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塞
  • 5篇梗塞
  • 3篇药物疗法
  • 3篇症状
  • 3篇栓塞
  • 3篇疗法
  • 3篇脑栓塞
  • 3篇TCD
  • 2篇眩晕
  • 2篇血性
  • 2篇首发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眩晕
  • 2篇椎基底
  • 2篇椎基底动脉
  • 2篇椎基底动脉缺...
  • 2篇椎基底动脉缺...
  • 2篇小剂量
  • 2篇疗效

机构

  • 12篇常州市第二人...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苏省连云港...

作者

  • 15篇吴松寒
  • 9篇强丽娟
  • 8篇钱传忠
  • 5篇林菊香
  • 2篇恽文伟
  • 2篇李普蕾
  • 2篇刘向远
  • 2篇高苹
  • 1篇倪新初
  • 1篇董选
  • 1篇徐龙宝
  • 1篇梅今
  • 1篇杨静婷
  • 1篇高静宇
  • 1篇蒋琴娴
  • 1篇邓民斌
  • 1篇庄秀芳
  • 1篇刘芳

传媒

  • 6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镇江医学院学...
  • 2篇江苏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苏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典型偏头痛发作期TCD研究被引量:8
1995年
典型偏头痛发作期TCD研究强丽娟,吴松寒,林菊香,钱传忠偏头痛是神经科门诊中的常见病,患者主观症状严重,客观体征少见,辅助检查(EEG、CT、MRI、CAG等)不能提供满意的阳性结果。近年来采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可直接取得颅内动脉血流动态的信息...
强丽娟吴松寒林菊香钱传忠
关键词:偏头痛发作期超声波
268例老年脑血管病特点分析
1994年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其发生的频度、类型及预后均有新的变化。为了探讨老年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和治疗率,本文就1987~1990年期间60岁以上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人268例作一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60岁以下的患者148例进行比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416例,其中脑出血178例,脑梗塞238例,均经脑CT证实。男213例,女203例。>60岁以上者268例,其中脑出血97例(男48例,女49例)。
吴松寒杨静婷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老年人症状病例分析
脑脊液细胞学对原发性脑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
1994年
鉴于CT扫描对原发性脑出血诊断准确率可达100%,本文拟对经CT确诊的原发性脑出血病例进行脑脊液细胞学分析,并与脑梗塞比较,以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原发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吴松寒张俊元
关键词:脑出血脑脊液细胞诊断原发性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与腔隙性脑梗塞感觉异常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对经CT确诊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CLI)患者进行了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的研究。结果,36例(60%)SSEP异常,SSEP异常与感觉障碍种类和程度、运动障碍的程度密切相关.在一些没有感觉障碍而SSEP异常的病人,可能有亚临床感觉通路损害.认为SSEP为CLI提供了一个评价感觉通路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
张俊元吴松寒唐平生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脑栓塞神经损害
颈动脉滴注“治瘫液”治疗偏瘫150例疗效观察
1993年
自1989年8月至1990年7月,我们采用颈总动脉滴注“治瘫液”治疗由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150例,有效率为95.3%,治愈率为46%。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男96例,女54例。年龄14~85岁;40岁以下14例,40~49岁14例,50~59岁40例,60~69岁48例,70~79岁30例,80岁以上4例。50岁以上者占81.3%。二、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定的标准,脑梗塞99例,脑出血47例(其中手术后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产后脑缺氧后遗症2例。疗效判定:治愈:生活能自理,患肢肌力达Ⅴ级。
吴松寒高静宇刘芳邓志庆
关键词:偏瘫滴注颈动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活化血小板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与活化血小板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测定 5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次晨血浆 CD6 2 P、CD6 3,并与 2 0名正常人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 CD6 2 P、CD6 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 P<0 .0 1)。大面积梗死组血浆 CD6 2 P、CD6 3水平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 (均 P<0 .0 1)。死亡组血浆 CD6 2 P、CD6 3水平高于存活组 (P<0 .0 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活化血小板明显升高 ,其升高水平与脑梗死范围成正相关。
强丽娟李普蕾吴松寒
关键词:活化血小板CD62PCD63脑梗塞
小剂量胰岛素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1994年
近年来,急性脑梗塞(ACI)的比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明显增加,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从其发病机理出发,在迅速复流再通和缺血后脑保护两大治疗措施中人们寻找各种方法和药物。受近年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启示,高血糖会加剧缺血性脑损伤,使梗塞灶扩大。因而我们选用普通胰岛素(RI)治疗ACI,疗效显著。
钱传忠吴松寒林菊香强丽娟梅今
关键词:脑栓塞胰岛素药物疗法
100例老年脑力劳动者脑电图分析
1990年
为探索老年脑力劳动者的脑功能改变,寻找长寿的一些理论基础,我们对中、老年脑力劳动者各100例的脑电图(EEG)作了分析。资料与方法老年组100例均经体格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疾病。男76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均为干部或知识份子。中年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35~45岁,平均40岁。均是从事银行会计或医务工作的脑力劳动者, 检查仪器采用上海ND-82B型八道脑电图机,受检者均取坐位,按国际标准电极放置法。
董选庄秀芳周兰芳吴松寒
关键词:脑电图分析脑力劳动者标准电极检查仪器银行会计脑电图改变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前瞻性研究
1995年
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滴注疗法对8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及CT脑梗塞灶的改变,表明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降解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粘度,改善侧枝循环,挽救半暗带脑组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比较理想的药物。
钱传忠吴松寒林菊香强丽娟杨杞华
关键词:尿激酶脑梗塞药物疗法
SPECT、TCD及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探讨SPECT、TCD及BAEP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VBAIV)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0例临床诊断为VBAIV患者进行SPECT、BAEP、TCD检查 ,并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10 0例中SPECT的阳性率为 87 0 % ,BAEP为 5 8 3% ,TCD为 78 0 %。结论 SPECT的阳性率最高 ,能较灵敏地直接反映脑缺血的部位 ;BAEP阳性率最低 ,但能较正确的反映出脑干缺血的依据 ;TCD检查简单、方便 ,对脑血管和脑血流状态反映较灵敏 ,但定位准确性较差。三者在该病的诊断中均可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 ,且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钱传忠刘向远高苹恽文伟强丽娟吴松寒徐龙宝邓民斌
关键词:SPECTTCDBAEP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短暂脑缺血首发症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