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鑛
- 作品数:65 被引量:3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企业招聘效果评估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组织的外部环境、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岗位特点等因素,构建了一套企业招聘评估指标体系,旨在帮助企业制定适用于自身的具体评估指标,改善招聘效果,提高招聘效率。
- 唐鑛史珍珍
- 关键词:招聘效果指标体系
- 从就业能力角度探讨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残疾人就业中的作用被引量:19
- 2008年
- 就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政策概念,残疾人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残疾人受教育机会的贫乏和残疾人运用机会的贫乏。我们应该从残疾人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层面去分析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中的残疾人学习能力、企业社会责任以及残疾人就业能力建设政策等等问题。
- 唐鑛
- 关键词:就业能力残疾人就业
- 不确定情境下我国企业集体协商微观机制重构与创新
- 2020年
- 企业集体协商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是有效应对不确定情境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定器”。基于我国企业集体协商的相关研究,通过梳理我国集体协商机制的主要特点,继而分析当前企业集体协商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本文提出,只有充分结合中国特色、充分发挥集体协商的本土化优势,才能实现集体协商有效“落地”,塑造发展新局面,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重要保障。针对不确定情境的影响,需要重构企业集体协商机制,采取创新思路来破解我国集体协商所面临的困境并缓解企业内部矛盾,从而实现在特殊时期企业发展提质增效,减少劳动争议乃至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实现特殊时期企业和职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 王征唐鑛
- 关键词:不确定情境集体协商劳资纠纷和谐劳动关系
- 革新与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战略转型
- 2022年
- 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2023年全球将有90%的组织优先投资于数字化工具,到2025年60%的组织将利用企业及其生态系统实现颠覆式创新。在数字技术革命冲击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推进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新冠疫情又加速了数字化技术与员工管理和工作场所的融合。
- 唐鑛张莹莹
-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竞争优势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
- 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关系生态系统的演化与建构被引量:3
- 2024年
- 伴随着劳动关系实践的“生态”转向,亟需理论上做出劳动关系生态系统的回应与创新。劳动关系生态系统是指工作场所内多行动者互动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集合体。其随生产关系变化经历了以物质资本驱动的劳动过程控制—以人力资本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以数据资本驱动的生态圈治理的演化路径,这种生态圈治理的本质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数据资本三方共同博弈的结果。共同价值支撑下的偏利共生、互惠共生、互补共生和共享共生是劳动关系生态系统的共生行为模式,处于更高级别的共生形态将推动组织向更有生命力的方向演化。劳动关系生态系统作为动态平衡的复杂系统,我们可以从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以组织整体的生态战略观实现内外部耦合协调以及从生态思维认知高度加强数字素养培育等方面建构策略,推动系统向共生更高级态发展。
- 唐鑛张莹莹
- 关键词:数字经济劳动关系演化逻辑
- 劳动争议何以“调而可解”:基于A区仲裁院制度赋能与治理功能重塑的考察
- 2025年
-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劳动关系摩擦力加大导致争议发案量逐年增加,劳动争议非诉处理效能却能稳中有升,“调而不解”观点已不能解释这一“强治理压力——强化解效能”现象。以往研究集中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及持续性等方面,较为一致地指出仲裁(院)存在定位不清问题,但从经验层面研究仲裁(院)功能的文献不多。本文以A区仲裁院为典型案例,基于扎根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发现自上而下的制度赋能与仲裁院自下而上的“激励”性行动创新,推动A区仲裁院采用了教育者-联通互动型、指导者-赋权增能型、裁判者-加层重合型三种行动策略实现了对和谐劳动关系治理功能重塑,促使劳动争议“调而可解”,并由此推论仲裁院兼具有准司法性质和准治理性质。研究结论同时验证了中国劳动关系治理实践中的仲裁制度刚性与策略弹性的动态调适平衡特征,为理解中国情境下的劳动关系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鉴于A区仲裁院具备一定样本代表性,因此研究结果对国家制度建设和各地仲裁院行动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 唐鑛毛磊韩易乔
- 关键词:劳动争议
- 高级管理技术人员薪酬设计的原则被引量:4
- 2001年
- 唐鑛
- 关键词:企业管理薪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制度安排薪酬设计
- 中国劳动法治建设的动力渊源与发展趋向研究
- 2015年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视域下深入探讨中国劳动法治建设的动力渊源与发展趋向,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劳动法治建设基本框架已形成、劳动合同制用工制度普遍实施、市场机制主导的工资分配政策逐步形成。其动力渊源体现为:政府对劳动保护政策积极推动、劳动者维权意识普遍增强、经济全球化国际劳工标准接轨。其发展趋向:在劳动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重视政府主导作用与国情文化特征、在劳动法治实施过程中重视三方协商机制完善与劳动监察到位、在劳动法律与国际接轨过程中重视劳动基准法与集体行动权探讨。
- 唐鑛谭泓
- 体面劳动的薪酬基础:效率、公平与劳资双赢
- 2024年
- 要把国际劳工组织倡议的体面劳动落到实处,需要下大力气关注体面劳动战略在我国企业用工管理中如何落地,以及体面劳动如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这两个现实而具体的问题.劳资双方在工作场所形成的用工关系就是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管理就是对用工关系进行的管理,这种用工管理集中表现为薪酬与绩效两个方面.薪酬和绩效的本质是劳资双方的对等承诺和双向实现,这也是劳动关系管理的核心问题.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薪酬基础.
- 唐鑛
- 关键词:体面劳动劳动关系管理
- 共享经济企业用工管理与《劳动合同法》制度创新被引量:33
- 2016年
- 共享经济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将个人私有财产的使用权有偿、高效地分享给用户,形成了新的供求关系。共享经济企业以专车服务企业为代表,实行更为自由、灵活、高效的P2P用工模式。这种新形态的用工模式与工业文明下传统的用工关系有着本质区别。因此需要创新公共管理的制度规范,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包容性,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促进新经济下用工关系的和谐发展,释放共享经济带来的活力,让更多的人享受共享经济带来的便捷。
- 唐鑛李彦君徐景昀
- 关键词:共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