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穴位
  • 3篇针刺
  • 2篇血压
  • 2篇收缩期
  • 2篇收缩期高血压
  • 2篇老年
  • 2篇高血压
  • 1篇单纯收缩期
  • 1篇单纯收缩期高...
  • 1篇地平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穴位敷贴
  • 1篇鱼类
  • 1篇运动疗法
  • 1篇针刺结合
  • 1篇治疗脑卒中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尼群地平

机构

  • 3篇上海市闵行区...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5篇和婧伟
  • 2篇夏芳
  • 2篇杜丽萍
  • 2篇许忠
  • 2篇张伟红
  • 2篇顾昊
  • 1篇霍刚
  • 1篇高俊虹
  • 1篇蔡虹
  • 1篇逯波
  • 1篇晋志高
  • 1篇陈淑莉
  • 1篇蒋瑾

传媒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针刺加穴位敷贴与尼群地平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治疗中的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针刺加穴位敷贴与尼群地平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符合老年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人群,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单纯选用穴位敷贴加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抗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观察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压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穴位敷贴在控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上,对改善临床症状、降压、降血脂和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
和婧伟杜丽萍顾昊张伟红夏芳许忠孙君雷
关键词:针刺穴位敷贴尼群地平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大鼠不同部位穴位的形态学观察
本文采用传统组织学方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典型的穴位和非穴位不同层次的皮肤结构进行了研究,观察了这些穴位和非穴位之间,不同穴位之间的血管、神经、纤维以及感受器的分布及数量的差别,以及穴位和非穴位在针刺和非针刺时对...
和婧伟
关键词:穴位免疫组织化学法皮肤结构
文献传递
穴位对针刺信息感受、整合及传导到生物学机制
晋志高高俊虹陈淑莉霍刚和婧伟蔡虹蒋瑾逯波
临床上不同针刺手法有不同的临床效果,这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实验室为了减小实验系统的变异而采用的电针方法虽然达到了方法学上的目的,但又脱离了临床实际。成为一个困扰针灸实验研究的实际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穴位结构极其复杂,从已...
关键词:
关键词:穴位经络鱼类
中医对治疗老年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中华医学会老年学会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标准,提出老年人界限为>60yr[1],另在《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2005修订版》中,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因此将年龄>60yr,且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定义为老年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因之有较其他高血压更危险的心脑血管因素,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因此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热点[2]。
和婧伟杜丽萍许忠孙君雷顾昊张伟红夏芳
关键词:收缩期高血压老年性
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用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痉挛状态评级、生活能力(ADL)和患肢运动能力(PMS)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评分,痉挛MAS评级中Ⅰ级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运动疗法。
和婧伟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