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敏仪

作品数:2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起搏
  • 7篇心律
  • 7篇心律失常
  • 6篇心脏
  • 5篇起搏器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心室
  • 4篇衰竭
  • 4篇随访
  • 4篇静脉
  • 3篇心肌
  • 3篇血压
  • 3篇室性
  • 3篇双腔
  • 3篇双腔起搏
  • 3篇双腔起搏器
  • 3篇自动夺获功能
  • 3篇消融
  • 3篇高血压
  • 2篇导管消融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2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25篇孔敏仪
  • 17篇王景峰
  • 17篇伍卫
  • 14篇聂如琼
  • 9篇张燕
  • 9篇周淑娴
  • 3篇朱纯石
  • 2篇方昶
  • 2篇何志捷
  • 2篇林永青
  • 2篇杜作义
  • 2篇谭桂明
  • 2篇袁沃亮
  • 2篇陈乃招
  • 2篇张燕
  • 2篇陈筱潮
  • 2篇罗年桑
  • 1篇韦育林
  • 1篇张静敏
  • 1篇邓春玉

传媒

  • 7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自动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张燕王景峰伍卫聂如琼周淑娴孔敏仪
关键词:自动夺获功能双腔起搏器安全性心律失常
动态脉压差变化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评价动态脉压差变化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105例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每组以动态平均脉压差50mmHg为界,分为正常脉压和高脉压2个亚组,比较不同亚组间微量蛋白尿患者的比例、平均尿白蛋白排泄率、尿微球蛋白等差异。结果在同一组别中,高脉压差亚组微量蛋白尿患者的比例、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α1鄄MG和β2鄄MG均高于正常脉压差亚组。结论脉压差有助于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
陈筱潮徐明彤孔敏仪薛声能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脉压差
新型经静脉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制并观察新型经静脉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应用的效果。方法 应用永久性心内膜电极导管生产工艺及材料 ,研制出新型经静脉临时起搏电极导管 ,并应用于动物实验和致命性缓慢心律失常病人的抢救。结果 该起搏电极可操纵性好 ,有效起搏所需时间短 ;起搏参数较理想 ;抗拉性及柔韧性好 ,电极断裂等并发症少。结论 初步结果提示 ,该新型起搏电极导管用于紧急床边心脏起搏安全、有效 ,价格低廉 。
王景峰伍卫聂如琼何志捷孔敏仪朱纯石王国光
关键词:起搏电极紧急床边心脏起搏
相邻小时之间室性早搏密度的自发变异
1998年
目的:研究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室性早搏(VPC)密度的自发变异。方法:分析200例VPC(≥240次/24h)病人24h动态心电图,其中男91例,女109例,平均年龄(409±14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64例,高血压病16例,其他心脏病6例;114例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记录动态心电图前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至少5个半衰期。应用直线回归分析,观察VPC密度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的相关性。每小时VPC密度既视为其前1hVPC密度的因变量,又作为其后1hVPC密度的自变量。结果:200例中,VPC密度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者共154例(770%),平均相关系数06577±01330。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VPC密度的相关性与VPC小时数百分比、平均每小时VPC密度、VPC提前指数以及是否存在二或三联律有关,与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平均心率无关。24hVPC密度分布呈昼夜节律。结论:相邻小时与小时之间VPC密度的自发变异存在直线相关。
伍卫张旭明孔敏仪
关键词: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50例心脏再同步治疗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中,术后并发症死亡病例分析。方法心力衰竭患者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35~79(62.18±13.16)岁,其中扩张件心肌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缺血性心肌病10例,三度房室阻滞3例,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37例、Ⅳ级13例。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系统(CRT,含CRT—D),平均随访(22.1±12.8)个月。结果50例患者中49例成功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系统,成功率为98%。植入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包括:冠状静脉窦夹层3例(6%),心脏静脉穿孔1例(2%),右心室穿孔1例(2%),膈肌跳动1例(2%);死亡4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结论CRT植入术有一定的风险,主要与左心空电极导线的植入过程有关,但亦可能与右心事电极导线相关。应掌据好适心证并作好允分的准备,规范操作,严密观察;同时规范随访和程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袁沃亮王景峰孔敏仪林永青聂如琼刘英梅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症
双心室同步起搏的临床应用及置入左心室电极的初步体会
<正> 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其年存活率仍低于50%。心脏移植、人工心脏等方法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双心室同步起搏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打开了新的局面,取得了令人满...
王景峰伍卫聂如琼杜作义张燕周淑娴罗年桑孔敏仪
文献传递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内接触式标测与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心内接触式标测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术及术后有效性的影响。方法 23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9例),平均年龄(38.4±7.7)岁,男性8例,女性15例,采用心内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2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7例,室性心动过速5例),平均年龄(39.2±8.5)岁,男性5例,女性7例,采用 EnSite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 线曝光时间、操作总时间。消融术前、后1、3个月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24 h室性早搏次数,随访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21.8±7.6)min v8(42.4±14.4)min]、X 线曝光时间[(17.6±2.9)minvs(36.4±7.5)min]、操作总时间[(88.1±8.8)min vs(108.5±16.9)min]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2例心律失常复发;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无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随访时,心内接触式标测组与心内非接触式标测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与心内接触式标测比较,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指导下的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靶点标测时间、X 线曝光时间及消融术总时间缩短。并且,EnSite 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深化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制定合理准确的消融策略、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了更可靠的指导。
周淑娴方昶黄至斌孔敏仪王景峰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
经静脉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实验观察及临床应用
2000年
王景峰伍卫聂如琼何志捷孔敏仪朱纯石王国光
关键词:紧急床边心脏起搏
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1282例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检测高血压患者的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日本欧姆龙公司研制的动脉硬化检测仪VS-1000对128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ba PWV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282例高血压患者中,ba PWV值正常100例(7.80%),异常1182例(92.20%)。结论:ba PWV值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技术早期检测动脉硬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彭衣弟陈乃招孔敏仪
关键词:高血压病动脉硬化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被引量:5
2001年
王景峰伍卫聂如琼杜作义张燕谭桂明孔敏仪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人工起搏器双心室同步起搏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