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介入
  • 4篇介入治疗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闭塞
  • 2篇慢性闭塞病变
  • 2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慢性...

机构

  • 9篇皖南医学院弋...

作者

  • 9篇唐军
  • 8篇柯永胜
  • 5篇汪和贵
  • 4篇曹蘅
  • 4篇潘大彬
  • 3篇汪俊元
  • 3篇王安才
  • 3篇蔚有权
  • 3篇刘文洁
  • 3篇吴明
  • 3篇杨浩
  • 2篇芮世宝
  • 2篇贾亮亮
  • 2篇查林涛
  • 1篇储岳峰
  • 1篇王劲风
  • 1篇王星
  • 1篇郑建发
  • 1篇朱正才
  • 1篇纪勤炯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65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临床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患者72处 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的疗效。结果:CTO病变 PCI成功率为91.67%(66/72);CTO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者 PCI成功率显著低于3~12个月者(81.48%比97.78%),闭塞长度>15mm的 CTO病变 PCI成功率显著低于闭塞长度≤15mm者(78.26%比97.96%);断端呈刀切状的 CTO病变 PCI 成功率显著低于鼠尾状者(71.43%比96.55%),P 均<0.05;PCI失败有6处,其中4处因导丝未能通过病变,2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病变;介入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住院期间均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0.16%。结论: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与病变特征、CTO病变闭塞时间等因素有关。
柯永胜贾亮亮唐军汪和贵潘大彬查林涛汪俊元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系统调节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21^WAF1表达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是否通过诱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及其信号系统调节p21^WAF1表达。方法采取8~9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进行体外培养,分为对照组、中和性抗TGF-β1抗体组(20μg/ml,抗体组)、PDCF—BB组(40ng/ml)、PDGF-BB+中和性抗TGF-β1抗体组(PDGF-BB+抗体组),实验时间为48h。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GF-β1 mRNA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21^WAF1及TGF-β1信号系统下游蛋白表达,后者包括TGF-β1 Ⅰ类受体(在VSMC内表现为ALK-5)、Smurf2、pSmad2/3、Smad4、Smad7。结果PDGF—BB组的TGF-β1 mRNA(24h)和TGF-β1(48h)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分别为(447.716±23.911)和(0.309±0.03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50.435±17.869)和(0.104±0.013)ng/ml(P均〈0.01)。p21^WAF1蛋白表达在对照组0.621±0.046和抗体组0.657±0.05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F—BB组表达仅为0.204±0.033,与对照组和抗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DGF—BB+抗体组表达为0.530±0.043,与对照组和抗体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DGF—BB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DGF—BB组ALK-50.634±0.060、pSmad2/3 1.894±0.184、Smad41.129±0.136及Smurf20.559±0.047的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抗体组0.288±0.049和0.300±0.047、0.972±0.096和0.887±0.059、0.665±0.055和0.709±0.058、0.158±0.040和0.224±0.064(P均〈0.01),对照组与抗体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蛋白PDGF—BB+抗体组的表达分别比PDGF—BB组低了(85±9.5)%、(79±12)%、(91±17)%和(84±5)%。Smad7蛋白表达在对照组0.461±0.035与抗体组0.458±0.03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GF—BB组0.1
潘大彬柯永胜刘文洁蔚有权唐军曹蘅
关键词:血管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五聚蛋白-3及半乳凝素-3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造成的心肌缺血或梗死,从而导致的胸痛或憋喘,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1〕。现在多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系统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机体分泌的各种免疫相关因子作用于CHD发生发展过程。五聚蛋白(PTX)-3是一种保守蛋白,近年来发现具有免疫作用。
唐军汪和贵柯永胜
关键词:冠心病半乳凝素-3
内洋地黄素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学机制
柯永胜汪和贵王德国柳兆芳张根葆郑建发唐军储岳峰王星
该项目从分子水平研究内洋地黄素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内洋地黄素拮抗剂地高辛抗体防止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分别采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建立心肌低氧复氧损伤模型和在体心脏冠状动脉结扎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洋地黄素
延迟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4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延迟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STEMI患者,延迟PCI20例,急诊PCI28例。观察PCI术中球囊、置入支架参数及介入时间,术后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功能的影响以及住院期间PCI临床成功率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处理病变50处,共置入55枚支架,其中药物支架(DES)46枚。临床总成功率为89.6%,急诊PCI为82.1%,延迟PCI为100%。住院期间死亡率为6.2%。与急诊PCI比较,延迟PCI选用支架长度增加(27.10±4.10%和23.00±5.86,P<0.01),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0%和42.8%,P<0.05),能够恢复TIMI血流3级(100%和85.7%),无复流现象减少(0和10.7%),能改善心功能(53.4±4.2和54.7±6.3)以及减少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0和17.8%,P>0.05)。结论选择最佳时期行延迟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安全可行的。但DES时代晚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的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汪和贵柯永胜杨浩纪勤炯曹蘅王安才芮世宝唐军吴明蔚有权刘文洁
关键词:心肌梗塞梗死相关动脉药物支架
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冠脉前降支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
2007年
目的:评价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方法: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左冠前降支分叉病变的患者,接受了主支植入支架,分支分别采用无钢丝保护、钢丝保护、对吻球囊扩张术、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39例患者共植入支架56枚,药物支架21枚,其中前降支药物支架15枚。分支与主支对吻球囊扩张11例,其中2例对吻球囊扩张失败;Crush技术或改良Crush技术5例,其中1例未完成对吻扩张。术毕主支血管无残余狭窄或残余狭窄<10%,3例分支血管残余狭窄>50%,手术成功率为92.3%(36/39),无严重急性并发症出现。住院期间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2.6%(1/39)。结论:根据冠脉分叉病变的病理分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并且近中期临床疗效较好。
汪和贵柯永胜杨浩曹蘅王安才芮世宝唐军吴明蔚有权刘文洁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紧张素-(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去外膜后蛋白激酶C-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一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蛋白激酶C-ζ(PKC-ζ)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HR右侧颈动脉外膜去除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ng-1(1-7)组和Ang779[Ang-(1-7)拮抗剂]组。另选8只WKY大鼠作为WKY组。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大鼠右侧颈动脉外膜,左侧作假手术对照。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经颈静脉给药2周,鼠尾袖法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双侧颈动脉血管紧张素II(AngII)浓度。取双侧颈动脉制成光镜标本,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颈动脉腔横截面积(LA)、内弹力层围绕面积(IELA)、外弹力层围绕面积(EELA),评价内膜和中膜增生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双侧颈动脉PKC-ζ和ERK1/2蛋白表达。结果(1)各组SBP于给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周后,Ang-(1-7)组SBP较Ang779组和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1);(2)对照组和Ang779组颈动脉内膜增生去外膜侧较未去外膜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颈动脉内膜增生Ang-(1-7)组较对照组和Ang779组明显改善(P均<0.01);(3)与未去外膜侧比较,去外膜侧颈动脉AngII浓度显著增高(P<0.01);(4)颈动脉PKC-ζ和ERK1/2蛋白表达对照组和Ang779组去外膜侧较未去外膜侧显著增高(均P<0.01),未去外膜侧和去外膜侧颈动脉PKC-ζ和ERK1/2蛋白表达Ang-(1-7)组较对照组和Ang779组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Ang-(1-7)可通过减少PKC-ζ及ERK1/2蛋白表达而实现对SHR去外膜后颈动脉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
唐军王安才汪俊元吴明
关键词:外膜颈动脉
65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正向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正向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5例患者72处CTO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
柯永胜贾亮亮唐军汪和责潘大彬查林涛汪俊元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冠脉心肌桥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冠脉血管压迫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索冠脉心肌桥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并根据冠脉血管压迫程度观察美托洛尔和地尔硫卓对临床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通过冠脉造影检查以确诊冠脉心肌桥;并根据冠脉心肌桥压迫血管程度将单纯性左前降支冠脉心肌桥分为〈70%组和≥70%组,在各组随机应用地尔硫卓、美托洛尔.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将临床心功能积分:0级=0、Ⅰ级=1、Ⅱ级=2、Ⅲ级=3、Ⅳ级=4.观察美托洛尔和地尔硫卓对各组临床心功能积分的影响.结果:851患者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142例为冠脉心肌桥病例,比例达17%;其中男性69名,占48.6%,年龄(54±10.96)岁;女性73名,占51.4%,年龄(58±7.42)岁;男性病例年龄明显小于女性患者(P=0.012);在单纯左前降支冠脉心肌桥患者中,61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3.8±10.7)岁明显小于62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57.4±7.35岁)(P=0.032);男性患者血管压迫程度(69±15.4)%,明显重于女性患者的60.7±17.6%(P=0.0063).在两组中观察到美托洛尔、地尔硫卓对冠脉心肌桥患者均有明显改善临床心功能积分的作用(均P〈0.01),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70%组治疗中,美托洛尔在改善临床心功能积分方面要好于地尔硫卓(P=0.0039).结论:冠脉心肌桥患者,男性发病明显早于女性,且男性冠脉心肌桥对冠脉血管压迫程度重于女性患者;美托洛尔和地尔硫卓对冠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在≥70%组,可考虑优先选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
潘大彬曹蘅杨浩倪薇华朱正才唐军王劲风柯永胜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心功能美托洛尔地尔硫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