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平

作品数:23 被引量:105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甲藻
  • 5篇赤潮
  • 4篇系统进化
  • 4篇进化
  • 3篇亚历山大藻
  • 3篇原甲藻
  • 3篇藻华
  • 3篇植物
  • 3篇扫描电镜
  • 3篇孢囊
  • 3篇系统进化分析
  • 3篇进化分析
  • 3篇甲藻孢囊
  • 3篇海域
  • 3篇分子
  • 3篇浮游植物
  • 3篇长江口
  • 2篇营养化
  • 2篇塔玛亚历山大...
  • 2篇剧毒

机构

  • 2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23篇夏平
  • 18篇陆斗定
  • 16篇戴鑫烽
  • 15篇王红霞
  • 10篇何飘霞
  • 6篇黄海燕
  • 3篇杨丹
  • 3篇姚龙奎
  • 2篇杨义菊
  • 1篇杜伟
  • 1篇张志道
  • 1篇朱德弟
  • 1篇潘建明
  • 1篇王春生

传媒

  • 6篇海洋学研究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wly recorded harmful algal blooms in Zhejiang coastal waters,China in the last decade
陆斗定王红霞戴鑫烽何飘霞夏平
中国东海和韩国马山湾海域2株原甲藻的形态结构和分子序列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对采自我国东海温岭海域和韩国南部马山湾海域的2株原甲藻进行了藻种分离、纯化培养及rDNA ITS分子序列的PCR扩增与测序,并运用显微镜、扫描电镜、Jukes-Cantor距离矩阵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比较研究了2株原甲藻的形态结构和分子序列。结果表明:温岭藻株(LAMB090508)和马山湾藻株(PDKS0206)具有十分相近的形态结构,细胞均呈不对称梨形,大部分细胞底部呈圆卵形,老化细胞在两侧壳面连接处形成间接带,细胞核位于细胞下半部,呈圆球形,细胞内存在不规则板块状叶绿体。温岭藻株和马山湾藻株的rDNA ITS分子序列总长度均为591 bp,GC含量均为49%,相似度为99.83%,核苷酸差异值为0.002。系统发育树显示,温岭藻株、马山湾藻株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AY465116)聚在一起,应属同一物种,支持率为100%。综合形态结构和分子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分布于我国东海温岭海域和韩国马山湾海域的2株原甲藻属于同一物种,且均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
王红霞陆斗定黄海燕夏平戴鑫烽Jeanette GOEBEL鄭海■
关键词:原甲藻RDNA
东海藻华高发区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形态、分子及分布特征
李冬融陆斗定戴鑫烽夏平
东海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子序列分析
对采集自我国东海南麂列岛的样品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一株针胞藻,通过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尽描述,并通过rDNA ITS序列测定、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和Jukes-Cantor距离矩阵分析,研究了其分子进化关...
何飘霞王红霞陆斗定戴鑫烽夏平
关键词:赤潮异弯藻
文献传递
2012年夏季南海西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引量:7
2014年
根据2012年8—9月在南海西北部海区的采样调查,对网采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206种(包括变种及变形),隶属于4门55属,其中硅藻门40属114种,占总种数的55.3%;甲藻门10属86种,占总种数的41.7%。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66.67×104cells·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65.79×104cells·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0.88×104cells·m-3。优势种为伏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nenfeldii、翼根管藻Rhizosolenia alata和菱形海线藻Halassionema nizschioides。调查海区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67,高值区位于西沙群岛和调查区东部。对比分析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可知,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和种类多的区域,其水体营养盐含量也高,说明营养物质与该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密切相关。
李冬融戴鑫烽陆斗定夏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南海西北部营养盐上升流
2006年冬季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类学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于2006年12月23日至2007年2月3日,采集长江口海域(121°~127°E,30°~32.5°N)19个站位0~10cm的底泥样品,根据孢囊的形态特征共鉴定出分属5大类的27种甲藻孢囊类型。其中自养型孢囊10种,异养型孢囊17种,9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它们是Scrippsiella sp.、Scrippsiella crystallina、Pentapharsodinium tyrrhenicum、Scrippsiella sp.1、Scrippsiella sp.2、Cochlodinium sp.cf.Geminatum、P.sp.1、P.sp.2和Gotoiusabei,并发现了Alexandrium tamarense/A.catenella complex、A.minutum/A.affinecomplex两种有毒种,Polykrikos kofoidii、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Spiniferites mirabilis*)和Gonyaulax spinifera complex(Spiniferites cf.ramosus*)3种有害种。各站位孢囊物种数在1~15种之间,M4-13和N11-4最低,O7-6最高,且种类组成上基本以异养型甲藻孢囊为主。在长江口、苏北、杭州湾、舟山海域、外海海域分别鉴定出15、15、12、15、13种甲藻孢囊类型。对每种孢囊的分类学特征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丰富了长江口海域甲藻孢囊种类记录,对研究该海区的甲藻群落结构及其目标赤潮生物的种群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黄海燕陆斗定夏平王红霞
关键词:长江口甲藻孢囊分类学
2009年4月浙江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2009年4月在浙江近岸海域采集的47个浮游植物水样,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4门32属,其中硅藻26属69种,甲藻4属10种,硅藻在种类数上占优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优势种。(2)各水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为(2~236.8)×102个/dm3,平均值为41.9×102个/dm3。平面分布上,表层和5 m层的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分布趋势较一致,即调查区域最南端出现高值区(〉200×102个/dm3),沿岸向北则细胞密度值呈递减趋势。硅藻细胞密度为(1.2~236.4)×102个/dm3,平均值为40.88×102个/dm3,与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甲藻细胞密度为(0~13.6)×102个/dm3,平均值为0.94×102个/dm3。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大小依次为30 m层(82.5×102个/dm3)〉表层(35.3×102个/dm3)〉10 m层(31.9×102个/dm3)〉5 m层(31.8×102个/dm3)。断面分布上,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D断面(83.1×102个/dm3)〉C断面(36.5×102个/dm3)〉B断面(30.9×102个/dm3)〉A断面(16.3×102个/dm3)。(3)总体上,浮游植物生态分布与水温、营养盐均呈正相关关系。
夏平张志道戴鑫烽王红霞何飘霞
关键词:浮游植物种群组成环境因子
东海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形态特征及其分子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将采集自东海南麂列岛海域水样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1株针胞藻,将其初步鉴定为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以下称东海藻株),并使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及通过rDNA ITS序列测定、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和Jukes-Cantor距离矩阵分析,研究了其分子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东海藻株(编号为LAMB100718)为单细胞,无细胞壁,背腹略扁,细胞厚度及形态变化较大,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略呈圆形,叶绿体周生,呈黄褐色盘状。东海藻株与其它4株赤潮异弯藻rDNA ITS序列比对的结果显示仅有1个碱基位点存在差异。系统发育树显示东海藻株与其它4株赤潮异弯藻聚在一起,属同一物种,支持率为100%。Jukes-Cantor遗传距离矩阵则表明东海藻株与其它4株赤潮异弯藻的rDNA ITS核苷酸差异值范围为0.000~0.004,属于种内差异。综合细胞形态结构和分子序列的比较结果,分布于东海南麂列岛海域的东海藻株确为赤潮异弯藻,这是该种在浙江海域的首次记录。
何飘霞王红霞陆斗定戴鑫烽夏平
关键词:赤潮异弯藻RDNA
东海赤潮高发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及其目标赤潮藻的分布特征
本文通过国家基础研究计划'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研究'2002年春、夏、秋、冬四个航次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的观察与分析,研究东海赤潮高发区四季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以及该区目标赤潮甲藻和硅藻的生态分...
夏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赤潮藻
文献传递
东海多环旋沟藻的形态特征和系统进化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本文首次对分离自我国东海海域的多环旋沟藻(Cochlodinium polykrikoides Margalef)藻株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学报道。通过运用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扫描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多环旋沟藻的形态和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其核糖体大亚基序列(LSU rDNA)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该藻以单细胞或链状细胞形态存在。通常链状包括2、4、8和16个细胞。横沟宽且深围绕细胞近2圈,内含鞭毛。纵沟窄并浅紧挨着横沟延伸。具有U形顶沟,细胞核大而圆,分布在上锥的前端。叶绿体棒状,数量较多并呈簇状分布。测序获得核糖体大亚基D1—D3区序列为870bp,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和Jukes-Cantor遗传距离矩阵可知东海多环旋沟藻藻株为东亚型。
王红霞陆斗定何飘霞戴鑫烽夏平李冬融
关键词:系统进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