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慧敏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安阳地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剖宫产
  • 1篇新式剖宫产
  • 1篇引产
  • 1篇再次剖宫产
  • 1篇妊娠
  • 1篇妊娠引产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因素
  • 1篇术式
  • 1篇剖宫产率
  • 1篇剖宫产率增高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式
  • 1篇前列醇
  • 1篇人工流产
  • 1篇人工流产后
  • 1篇中期妊娠
  • 1篇中期妊娠引产
  • 1篇流产
  • 1篇流产后

机构

  • 5篇安阳地区医院

作者

  • 5篇周慧敏
  • 1篇李淑娟
  • 1篇郝丽霞
  • 1篇单秀玲
  • 1篇张松涛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4篇2011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宫腔镜检查对老年妇女异常阴道出血病因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老年妇女异常阴道出血病因的诊断。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老年妇女阴道异常出血患者169例为老年组;选取同期进行宫腔镜检查150例育龄期女性为育龄组。观察老年组与育龄组手术时间、膨宫液、出血量并进行比较。观察老年组病例宫腔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结果老年组与育龄组两组手术时间、膨宫液、出血量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宫腔镜检查适用于老年患者,不增加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宫腔镜是老年妇女异常阴道出血诊断金标准,提高了宫腔内病变诊断的阳性率。
周慧敏
关键词:宫腔镜检查病因诊断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输卵管阻塞38例,治愈28例,治愈率73%;子宫内膜纤维化20例,治愈10例,治愈率50%;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治愈6例,治愈率40%;抗精子抗体阳性5例,治愈2例,治愈率40%;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2例,治愈1例,治愈率50%。结论人工流产是引起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应积极宣教,使之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以减少人工流产的发生,人工流产后应注意卫生,以降低因人工流产所致的不孕症发生。
周慧敏
关键词:人工流产继发不孕
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24h内均引产成功,单次给药引产成功者18例,用药至分娩时间,最快52min,最慢10h15min;二次给药引产成功12例,用药至分娩时间最快2h,最慢18h20min;所有患者宫缩良好,无一例发生产后大出血;流产后出血量20~100ml,平均50ml;流产后阴道流血天数为3~15d,平均7d左右;其中1例死胎,胎膜少量残留,行清宫术。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引产使用方便,产程短,出血少,疼痛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不需住院,安全可靠。有利于缓解非意愿中期妊娠的焦虑及恐惧心理,术后需进行避孕指导,以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
周慧敏单秀玲李淑娟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中期妊娠引产
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产妇12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前次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新式剖宫产组)及对照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并对两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开腹时间9.6±3.7 min高于对照组5.3±2.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总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腹腔粘连情况明显较对照组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发热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引起粘连情况较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重,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但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周慧敏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
浅析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及干预被引量:9
2011年
近年来,剖宫产率日益上升,剖宫产率上升这一社会现象应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来整体看待。诸多研究已经表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恶露持续时间、产后体温均高于产科指征剖宫产。显然,社会因素剖宫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旨在讨论影响剖宫产率上升的社会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控制剖宫产率上升。本文认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从社会、孕妇和家庭、医务人员三方面同时进行。
周慧敏张松涛郝丽霞
关键词: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干预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