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腹部
  • 2篇X线
  • 1篇大学教师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期
  • 1篇心病
  • 1篇胸部X线摄影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影像诊断
  • 1篇支原体肺炎
  • 1篇脂肪
  • 1篇脂肪分布
  • 1篇上皮
  • 1篇手术
  • 1篇手术病例
  • 1篇平片
  • 1篇肿块
  • 1篇肿瘤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周俊
  • 2篇郑洪来
  • 2篇冯征
  • 1篇杨凌潮
  • 1篇刘佐贤
  • 1篇杨静
  • 1篇殷莉
  • 1篇徐晔
  • 1篇欧阳羽
  • 1篇欧阳祖彬
  • 1篇余世才
  • 1篇李洪琼
  • 1篇梁明
  • 1篇熊星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激光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内分泌外科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颅内脑膜瘤MRI表现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将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3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颅内额、顶、枕区域脑凸面16例。蝶骨嵴8例,嗅沟4例,鞍区2例。其中表现肿瘤包膜完整者11例,瘤周水肿27例,硬膜“尾”征9例,瘤内钙化3例,血管流空信号5例,均匀强化20例。结论:MRI对脑膜瘤定位有很大价值,综合考虑各种MRI征象。可以提示为相应的病理类型。
周俊郑洪来冯征
关键词:MRI表现颅内脑膜瘤钙化病理对照分析MRI征象鞍区
胃非上皮源肿块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胃非上皮源肿块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方法的评价。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非上皮源肿块49例,其中经X线钡餐检查41例.CT7例,MRI10例,B超19例。结果胃平滑肌类肿瘤38例,神经鞘瘤4例,问质瘤2例。上述病例X线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伴附近粘膜推移;CT呈密度均匀、轮廓清楚之肿块,增强后有强化;MR成像T1WI呈肌肉样等信号,T2W1呈中高信号;B超多表现为均质低回声区。胃脂肪瘤3例,X线表现肿块形态、位置可变;CT、MRI有典型脂肪影像表现。异位胰腺2例,呈光滑隆起病灶,其中心可凹陷。结论胃非上皮源肿块以平滑肌类肿瘤最多,胃双重对比造影有特征性表现,X线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CT或MRI对肿块进一步定位、定性有价值。
欧阳羽刘佐贤周俊欧阳祖彬
关键词:胃肿瘤X线钡餐X线计算机
对重庆市某大学教师及教辅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2005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教师及教辅人员的慢性病患病情况。方法2004年6月对重庆医科大学应用技术学院429名教师及教辅人员进行身体普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429名大学教师及教辅人员中,4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者。40岁以上的慢性病患病率占前3位的是高脂血症(35.47%)、高血压病(16.51%)、心电图异常(12.54%)。40岁以上女性妇科疾病占前3位的是阴道炎(27.27%)、宫颈炎(13.37%)、子宫肌瘤(4.81%)。结论重庆市大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应将40岁以上者作为重点人群,将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妇女生殖道感染等作为重点疾病。特别注意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妇女卫生保健工作,定期普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大学教师的整体健康水平。
殷莉周俊杨凌潮梁明
关键词:大学教师慢性病
腹部脂肪分布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研究腹部脂肪分布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 :选择有心血管检查记录 ,且腹部CT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的男性 2 3例 ,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B两组 (A组为冠心病组 ,B组为非冠心病组 )。选择平扫期的腹部经过脐平面一层图像 ,分别测定两组该层图像腹部脂肪组织总面积 (ATA)和腹内脂肪组织面积 (VTA) ,计算出VTA/ATA ,并记录超体重者例数。结果 :两组间超体重者无显著差别 ,而VTA/ATA在两组间有差别。结论 :CT定量测定腹部脂肪分布(VTA/ATA)是一种检查肥胖的有效手段 ,VTA/ATA值≥ 0 .45可判断或预测冠心病。
郑洪来周俊冯征
关键词:腹部脂肪分布冠心病肥胖
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期手术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2007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期HD手术病例的重要X线征象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共20例患者的腹部平片和钡灌肠资料,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1)病理类型构成中,长节段类型比例高,略占25%。(2)新生儿HD表现为肠动力性改变、结肠梗阻和低位小肠梗阻,以肠动力改变和结肠梗阻更多见(共15例)。肠穿孔发生率高,本组2例。(3)除开2例胎儿型结肠,其余13例钡灌肠中,多数病例出现典型的狭窄段(12例)、移行段(13例)和扩张段(12例),重要征象有直肠痉挛切迹(12例)、扩张段的高张力征(10例)和痉挛收缩征(12例)、24h钡残留(13例)和钡便混合征(10例)。结论:新生儿期HD的临床表现、构成类型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特点,各种影像征象主要集中在狭窄段和扩张段,对扩张段的功能变化规律有必要进行系统研究。
余世才徐晔周俊杨静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钡剂灌肠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X线诊断分析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小儿支原体肺炎63例胸部X线资料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①小斑片或扇形浸润型23例(37%);②间质浸润19例(30%);③肺门阴影增浓11例(17%);④节段或叶型实质浸润10例(16%),合并一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临床表现:63例均有咳嗽,伴发热52例(83%),可有肺外并发症,咽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均阳性,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2周至3周均治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与其它病原性肺炎相混淆,根据X线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胸片是追踪病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大环内酯类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李洪琼熊星周俊
关键词:儿童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摄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