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正娟

作品数:16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文学
  • 3篇叙事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新时期文学
  • 2篇心态
  • 2篇知识分子
  • 2篇诗集
  • 2篇飘窗
  • 2篇启蒙
  • 2篇犬儒
  • 2篇文本
  • 2篇文革
  • 2篇摹写
  • 2篇孤独感
  • 1篇当代文学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文化
  • 1篇新诗
  • 1篇新诗理论

机构

  • 8篇盐城师范学院
  • 4篇吉林大学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盐城高等师范...

作者

  • 15篇夏正娟
  • 1篇王佳琴
  • 1篇王学谦
  • 1篇吴文芳

传媒

  • 2篇康定民族师范...
  • 1篇文艺争鸣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科教文汇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期文学日常叙事的先驱文本——论刘心武《立体交叉桥》及其文学史意义
2014年
书写时代热点是刘心武小说创作非常鲜明的特点。他的社会嗅觉异常敏锐,往往能够率先发现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所论述的《立体交叉桥》是刘心武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作品也具有刘心武小说善于发现社会问题的特点,也存在着80年代初期流行的宏大叙事的一点痕迹,但是,这篇小说不仅在叙事技艺上远远高于《班主任》等作品,显示出他超越自我模式的努力,而且,在整个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也不可小觑。更为重要的是,又具有某种超前性,它对生活原生态的描摹带有浓郁的新写实小说意味,可以算作80年代末期以后拒绝崇高的日常叙事的先驱文本。
王学谦夏正娟
关键词:文学史意义新时期文学日常叙事社会现象文本
论林语堂创作思想的变化——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
2013年
林语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如何评价这一变化,成为学者们长期争议的话题。肯定前期创作的学者,多从社会性的层面考量;肯定后期创作的学者,则多从文学性的角度观照。不同视角的切入,极大地拓展了林语堂研究的空间。但考量一个作家的创作是否成熟,不能仅依据社会学或文学性的单一尺度,创作风格、思想主张稳定与否都是重要的考察标准。20世纪20年代,林语堂仍处于"文化认同"的"延展期",思想尚未稳定,文章论点常来源于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名家。及至20世纪30年代,林语堂在西方文化中发现了克罗齐的美学理论,并将之与道家文化相融合,明确地提出了"艺术即表现"、"表现即艺术"的口号,开始形成自己鲜明的理论主张。
夏正娟马群仁
关键词:克罗齐道家文化
诗歌形象的一次重建——以“情绪论”与《沫若诗集》为中心
2017年
'关于郭沫若文艺思想和文学主张的研究,总是到其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时期便戛然而止,再论此题,就跳跃到他在抗战期间的历史剧创作理论,这之间似乎成了历史空白点。'~②研究界对郭沫若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思想转变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郭沫若1920年代中期的文学主张则鲜少注意,这种失衡的研究状态很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
夏正娟
关键词:诗歌形象自由诗郭沫若诗歌新诗理论
刘心武小说:“理性型文本”的一种
书写时代热点是刘心武小说非常鲜明的特点。《班主任》《爱情的位置》《我爱每一片绿叶》等小说率先发现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钟鼓楼》的“桔瓣式结构”迎合了文坛叙事探索热潮,其对北京市民生活的叙事则是对寻根文学的回应。19...
夏正娟
文献传递
“文革文学”:歪曲意识形态的合理化想像——以《睁大你的眼睛》为个案被引量:1
2015年
"文革"时期的意识形态不涉及"人类同自己生存条件的关系"的体验,而是以革命战争时期的阶级斗争意识形态为想像基础。因此,"文革"意识形态只具有想像性,没有真实性。不具备真实性的意识形态,即使有现代性的诉求,最终只能走上反现代、反历史之路。分析"文革文学"合理化想像歪曲意识形态的过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的关联性。
夏正娟
“新时期文学”的场域竞争——以刘心武小说为个案
2016年
一直以来,描述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文学史书写的主要模式,这种书写模式为文学史的合法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然而,一种文学现象替代另一种文学现象的确定性书写极易忽略文学现象更替过程中的诸多偶然因素。从空间的角度考察"新时期文学"的偶然性、操作性恰能弥补注重规律性书写模式的遗憾。
夏正娟吴文芳
新文科背景下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23年
相关研究总结、分析师范类高校专业认证工作经验后指出,部分师范类高校专业课程改革思维固化问题严重。新文科理论可帮助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摆脱线性思维模式,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新思路、打开新局面。基于新文科理论,该文提出以紧扣时代特征为课程改革总原则,以培育专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根本原则,以培育综合素养为课程改革最高原则。在课程改革总原则、根本原则、最高原则的指导下,以交叉融合为课程改革的方法论,构建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深入推进问题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养。
夏正娟
关键词: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改革
汪曾祺作品中的“猫”意象
2017年
汪曾祺作品中的猫与男性、女性的关系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评价。其中,"丽人"与"猫"相互关联的意象反复出现,成为"美"和"人性"的象征。"猫"作为象征载体和叙事符号,体现了汪曾祺对人性本真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理想的追求。
高兴夏正娟
关键词:汪曾祺叙事
标点符号及书写形式与文学文体的现代新变被引量:1
2017年
新式标点符号及书写形式是"五四"白话文学语言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语言表达的辅助工具,而且对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由古典向现代的文体新变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它们参与了话语活动表述类型即文体的更新和转型。这一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学文体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机理。
王佳琴夏正娟
关键词:标点符号现代文学文体
生命的叩问——试探诗集《秋天要我面对她》的思想内蕴
2009年
诗集《秋天要我面对她》既继承了传统诗歌凝练的语言、写诗技巧,在继承中又开拓了自己的天地,意象与意象间跳跃式的串连,并承载了诗人沉甸甸的思索。本文从对诗人的"孤独感"与"时间观"两大方面的分析,探寻诗集的思想内蕴。
夏正娟
关键词:孤独感时间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