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影像
  • 7篇X线
  • 6篇造影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血管
  • 5篇影像表现
  • 5篇造影术
  • 4篇血管造影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动脉
  • 3篇影像学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胸壁
  • 2篇血管成像
  • 2篇影像学诊断

机构

  • 24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4篇周立新
  • 18篇陆建常
  • 8篇李高忠
  • 6篇刘晓庚
  • 5篇曾冠波
  • 2篇林大营
  • 2篇李高中
  • 2篇吴芳
  • 2篇马冠英
  • 1篇黄建荣
  • 1篇黄纯真
  • 1篇农朝赞
  • 1篇蓝欢
  • 1篇赵凡玉
  • 1篇黄之虎
  • 1篇李光
  • 1篇王大东
  • 1篇陆业军
  • 1篇梁延秀
  • 1篇赵冠焱

传媒

  • 9篇广西医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第六届全国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影像表现
目的:认识胸壁髓外造血组织增生(EMH)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3例发生于胸壁EMH的临床、X线、 CT、MRI资料,讨论该病的病因、病理、影像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陆建常李高忠周立新曾冠波
文献传递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
2007年
目的分析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18例共26个病灶,表现为T1WI等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或环状高信号,T2WI低信号、均匀高信号或环状高信号,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大部分病灶无占位效应及周围水肿,所有病灶在梯度回波(GRE)序列上均可见到病灶边缘低信号环;Gd-DTPA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强化。结论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较为特异,MRI检查是诊断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最为敏感的方法。
周立新陆建常林大营
关键词: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256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用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评估中的图像质量、诊断价值和冠脉造影一致性分析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CTA检查在评估冠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图像质量、诊断价值及与冠脉造影的一致性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后复查的50例(共58支支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剂量组(25例28支)和双低剂量组(25例30支);常规剂量组行常规剂量滤波反射投影重建(FBP),低剂量组采用低电压、低造影剂i DOSE 4 Level 4重建;两组患者均与CTA检查后7~14d复查冠脉造影;对比两组患者CT图像质量(分主、客观评价)、辐射剂量及碘负荷;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在评价冠脉狭窄中的一致性及诊断效能。结果(1)客观评价,常规剂量组与双低剂量组在对比噪声比(CNR)、支架腔内衰减、支架内径差异、晕状伪影(HU)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主观评价,两组图像对比度、锐利度、主观噪声、整体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辐射剂量及电负荷,常规剂量组在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碘负荷方面高于双低剂量组(P<0.05)。(3)一致性检验及诊断效能: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常规剂量组在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Kappa=0.931),双低剂量组在评价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Kappa=0.912);以管腔内再狭窄≥50%为界值,在评价支架内再狭窄中,常规剂量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75.00%,双低剂量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6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9,0.178,P>0.05)。结论低剂量造影剂、低辐射的冠脉CTA扫描方式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再狭窄的效能与常规剂量、管电压相当,但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碘负荷,值得借鉴。
陆建红林大营周立新黄孝力陆建常
关键词:低剂量支架再狭窄冠脉造影
子宫附件良性囊性病变的MRI诊断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子宫附件良性囊性病变的MRI 临床诊断价值,为提升诊断与鉴别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 2010 年 10月~2015 年10 月期间我院110例子宫附件良性囊性病灶病理为研究对象,均行 MRI检查,统计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10 例患者中,卵巢囊性病变为 98例,占比89.09%;单纯性囊肿信号均匀28例,占比 25.45%.结论多数女性附件良性病变的 MRI特征较为明显,可明确确诊,MRI 值得在子宫附件良性囊性病变诊断中推广应用.
吴芳周立新赵凡玉李艳兰
关键词:子宫附件囊性病变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
2003年
周立新
关键词: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CT表现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经肝动脉肝癌栓塞治疗(TAC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1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先行16层螺旋CT腹腔动脉血管成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评价其对指导介入治疗的价值。结果71例患者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起源、分支及走向。3例腹腔动脉三级分支以前单处弯曲角度小于75°及10例2处或2处以上弯曲小于90°的,普通4F导管难以插至靶动脉,均要采用微导管方可进行。57例血管弯曲大于上述角度患者均能用普通4F导管顺利插至靶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论腹腔动脉CT血管成像能准确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解剖特点,对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周立新陆建常李高忠马冠英刘晓庚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肝癌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介入治疗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胸廓内动脉显示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胸廓内动脉显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胸部正常者的16层螺旋CT增强图像,结合横断面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组图像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走行规律,并测量血管长度及内径。结果17例两侧胸廓内动脉显示率为100%,均起自锁骨下动脉,在胸壁内面沿胸骨旁外侧约2cm下行;左胸廓内动脉平均长度为(20·50±2·10)cm,右胸廓内动脉平均长度为(19·96±1·99)cm;左胸廓内动脉中段的平均内径为(2·44±0·39)mm,右侧为(2·48±0·37)mm,左右两侧内径差异无统计意义(P>0·50)。结论应用MS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学结构,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李高忠陆建常周立新刘晓庚
关键词:胸廓内动脉血管造影术
肾前筋膜增厚对急性胰腺炎CT诊断的价值(附55例分析)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在急性胰腺炎C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其中急性水肿型45例,坏死型10例),观察其肾前筋膜改变情况,并与3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肿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5例(占100%),胰腺肿瘤30例中未见肾前筋膜增厚病例。结论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与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特殊价值。
周立新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提高对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CT及MRI表现,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第三脑室胶样囊肿位于第三脑室前上部与侧脑室孟氏孔相邻,CT表现为高密度4例,低密度1例;MRI上T1WI呈高信号1例,等信号4例,T2WI低信号1例,等信号3例,混杂信号1例。病灶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增强后无强化,周围脑实质无水肿。3例出现两侧脑室不同程度脑积水,1例病灶边缘可见小片状钙化。结论第三脑室胶样囊肿发病部位特殊,CT及MRI是诊断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周立新陆建常
关键词:胶样囊肿第三脑室磁共振成像
成人不典型肺门淋巴结结核影像表现被引量:2
2007年
陆建常周立新刘晓庚
关键词:肺门淋巴结结核成人X线计算机X线胸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