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梦琳

作品数:2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0篇肿瘤
  • 6篇MR
  • 5篇影像数据
  • 5篇扫描图像
  • 5篇图像
  • 5篇图像融合
  • 5篇描图
  • 4篇动物
  • 4篇探针
  • 4篇伽玛刀
  • 4篇纳米
  • 4篇成像
  • 3篇新生血管
  • 3篇血管
  • 3篇影像
  • 3篇实验动物
  • 3篇伽玛刀治疗
  • 3篇纳米探针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影像

机构

  • 2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附属...

作者

  • 21篇吴梦琳
  • 21篇张雪宁
  • 13篇郭琪
  • 8篇张骐
  • 6篇魏璐
  • 6篇赵阳
  • 6篇时代
  • 6篇彭景
  • 5篇李亮
  • 5篇郑晶晶
  • 5篇贾荣荣
  • 4篇徐德生
  • 4篇张恩龙
  • 3篇张宜培
  • 3篇李江
  • 2篇刘辉佳
  • 1篇刘美洲
  • 1篇刘东
  • 1篇陆礼
  • 1篇牛冬梅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视力控制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探讨影响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PONSM)术后视力控制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伽玛刀治疗中心收治的26例PONSM患者,2例经病理证实,24例经MRI表现结合临床特征诊断.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复诊,通过分析肿瘤控制率及视力控制率评定疗效.评估伽玛刀治疗参数、患者不同临床特征及术前MRI表现对视力预后情况是否产生影响.结果 经过6~62个月随访,视力控制率为65.4%,肿瘤控制率为96.2%.发病年龄(P=0.034)、起病急缓(P =0.014)及术前肿瘤形态(P=0.034)与伽玛刀术后视力控制有显著关系.结论 伽玛刀治疗PONSM疗效较好,其术后视力控制效果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发病年龄、起病急缓,并与伽玛刀术后出现的放射性损伤程度有关.
吴梦琳张雪宁郭琪郑晶晶张宜培徐德生魏璐时代
关键词:伽玛刀视力影响因素
应用MRI观察伽玛刀治疗眶颅沟通性肿瘤的疗效
2013年
目的通过对比眶颅沟通性肿瘤伽玛刀(GKS)治疗前后MRI表现,探讨MRI对评估GKS治疗效果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眶颅沟通性肿瘤患者GKS治疗前及治疗后MRI表现,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 30例均为单眼病灶,左眼18例,右眼12例。30例均行增强MRI扫描,肉眼观察呈轻至高度强化改变。GKS治疗6个月后,肿瘤缩小14例(46.67%),无变化12例(40.00%),增大4例(13.33%),局部有效控制率为86.67%;临床症状好转15例(50.00%),无变化10例(33.33%),恶化4例(13.33%),死亡1例(3.33%)。结论MRI不仅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GKS疗效评价及预后方面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魏璐张雪宁郑晶晶郭琪刘东徐德生吴梦琳时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伽玛刀
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头颈部PET、CT及MR图像融合的立体定向框架,包括U字型弯板,其两个翼板上均分别设有与翼板方向一致的导向滑槽,导向滑槽中滑块与翼板固定,两滑块和前板上均安装有自外侧顶向内侧的尖头顶丝,U字型弯板上至...
张雪宁赵阳贾荣荣彭景张恩龙张骐李彤巍吴梦琳刘辉佳
文献传递
基于MRS的脑转移瘤伽玛刀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MRS)检测脑转移瘤伽玛刀(GKS)治疗前后各代谢物水平的变化以评估其疗效,探索MRS在脑转移瘤伽玛刀术后疗效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GKS治疗且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4个脑转移瘤病灶,于GKS治疗前24小时内、治疗1月及4月后行c MRI及MRS扫描。计算肿瘤体积,并测得各代谢物值。采用ANOVA分析比较GKS治疗前后肿瘤实质区各代谢物的变化,对肿瘤体积变化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1肿瘤体积在GKS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4月三个时间点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4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代谢物中,在GKS治疗前、治疗1月及4月后三个时间点的肿瘤n Cho、Cho/Cr、Cho/NAA及Cho/c NAA值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月、4月时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肿瘤n Cho、Cho/Cr、Cho/NAA及Cho/c NA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可对脑转移瘤GKS的早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合c MRI可更准确判断术后疗效。
郭琪张雪宁吴梦琳时代魏璐徐德生张宜培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转移磁共振波谱学
用于实验动物PET、CT及MR图像融合及固定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验动物PET、CT及MR图像融合及固定的装置,包括固定框架、支撑板和三套定位棒,支撑板上设有多个定位螺钉,定位螺钉上设有弹性绳、或设有固定绳及紧固螺母;每套定位棒的数量相同且至少为三根;固定框架上同...
赵阳张雪宁彭景贾荣荣张骐吴梦琳郭琪李亮励贺文
超小功能化纳米簇、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小功能化纳米簇,使用GSH为模板,通过GSH表面的巯基、羧基与Au原子、钆Gd原子鳌和,形成内部同时包载两种原子的纳米簇结构;还提供表面修饰上cNGR的超小功能化纳米探针,并提供其制备方法,因其具有特异性...
李雪张雪宁吴梦琳郭琪张燕燕王嘉慧李亮
文献传递
靶向肿瘤新生血管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 恶性肿瘤具有增殖速度快、转移能力强、复发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绝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且早期诊断延误极易造成肿瘤转移,这也是目前导致治疗失败...
李雪吴梦琳张雪宁
关键词:恶性肿瘤
内生型转铁蛋白-金纳米簇探针的合成及其对前列腺癌的靶向成像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以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为模板,氯金酸为原料,原位合成靶向荧光探针-内生型转铁蛋白-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s,Au NCs),并以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为模型,探讨该荧光探针的靶向成像效果。方法利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粒度分析仪分析所合成的荧光探针的形貌、水合粒径及分布;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MTT法检测细胞毒性;并通过细胞荧光成像及竞争抑制实验表征其肿瘤的特异性靶向效果;静脉注射Tf-Au NCs至PC-3种植瘤鼠体内,进行连续荧光成像,评价其肿瘤靶向成像效果;通过组织病理学明确其活体毒性。结果本研究制备的Tf-Au NCs粒径约为3 nm,荧光发射峰为700 nm,保留了Tf及金纳米簇的性能;细胞成像结果显示Tf-Au NCs对前列腺肿瘤细胞(PC-3)特异性靶向效果好;小动物活体成像结果显示Tf-Au NCs探针仅需15 min即可准确显示肿瘤部位,至2 h时肿瘤区荧光强度达峰值,表明其具有良好的活体肿瘤成像能力;病理学结果表明Tf-Au N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Tf-Au NCs荧光探针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特异靶向能力,并具有优异的荧光成像能力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有望应用于PCa的早期影像学分析。
张恩龙张雪宁赵阳张骐彭景吴梦琳
关键词:转铁蛋白前列腺癌
基于CT的R.E.N.A.L.肾肿瘤评分对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意义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的R.E.N.A.L.评分系统对于临床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分析。收集患者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CT对患者术前肾肿瘤解剖学特征进行R.E.N.A.L.评分。分析R.E.N.A.L.系统评分与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肾脏缺血时间及术中输血率等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和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肿瘤病理结果等的相关性。结果:R.E.N.A.L.评分在手术方式、肾脏缺血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2,P=0.016,P=0.003,P=0.002,P=0.000),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N.A.L.肾肿瘤评分系统能够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并预测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
时代张雪宁龚建平吴梦琳魏璐郭琪郑晶晶
关键词:肾肿瘤肾切除术
CT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B超或体检中怀疑肾脏占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例进行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行肾脏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术后对照病理结果,选择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120例患者中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选择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实验组的44例,来自对照组46例)。对(最终纳入的9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CT扫描各期病变及健肾实质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组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①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排泄期与对照组皮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4,P=0.105);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实质-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平均CT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实验组健肾实质皮质期与对照组皮质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510);实验组健肾实质-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平均C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③实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较对照组减低30%。结论:肾脏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定性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检查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时代郑晶晶张雪宁李亮吴梦琳刘美洲励贺文牛冬梅魏璐
关键词:肾肿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