史数据检验网络,根据均方根误差衡量网络性能的好坏.结果表明。
陈春吴振森孙树计丁宗华许正文班盼盼
关键词:电离层神经网络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