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彤
- 作品数:60 被引量:225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克拉霉素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23SrRNA检测
- 目的了解克拉霉素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23SrRNA的A2058位点的变化。方法共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64株,其中对克拉霉素耐药39株,敏感25株,标准株1株,对结核分枝杆菌23SrRNA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
- 邝小佳谭守勇吴碧彤蔡杏珊张院良
- 关键词:肺结核克拉霉素
- 文献传递
- 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初步确定其预测标准。方法统计2017年1月-2020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诊断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患者141例临床资料,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初步判断其预测标准。结果共纳入14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治疗有效组130例,男74例(56.91%)、女56例(43.08%),平均年龄(47.30±15.84)岁;治疗无效组11例,男7例(63.63%)、女4例(36.37%),平均年龄(45.41±14.78)岁。有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66例(50.77%),有过敏史10例(7.69%),饮酒史11例(8.46%);无效组中,基础疾病患者5例(45.45%),有过敏史1例(9.09%),饮酒史1例(9.09%)。从服药到产生肝损伤的时间为4 d~9个月;胃纳差为最常见症状,黄疸为最常出现的阳性体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升高最明显;130例治疗有效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为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措施;校正年龄、基础疾病史、过敏史、贫血、ALT等因素后,单因素分析显示ALT、总胆红素对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水平(OR=87.849,P=0.005)是影响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当总胆红素为29.90μmol/L,预测肝损无效的特异度为88.85%,敏感度为81.80%。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肝脏损伤主要表现胃纳差及全身黄疸,性别及总胆红素水平是影响肝脏损伤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总胆红素>29.90μmol/L的男性患者,需及早停药、护肝等综合治疗。
- 韩建芳胡锦兴吴碧彤
- 关键词:肝损伤抗结核药物预后
- 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呼吸道菌群生态的变化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初治敏感肺结核患者经强化期抗结核治疗后呼吸道菌群的变化。方法纳入住院确诊的初治敏感肺结核患者共18例,在抗结核治疗前、治疗8周采集痰液进行16S rRNA测序,对检测出的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及关键物种差异比较,分析菌群变化与临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临床疗效评价:显效55.56%(10/18),有效44.44%(8/1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梭杆菌门、螺旋体门、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治疗前,放线菌门、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敏感肺结核患者经强化期抗结核治疗后好转,呼吸道菌群结构改变,梭杆菌门、螺旋体门、梭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升高,放线菌门、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可成为评估抗结核疗效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林媛谭守勇蔡杏珊骆阳吴碧彤冯永忠蔡智群何司琪陈志宏
-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呼吸道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治疗观察
- 2006年
- 目的 了解pHGF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的疗效.方法 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且达到停药标准时,实验组每天用120μg的pHGF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对照组则以维生素C2g替代pHGF。两组疗程均为25-30天。疗程满后再次复查肝功以评定疗效,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3.3%(P〈0.05),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pHGF对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有效。
- 刘琨吴碧彤蒋蓬卫安娜顾玉虹黄广雄
- 关键词:促肝细胞生长因子结核药物
- 吡嗪酰胺耐药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 目的探讨吡嗪酰胺(PZA)表型耐药对耐多药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采用全程含PZA的标准耐多药方案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
- 吴碧彤邝浩斌刘志辉蔡杏珊覃红娟孟繁荣巫丽兰林兆原彭德虎谭守勇
- 文献传递
- 应关注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病被引量:14
- 2012年
- 分枝杆菌属内除了MTB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外统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迄今共报道了150余种,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显示,NTM菌株在可疑肺结核患者中的比例明显增加,1990年为4.9%,而2000年则增至11.1%,2010年增至22.9%。
- 谭守勇吴碧彤
- 关键词:分枝杆菌病非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抽样调查报告分枝杆菌属肺结核患者
- 耐药结核性胸膜炎胸液生化及临床特点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对耐药结核性胸膜炎胸液生化指标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耐药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63例敏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作为对照(敏感组)。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全身多器官影像学特征、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及培养、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脑脊液检查、大便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外周血及胸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蛋白含量、白细胞及分类细胞计数、胸液吸收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耐药组复治病例45例(76.27%),敏感组复治病例22例(34.92%)(X^2=21.04,P<0.01)。(2)耐药组合并肺外结核13例(22.03%),敏感组为5例(7.94%)(P=0.02)。(3)胸膜厚度耐药组为(0.66±0.33)cm,敏感组为(0.44±0.22)cm(P<0.01)。(4)耐药组胸液吸收时间为(9.39±8.56)d,敏感组为(4.73±3.69)d(P=0.000 1)。(5)耐药组患者胸液白细胞数目为(5 444.76±4 270.35)×10~6·L^(-1),较敏感组患者的(3 427.95±2 294.60)×10~6·L^(-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目均较敏感组升高(P<0.05)。但分析耐药组中耐多药(MDR)与非MDR组患者间白细胞及分类细胞数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胸液及外周血的ADA、LDH、蛋白含量等理化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复治患者多见、多同时合并其他肺外结核、胸膜增厚明显及胸液吸收时间延长。胸液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敏感组明显升高,考虑耐药胸膜炎多发展为结核性脓胸或合并感染。其他理化性质(ADA、LDH、蛋白含量)与敏感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液理化检测未能作为预测耐药结核性胸膜炎的早期预测指标,期盼更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的检测方法。
- 吴碧彤谭守勇蔡杏珊邝浩斌林兆原彭德虎蔡智群胡锦兴林媛何司琪
- 关键词:耐药结核胸膜炎
-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对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确诊为初治涂阳肺结核并于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207例作为肝损...
- 林媛谭守勇彭德虎吴碧彤何司琪黄雪欢
- 文献传递
- 老年肺结核的药物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吴碧彤谭守勇
-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药物治疗结核病疫情活动性肺结核抽样调查报告组织修复能力
- 外周血与胸腔积液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对积液性质及耐药判断的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胸腔积液NLR在积液性质及是否耐药结核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类肺炎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各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例根据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一步分为耐药组20例和非耐药组25例。采集胸腔积液及外周血进行血常规检测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获得外周血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胸腔积液NLR并进行各组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Neu、NLR、Lym及PLR在恶性、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外周血NLR为2.88±1.28,明显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4.83±1.16及类肺炎胸腔积液组的5.12±1.36(P<0.05)。胸腔积液Neu、WBC、NLR在恶性、类肺炎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间呈递减趋势,Lym呈递增趋势(P<0.05),其中恶性胸腔积液组NLR为3.71±1.26,明显高于类肺炎胸腔积液组的2.38±0.71及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1.31±0.24,而后者同时也明显低于类肺炎胸腔积液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在判断良(结核与肺炎)恶性中,AUC胸腔积液NLR=0.897,AUC外周血NLR=0.768,AUC外周血PLR=0.702,AUC胸腔积液NLR最高。耐药组血常规PLT及PLR水平分别为(241.13±53.17)×10^(9)·L^(-1)和133.22±24.19,明显低于非耐药组的(291.56±53.08)×10^(9)·L^(-1)和168.21±3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组胸腔积液Neu及PLR水平分别为(3.04±0.72)×1012·L-1和1.35±0.31,明显高于非耐药组的(2.52±0.63)×1012·L-1和1.1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NLR及胸腔积液NLR均可较为准确地预测积液性质,也与耐药关系密切,且在判断积液良恶性中的表现更佳,值得推广。
- 吴碧彤谭守勇胡锦兴林兆原蔡智群覃红娟蔡杏珊
- 关键词: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