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娟娟

作品数:3 被引量:169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点源
  • 2篇养分
  • 2篇养分流
  • 2篇养分流失
  • 2篇农业非点源
  • 2篇污染
  • 2篇径流
  • 2篇非点源
  • 2篇
  • 1篇地表径流
  • 1篇点源污染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 1篇土壤
  • 1篇农业
  • 1篇农业非点源污...
  • 1篇农业污染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迁移
  • 1篇活化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日本国际农林...

作者

  • 3篇周娟娟
  • 3篇王登峰
  • 3篇高超
  • 2篇朱继业
  • 2篇窦贻俭
  • 2篇朱建国
  • 1篇王腊春
  • 1篇高翔
  • 1篇李忠佩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土壤

年份

  • 3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极端降水事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4
2005年
通过流量和水质的同步监测,在径流小区和流域尺度上研究了极端降水事件对氮、磷农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6 ̄8月期间,坡地农田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养分占全年总量的50%以上。水稻田的养分流失占全年的60%左右。而在极端降水量较大的年份,养分流失量也显著高于多年平均值。一年中3次最大降雨事件中输出的氮占全年总量的35.7% ̄52.4%,输出的磷占全年总量的46.8% ̄66.4%。强降雨过程中小流域出口处的氮、磷浓度随水文过程线的上升而增加,在退水过程虽逐渐下降,但长时间平稳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伴随着大流量出现的养分浓度升高导致大量的氮、磷在极短的时间内流失,4次极端降水事件中氮、磷从小流域的输出分别为全年总量的29.2%和44.5%。根据气象预报优化农事活动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在极端降水事件频发期进行翻耕、施肥等农事活动,是减少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出和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高超朱继业朱建国宝川靖和周娟娟王登峰王腊春窦贻俭
关键词:农业污染降水径流养分流失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被引量:98
2005年
在太湖流域利用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和径流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都是竹园<板栗园<蔬菜地<玉米-油菜轮作.旱耕地上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种植条件下磷的主要流失途径为泥沙搬运,磷的年均流失量分别为2.67kg·hm-2和2.79 kg·hm-2,而竹园和板栗园则分别只有0.28 kg·hm-2和0.66 kg·hm-2.土壤侵蚀和磷流失主要发生在6~8月降雨集中分布的梅雨和台风季节.旱地上板栗园与玉米-油菜轮作2种利用方式的经济收益接近,但前者土壤侵蚀和磷流失量分别只有后者的6.7%和24.7%,在太湖地区种植板栗是值得鼓励的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水旱(水稻-油菜)轮作条件下,磷主要随农田排水流失,降雨时间和施肥等农事活动的间隔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磷的年流失量,3次最大的流失事件中磷的流失量可达到全年磷流失的70%以上.稻田水旱轮作方式磷的年均流失量为0.93 kg·hm-2,分别只有旱地玉米-油菜轮作和蔬菜地的34.8%和33.3%.因此,根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输出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分布特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暴雨集中期尽量减少施肥和翻耕等农事活动,可以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磷的输出.
高超朱继业朱建国宝川靖和王登峰周娟娟高翔窦贻俭
关键词:农业非点源污染土地利用方式地表径流养分流失
磷对土壤As(Ⅴ)固定与活化的影响被引量:39
2005年
P和As的化学性质相近,在土壤中存在竞争吸附的关系,因而土壤中P浓度增加可能会影响As的固定和活化。本文通过等温吸附和浸提实验,模拟施P对黄棕壤中As固定和活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溶液P浓度能够减少土壤对As的吸持能力,并增加As从土壤中的解吸量。在P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影响尤其显著,As的解吸量与P浓度成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不能忽视施用P肥对土壤As活化和迁移的影响。持续增加溶液的P浓度时,这种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弱,可能与土壤中存在不同类型的吸附位有关。
周娟娟高超李忠佩王登峰
关键词:活化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