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芃
- 作品数:106 被引量:36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八年制泌尿外科教学中标准化病人运用初探
- 2012年
- 八年制教育对临床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化病人(SP)的应用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外科临床的教学中应用有限。本文综述了SP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优势,并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从招募、纳入标准及训练目标、具体培训方案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在泌尿外科八年制教学中SP的培训方法及运用。
- 吴芃
- 关键词:泌尿外科标准化病人教学
- 成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附2例报告)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成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LRVES/NCP)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方式。方法对收治的2例NCP并施行了左肾静脉移位血管吻合术的资料进行总结,并复习近年有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血尿缓解,尿常规未见异常,下腹坠胀及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精索静脉曲张消失。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血尿、精索静脉曲张、盆腔及下腹坠胀不适的患者应考虑NCP的可能性。多普勒彩超是诊断NCP的首选检查。确诊有赖于DSA造影及测压。结论NCP是引起成人血尿及下腹和盆腔不适的重要原因之一,成人NCP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多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可根据各医院的习惯及条件进行选择。
- 吴芃郑少斌谭万龙
- 关键词: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血管疾病
- hTERT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5例肾癌组织、45例配对的癌旁肾组织及786-0细胞系中hTERT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hTERT mRNA及蛋白在肾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0),其表达与肾癌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分级之间无关(P>0.05)。结论肾癌组织中hTERT表达较高,可尝试用于肾癌的诊断和预测,并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思路。
- 吴芃郑少斌左翼谭万龙药晨姜耀东
- 关键词:肾肿瘤肾细胞癌端粒酶逆转录酶
- 基于双导师制的八年制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被引量:5
- 2012年
-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科研素质和能力训练要贯穿在各个教学阶段"的基本要求,我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实行双导师制(基础导师和临床导师)。本文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对学生、教师的调研及测试,充分掌握八年制医学生的科研、临床及心理特点,结合外科临床专业学科特色及培养目标,对如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临床导师工作方案及教学实施模式进行探讨。
- 吴芃赵洁
- 关键词:临床教学导师
- 体外冲击波碎石单次治疗单发肾结石成功率的预测模型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肾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2008年1月~2010年2月接受ESWL治疗的肾结石患者325例,最长随访3个月,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时间、治疗前肾绞痛、血尿、尿路刺激症状、结石位置、患侧、结石长径、宽径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后,再利用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ESWL治疗肾结石成功率76.9%(250/32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结石患侧、结石位置、病程时间、治疗前血尿、结石长、宽径对疗效均有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病程时间、治疗前血尿、结石长、宽径决定治疗的成功率。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好(χ2=18.144,df=8,P=0.168),总体准确率为87.4%。结论病程时间、治疗前血尿、结石长、短径是ESWL单次治疗单发肾结石成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 张鹏吴芃杜跃军张辉见魏强侯祺古迪郑少斌刘成山
-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肾结石LOGISTIC回归分析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安全共识被引量:19
- 2019年
- 中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患病率高达18.9%,在50~59岁年龄段,SUI的患病率最高,为28.0%[1-3]。虽然此病对生命很少构成威胁,但却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类患者的就医要求会急剧增加。我国老龄化进程很快,根据我国的人口调查结果,目前估计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2亿,到2020年将超过人口的20%,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极巨大的医疗需求。
- 无陈琦丁留成李惠珍李佳怡李旭东罗德毅苗娅莉吴芃肖远松
- 关键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治疗
- 临床分期T1-3N1-2M0肾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析:单中心研究(英文)
- 2011年
- 分析临床分期为T1-3N1-2M0肾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探讨其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 1988年至2008年间我院共收治无远处转移肾癌并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患者531例,其中42例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对其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19.0%为T1期,21.4%为T2期,59.5%为T3期;42.9%为N1期和57.1%为N2期。末次随访30例(71.4%)出现肿瘤复发,26例(61.9%)患者死亡,83.3%(25/30)初次复发即为多发性。42例患者中位肿瘤特异生存期(CSS)和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23个月和11个月。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5),淋巴结分期(P=0.014)和T分期(P=0.037)是CSS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状态(P=0.002),肿瘤大小(P=0.007),病理分级(P=0.009)和淋巴结分期(P=0.019)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1-3N1-2M0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分期是T1-3N1-2M0期肾癌CS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术中出现可疑肿大淋巴结者应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
- 陈壮飞吴芃郑少斌张鹏谭万龙毛向明
- 关键词:肾细胞癌淋巴结清扫
- 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考察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比较两者药动学行为的差异。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葛根素(300、100 mg/kg)和葛根素提取物高、低剂量(相当于葛根素300、100 mg/kg)组,各组大鼠分别于ig给药前及给药后0.083、0.17、0.33、0.5、0.67、1、1.5、2、3、4、6、8、10 h经眼球后静脉丛采血0.2 ml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葛根素高剂量组比较,葛根素低剂量组大鼠AUC0-t、cmax显著增加,而CL则显著降低;且葛根素低剂量组以及葛根提取物高、低剂量组MRT0-t也显著降低(P<0.01)。葛根提取物低剂量组与葛根提取物高剂量组大鼠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和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存在差异,葛根提取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加快体内葛根素的清除,从而缩短其在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
- 赵洁苏畅温德广李嘉富胡燕娴吴芃
- 关键词:葛根素葛根提取物药动学
- 前列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被引量:4
- 2023年
- 一、概述骨是前列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转移占所有前列腺癌转移部位的88.7%,前列腺癌是最容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我国尚未普及前列腺癌筛查,据报道54%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存在骨转移[2]。另外,在死于前列腺癌的患者中,85%~100%存在骨转移[3]。前列腺血管与椎静脉丛(Batson丛)有广泛的交通,前列腺癌细胞通过血道转移至骨,因此,脊椎、骨盆、肋骨和长骨近端等部位是骨转移好发部位,以中轴骨转移为主,常为多发转移[3]。成骨性病变占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95%,混合性病变占5%,单纯溶骨性转移很少见[4]。前列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相关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SREs),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骨外科手术、骨放射治疗(包括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5],部分研究将骨转移瘤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需要更换抗肿瘤治疗方案的骨痛亦归为SREs[6,7]。
- 南方护骨联盟前列腺癌骨转移专家组李永红陈东樊卫蒋梦笑刘洋龙星博马华丽王晋王延军吴芃杨平翟林柱张旭赵峻朱小军
- 关键词: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相关事件PSMA核素治疗外放疗
- 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积分分期评估及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 建立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积分分期系统,并评价其性能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35例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1例,女24例,年龄18 ~41岁,平均(24.8±4.7)岁.所有患者根据膀胱和上尿路受累情况分为3期,采用阶梯化治疗策略,泌尿系统影像学无明显异常者为Ⅰ期,采用行为和药物综合治疗.影像学或尿动力提示膀胱病变,而上尿路无形态学和功能学异常者为Ⅱ期,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膀胱水扩张术及定期膀胱灌注.经上述干预后,上尿路影像学及肾功能异常持续进展者为Ⅲ期,在上述治疗效果欠佳时考虑行肠膀胱扩大术或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膀胱日记反映的排尿情况,PUF评分,ICPI和ICSI评分.分析各项资料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建立评分分期系统,比较评分估算的分期与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查该积分系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期患者在阶梯化治疗后排尿间隔时间、平均尿量、夜尿次数、PUF评分、ICPI和ICSI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年龄(P=0.018)、氯胺酮滥用时长(P=0.006)、eGFR(P=0.001)、ALT(P=0.037)、γ-GT(P<0.001)、膀胱壁增厚(P=0.013)、输尿管病变(P <0.001)、肾积水(P< 0.001)和核素肾图异常比例(P=0.01)与临床分期相关.共107例(79.2%)患者根据积分得出的分期与临床分期符合(3期分别有30、65和12例).该分期系统在判断Ⅰ期和Ⅱ期临界值时,积分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而判断Ⅱ期和Ⅲ期临界值时,AUC为0.978.结论 通过氯胺酮滥用史、实验室检验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的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积分分期系统,可能有助于评估膀胱及上尿路病情发展阶段,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王强吴芃吴清晖王俊鹏陈杨黄泽海郑少斌
- 关键词:氯胺酮泌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